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食

作者: RAE细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07:48 被阅读61次

    去离家千里之外的北京上大学之后,才发现有些味道,是即便繁华如帝都的他乡都没有的,是独属于我的家乡的人间烟火。

    我在天已入秋,而日头仍旧灼人的九月初坐上了离家的火车。火车一路向北,眼见着窗外的景物由温婉如画的江南水乡风光,变作几个小时见不到一条像样河流的广袤田地,我知道,我离家越来越远了。

    独身一人在京,每逢佳节,尝异乡之食,新奇过后便是无穷的思念。家乡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独特,刀刻斧凿般在我记忆中留下不会随时间销蚀的印记。

    1.

    来到北京以后过的第一个节,就是中秋。自古中秋就是一个团圆的节日,阖家团聚一桌,吃着月饼,赏着东方冉冉升起的月。那月应当是泛着金黄的色泽,就像此时手里的广式月饼一样,黄澄澄的,十分诱人。但我只是在宿舍吃着从稻香村买来的散装广式月饼,赏月则并无此情亦无此景了。

    其实我最爱吃的不是那些真空包装的、浓妆艳抹的新式月饼。我一直对家乡的那种用牛皮纸包裹的,一卷八个十个的月饼情有独钟。那牛皮纸上会有红色的印刷字体,简洁明了地写着月饼的口味,字的外面围着一圈简单的花样;牛皮纸上会有一些油印,那是里面的月饼皮上的油香。月饼是苏式的月饼,饼皮是那种酥酥的、香甜而干燥的酥松皮层,咬一口会掉下皮渣子来。我最喜欢的属椒盐味的月饼,清咸带甜、香而不腻的味道可以记一辈子。

    家乡的新塍月饼,多年来味道一直没变。侵删

    对了,中秋佳节,在我的家乡还有另一种美食,叫作“眉毛饺”。

    “据说在太平天国时期,新仓当地民众用形状只有圆月一半的眉毛饺作为联络暗号,约定在农历八月十五起事反击,使老百姓免遭了一场劫难,此后就作为八月半的纪念点心。”(摘自网络)

    上段摘录的文字中提到的新仓,我怀疑它约莫就是离我乡下家里半小时自行车车程的那个小镇新仓镇。我家乡的老人都不把中秋叫作中秋节,而是叫八月半,用的是农历的说法。而这眉毛饺,其得此名有几种不同说法,如因为形状如同饺子样,弯弯的,中间粗,两头尖细,状如眉毛而得名;或者说是因眉毛饺是八月半吃的食物,八月半的八字像两条眉毛,故得名。

    奶奶做的眉毛饺,皮包馅多,甜甜的芝麻白糖馅和酥脆金黄的面皮外壳,咬一口唇齿留香,甜而不腻,脆而不干。我最喜欢的是看奶奶做眉毛饺时给它们捏花边。一个个半月形的白面饺子被捏上花边,看上去有点像一个白围裙。一般的饺子做完就下水煮,煮熟了就直接吃了。可是这眉毛饺却还要经过一个油炸的过程,直到面皮被炸得金黄,一口咬下去嘎嘣脆,眉毛饺这才算是做好了。

    这一年只能吃到一次的眉毛饺,我这个甜食资深爱好者一口气能吃上七八个。

    在北京自是吃不到这家乡美食了,问过我的几个室友,她们竟都连听也未曾停过。啧,我可真该带她们回家尝尝。

    眉毛饺。侵删

    2.

