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楞严经浅述(校对稿合刊)
42.楞严经浅述(认识真心妄识)

42.楞严经浅述(认识真心妄识)

作者: 南无韦陀菩萨 | 来源:发表于2020-01-04 20:10 被阅读0次

42.楞严经浅述(认识真心妄识)

42.楞严经浅述(认识真心妄识)

我们谈妙明真心,真心是有很多名称、很多说法的:真心、佛性、如来、觉性,或者是叫妙明真心、真如。真心前面加一个妙明,他用妙明来形容这个真心,妙明属于形容词,是说真心具备两个特征:“妙”是说它清净不动、湛然不动,不动,不变;“明”是说明它的圆明、智慧。一个是从定上讲,一个是从慧上讲。叫清净圆明、定慧圆明、定慧圆满。“明”是表示他的智慧明了、照了照见,所以用了“妙明”两个字来形容真心。真心是有很多名词的,我们在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就可以理解说的是一个事儿,说佛性就是真心、真如、如来藏,都是说的一个事儿,妙明真心,这是一个概念。

还有一个概念,你有真心肯定就有妄心。妄心在书上又叫妄识,识就是认识的识,八个识,妄识简单的讲就是虚妄的分别心,虚妄的分别心就叫妄识。用妄来形容,说明就是虚妄的,本来没有,你把它当真了,所以叫妄识、妄心。书上比喻的月影就是指的妄识、妄心。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都属于妄识、妄心,第七识、第八识其实也都属于妄识,只不过我们容易感受的就是前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我们不容易感受到,其实它在用,但是我们认识不到,这都属于妄识,都属于妄心。八识就是从八个角度来分析我们这个识心、分别心,是为了认识分别心来分的八个识。八个角度不是八个心,都是一个心,是从八个角度来认识它。

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跟第六意识它们是相连的,叫五俱意识。为什么是五俱意识?因为前五识它没有独自分别的功能,它独自是分别不了的。举个例子,就像我们的照相机一样,我们照相的时候先要聚焦,把要照的东西先框起来,之后你会看到有个影像在里面,但是你还没有按快门儿,没按快门儿成不了像,只能说是显现,那个人影在里面,那个静物在里面,这就比喻是前五识在里面显现了。那么什么是第六识?快门一按,咔嚓,成像了,就聚影成像,前面是聚影,把你要照的形象先放在照相机的里面,第六识是咔擦一按快门,叫聚影成像。所以说前五识没有独立分别的功能,它不能独自分别,它是离不开第六识的,所以叫五俱意识。前五识离不开第六识,所以第六识它就具备独立分别的功能。

那么第六意识它既然能够独立分别,它也可以单独存在,大部分它们是在一起的,个别情况下是可以单独存在,叫独头意识。独头意识是说这个第六意识可以单独存在:像做梦就是梦中独头;你生病了,像自闭症、抑郁症、老年痴呆、植物人,就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不受别人的影响,别人影响不了他的都叫病中独头;还有一种是散位独头,散位独头指的是专注,我们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很专注,忘了别的。像写字的时候,好多书法家有这个体会,很专注,忘了周围的,比如给他送了杯水,他太专注了,把墨汁端起来喝了,还(说)好茶好茶,这个就叫散位独头;还有一个定中独头,像四禅八定,我们在修四禅八定的时候,就是把五俱意识那个粗重的染污的法尘转了,把生法尘也转了,那个生法尘就是指的散位独头。

这个法尘分两种:染污的法尘和清净的法尘。清净的法尘又分两种:就是生法尘和灭法尘。散位独头就是清净法尘当中的生法尘;灭法尘是四禅八

定所显的,看起来很清净、很幽闲,这个就是灭法尘。这都属于清净法尘。清净法尘里面有深浅的不同,那个散位独头就是浅的清净法尘,就叫生法尘,生灭嘛,生法尘。这个四禅八定所显的法尘再深一步,就是灭法尘。

独头意识就分这四种(梦中独头、病中独头、散位独头、定中独头),独头意识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它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独立存在的,除此之外,都是五俱意识,这是讲的前六识。

不是讲八识嘛,还有第七识,这个第七识是第八识和前六识的一个中间,相当于一个媒介,它是连通前六识和第八识的,它是一个关联人物,是一个关联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前六识不能直接缘第八识,前六识造作的善恶的种子,不能直接存到第八识里,必须通过第七识。

第七识主要的特征就是向内认为第八识就是“我”。为什么我们都有“我”的概念?就是因为第七识向内执取第八识,这个就是“我”,它建立了一个“我”的概念,建立了“我”的执著,这就叫执我识,我执就是这么来的;向外就分别这就是“我的”。一个向内是“我”,向外当然就是“我的”:大的就是我生活的宇宙,我生活的地球,小的就是我的衣服,我买的菜。一个向内一个向外,这个都是第七识。建立了一个“我”的世界,我依我所。“我”是向内的,“我所”就是我所拥有的,我所赖以生存的这些环境,这就叫“我所”,“我”“我所”,这是第七识。

