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战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二千三百多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被楚怀王放逐了。屈原形容憔悴,每日行吟江畔。5月初5这天,他怀着对政治理想彻底的绝望和破灭,他怀着对他的祖国和人民前途命运的担忧,他怀石自沉汨罗江自尽,以示他的清白。自此,全国各地都在这一天,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纪念这位才华横溢,品行高洁的爱国诗人。
白鹿原上在端午节这天有许多的讲究,人们都要在自家门窗上插上艾蒿,用以驱灾避邪。大人小孩身上佩戴装有雄黄的香包。毒虫,特别是蛇,闻到雄黄的气味,就跺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人身。端午节的重头戏应该是吃粽子油糕及走亲戚,行门户了。
白鹿原上端午节这几天,出阁的女儿都要拖儿携女回娘家。端午节是除拜年之后又一个重要的节日。原先,端午节行门户的礼物是10个粽子,10个油糕。当时的农村,谁家生了小孩,乡党见面便问,听说生了,是啥娃?如果是女孩,就戏称生了个油糕粽子。油糕粽子也就成了女娃的代名词。
油糕粽子大多数人家都是买现成的,省事。这几天买油糕粽子的人生意非常火爆。也有那起能行女人自己动手做,油糕个大,里边包的糖多。粽子个大,实惠。用的是优质的桂花球糯米,上等的大红枣。粽子的外皮是用芦苇叶包成的。春天,人们打下芦苇叶,晾干以后保存起来。端午节到了,用温水把干芦苇叶浸泡几个时辰,芦苇叶子就变得柔软舒展了。芦苇叶本身就有一种清香,再配合着粽子馅浓香,远远地就闻到了香甜的气息,不由人垂涎欲滴。
白鹿原上的孩子们对端午节的企盼更为强烈,四月底,孩子们就天天巴望着,天天掰看指头算,端午节也就开始进入了倒计时。随着端午节的日益临近,想着快要吃到的香喷喷的油糕粽子,孩子们的心情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抑。这都是平日吃不到的美味,也只有在端午节才能享受得到。还有,就是可以换身新衣服,随着母亲去舅舅家行门户。舅舅,外公,外婆有可能会给几颗水果糖。含在嘴里,慢慢地融化,慢慢地品味,腮邦子鼓起一个疙瘩。
后来,不记得什么时候,端午节行门户的礼物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送油糕粽子了,改成了绿豆糕等食品类的。现在又改成大米,油,牛奶了,这样的礼品体面多了。
随着时间的延续,行门户的礼物还会不断的变化下去。但是千变万变,端午节这种浓浓的亲情和美好的祝愿仍然会薪火相传,绵绵不断地承传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