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严经》善财童子第四参,弥伽大士继续教示法门“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各尽不可说不可说诸世界中所有众生及诸贤圣言辞心想,行愿地位,各各差别微细秘密。如是一切悉能了知,无不通达。”
众生贤圣,共有十圣道,十法界,包括四凡六圣:狱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界、菩萨法界佛法界。
言辞心想,指意识作用的范围内,识性只有与综合概念起作用,是虚幻的。识性相应的是综合概念,不是单一尘境。单一尘境是引发般那的作用,属于修行里专用术语。
行愿地位,为入三昧以后真心,般若一切智与般那,普拉纳与普拉加的相应,识性牵不住。般那是生命的本体,形象化叫普贤菩萨;般若一切智,形象化叫文殊菩萨。入三摩地才能体验。进三昧,就出三界了。在三界内,一定在三昧以外。
真想了生死,大乘佛法最佳利器,就是直接入三昧,就出三界。如进一次,生命品质相当高,以后就没进去,往生极乐,“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经文他对六道众生识性作用很清楚,对行者入三昧,也清楚。一定入过三昧才叫阿罗汉,能够把自己安住在正念里,正定三摩地里。
修行,从证初果,具备哪些条件;二果哪些条件。这是心法,不是无法,是你一套灵性的心灵工程,一步一步的,次第道上强调的,很具体一条路。
能懂得圆融道的身语业,又能懂得次第道的心法揉进去,成就更快、更大。自己要扫除杂讯,只有用疑情,摸索,慢慢串连,思维才能架构起来。真实行三要件:疑情,摸索,解决困难。
到这里,都把这个法门的妙用讲出来,而没有讲到这个法门的本体,与这法门到底是什么样子,只有跟善知识学。如准提法,学的是相,还是他的本质,还是他的作用?包括十一面观音法门,都一样,它的本质有没有找到?不知道它状况,就不知道怎么去修,就不能得体;不能得体,不能起用,请佛菩萨加持。
这个法门一再读诵。华严修法不难,53参打开以后,看要修哪一参,就用这个方法,疑情,摸索,解决困难。然后把修行的心态架构起来,完全投入,它就出现,自然有那个菩萨出来教你那个法门。要不然,经文里根本看不到,因为它要依止善知识来的。
自己有没有求善知识的心呢?必须是当机众,他才来。真的要,每天要拜多少次?先把心态架构起来,才有可能成为当机众。这个法门非常殊胜,去不去极乐、开悟已经不重要了,了解的境界能不能展开来?在这地方,在我们一切举止谈吐之中,一念之中,极乐世界已经完成,开悟已经完成!
圣人一定把他的法毫无保留完全公开,但他不会露出他的身份说“证什么果,有什么成就”。利益众生要讲实质的部分,众生要从这边接受。不过,现在众生比较接受封号,这就是善根不足、福德不够!(海云师演华严,圆明笔记心要)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