第八识具备几个特征:一个它有“存储的功能”,所以又叫藏识,就像仓库一样,相当于宝藏,什么都能存,它具有存储的功能。

那它有存储就有能所,能藏所藏。所以说我们众生,他有能所其实就是在第八识,第八识它有能所,只不过它的能所是细微的,我们看不到,凡夫是看不到细微的能所的,我们看到的是粗的,第六识显现的那个粗重的那层分别,粗法尘那个能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显现这一切,都是第一层粗的那个能所;细的能所必须要到第二月、那个识精、六根之性,六根之性实际上就回归到心里来了,回归到心实际上就回归到第八识了,第八识那个细的能所就显现了。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一般人是认识的月影、认识的妄心,一般人都是生活在月影里。然后你必须要用功,才能生活在第二月里。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生活在第一月里,是这样的。第一月、第二月、月影就这么来的。到了第八识,能所的功能实际上是第八识执持的。

所以第八识还有一个功能叫“执持的功能”,执持不散,它执持我们这个身心不散,执持这八个识不散。执持,或者叫持守,持守不失,持守不散。这就是第八识它的又一个功能。

从第八识来看,它这个能所是细的(第二层),粗的那个能所就在月影里,也就是第六识(第一层)。那么在第二层这个能所来看,实际上第七识就成了所,第八识就成了能,细分的话,是这样的。因为它已经回到心里了,那个第二月、识精、六根之性已经回到心里来了,回到第八识了,所以说第八识就是能,第七识就成了所。因此在那个清净境界里,你会认为:哎呀,我很清净。有那种喜悦,但是同时它有一种执著:我现在不错了,我还想再见一回清净,我想每一次打坐都有那个清净。是不是啊?你们有过体会的都会这样,都会盼着什么时候再见到这个清净,那个实际上就是“我”的一个作用,第七识对于第八识来说就是所,第八识就是能。第八识里面它就带有能所的功能。

为什么呢?因为第八识它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我们只说两分,就是见分和相分。大家注意啊,每个识都是自带四分的,只不过这里面的分法不一样,我们这里不再讲这么多了,讲的话就内容太多了,我这里只讲见分和相分。见分就是能,能见的、能照见的、能分别的;相分就是所,这一切现象、相状都是相分。

我们为什么能够呈现六尘?其实就是因为第八识的能见的功能,就是见分的功能。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粗嘛,就认为这是第六识,根尘相对产生识,就出现了,其实背后是第八识那个能所的功能,是它背后的一个。前面粗的是第六识在外面,细的其实是七八识,是这样的。因为前六识是受第七识支配的,第七识支配前六识去分别。如果不分析我们不知道,一分析的话它就是这么一个关系。第七识支配前六识,造作了之后又返回到第八识来,就成为第八识的一个种子,那个就是法尘。那个法尘它为什么会这么多年还不丢失啊?就是因为第八识,第八识它有个持守的功能,它持守不失。所以你无量劫以来所造作的这些行为,都成为法尘了,都存在第八识里面,到了时候就会显现出来。

所以说这里面有深浅的不同,有粗细的不同。那么到了真心,真心就是第一月,第一月里面就没有能、没有所了。

不是说亡所归能嘛,实际上就归到第八识,六根之性,就是这个识精。大家注意啊!这个识精又叫见精,见精是用的见闻嗅尝觉知六根之性,又叫见精,又叫闻精、嗅精、尝精、觉精、知精,简称识精。用识精简称,就代表了整个的六根之性,这说的是一回事,我说六根之性就是识精,这个识精就是第二月,得要弄清楚了。它用第二月来比喻,比喻它是识精,六根之性,就是八识的那个能。大家注意啊,这个是细的,是第八识那个能,这时候第七识就成所了,这是一层细的能所。粗的就是前六识那个分别对立,那个能所,那是粗的一层能所在外面。你必须把外面那层粗的能所转了,然后才能回到第七识第八识这个细的能所来。

所以说到第二月、识精、六根之性、见闻嗅尝觉知这个六根,回到根里来啦,这叫亡所归能,或者叫亡所归根。这个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面有讲的。亡所归能其实也是个方便的说法,他是指的把粗的能所转了,细的能所还在,那就是灭法尘,那个灭法尘就是所。这个能跟那个灭法尘相对,这是细的一层能所,大家要明白这一点。

到真心的时候,它就没有能没有所了,它就是一个妙明的境界。在妙明境界里面它就没有能没有所,它就是现量的。六根只是把六尘给呈现出来,它就是一个呈现,它为什么能够呈现而不分别啊?因为它是现量的,它是一体的,就是说根和尘跟这个真心它是一体的了,它没有识了。我们是根尘识,所以说就纠缠,分别、难过、悲伤、高兴、喜怒哀乐,因为我们根尘识是纠缠在一起的。而真心一现前之后,根、尘、真心是一体的,没有能所就是一体的了。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是一体啊?因为它有能所,有分别对立,所以我们就是纠缠的。当真心现前的时候,根、尘、真心就是一体的,就是现量的,不是分别,它就直接呈现。根就只是起一个作用,把六尘呈现出来,它一呈现,因为真心也是跟这一体的,所以就现量。因为真心它有妙明的作用,所以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是这么来的,是这么一个原理。但是我们凡夫因为根尘识是纠缠的,它不是一体的,所以就烦恼,烦恼是这么来的,是纠缠来的。要想解脱的话必须要让真心跟根尘一体,这样自然就没有烦恼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2.楞严经浅述(认识真心妄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yf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