    在北京过的第二个传统节日,准确地说是节气,是冬至日。好像吃饺子是北京以及很多其他地方过冬至的传统。我入乡随俗,在食堂打了饺子,度过了第一个没有赤豆糯米饭的冬至日。

    在我的家乡,冬至日是一定要吃赤豆糯米饭的。“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害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祛避疫鬼,防灾祛病。”(摘自网络)这就是冬至日吃赤豆糯米饭的由来。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人都住在一块儿,冬至日就煮上一大锅赤豆糯米饭,大家围坐到一起,捧着热乎的碗,吃着香糯的赤豆饭。后来我跟爸妈为我上学的事离家入城后,每年的冬至前夜,爸爸都会回奶奶家一趟,带回来一瓶赤豆,冬至日用来煮赤豆糯米饭吃。或者有的年份,奶奶冬至日煮好了一锅赤豆糯米饭,然后让爸爸回去拿,用一个小脸盆大的带盖搪瓷盆装上满满的饭,外面再缠上两层保鲜膜,裹得密不透风。拿到城里家中,打开盖子,里面的饭还是热乎的,直把冬日的冰寒全都驱走了。

    赤豆糯米饭。侵删

    3.

    我今年的元宵节也是在北京过的。我吃上了一碗甜甜的芝麻汤圆,感到有些不够满足。还想再吃一份咸咸的肉汤圆。

    我的室友们对此感到万分震惊,完全无法想象世界上竟然还存在咸汤圆、肉汤圆。“元宵不都是甜甜的吗?”来自大江南北的几个年轻人瞪大了眼,异口同声。“不,我们家那儿吃肉汤圆呢。”我骄傲地说。也不知道有什么好骄傲的,大概是因为与众不同?我的家乡,就是这么一个独特的地方呀。

    颠覆室友三观的肉汤圆。侵权删

    4.

    清明节,吃青团。这个北京倒是也有的卖。但是,但是,不一样啊!

    家里的青团,青汁是用艾草等野菜熬出的汁做的,粉皮是用糯米新磨的粉做的,豆沙馅料是前一晚用红豆或蚕豆做的。待青团被蒸熟,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股清香,经久不散。拿筷子将黏连在一起的青团轻轻分开,小心地托起一枚青团放到碗里,夹是不好夹的,因为刚蒸熟的青团太软了。吹凉后轻轻咬上一口,那种绵软的口感是一般团子所不具备的,满口芳香的艾草味更是难得的体验。

    但我在北京吃到的青团,跟家乡的不太一样。它的皮没有那种绵绵的软,而是微带弹性的软,更像是雪媚娘的面皮。咬下去并非“藕断丝连”,而是干脆利落,完全不会流连唇畔。可能有人更喜欢这种口感,但我还是在嚼着青色“雪媚娘”的同时,想念着家乡的青团。

    这是网上找到的最接近家乡青团模样的图。侵删

    5.

    端午,又是一个值得说道的节日。

    我家乡的粽子十分有名,尤其是鲜肉粽、蛋黄猪肉粽等咸粽子。我们这儿有一家老字号的粽子店,五芳斋粽子,号称“江南粽子大王”。除此之外,每家每户都很会做粽子。粽子并不像青团、眉毛饺那样,只在特定节日才会吃,在我们那儿,粽子算是一种特别家常的食品,平时想吃了就会做来吃。

    我们家就特别喜欢吃粽子。我喜欢吃肉粽,奶奶和妈妈喜欢吃甜粽。于是,奶奶每次做的粽子都会做很多的肉粽,和少一些的甜粽。我喜欢拿粽子当饭吃,也会把它当零嘴儿或夜宵。

    但是在北京,肉粽似乎并没有那么受欢迎,反而是甜粽子更受大家的喜爱。端午的时候,食堂里的粽子都是甜粽,我想吃个肉粽,还得去外边的店里买。更有来自黑龙江的同学,笑着跟我说,粽子就是甜的才好吃呢,我们北方都不吃肉粽的。

    不吃肉粽?那粽子的美妙你们可就错过了!

    五芳斋粽子

    我这么一对比才发现,原来我的家乡有这么多让我怀念的食物。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倒是每逢佳节,就会更加想念家乡的食物。当然了,也更会想念,跟我一起吃这些东西的家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了,我得去给奶奶打个电话,让她给我做粽子吃,好不容易回趟家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逢佳节倍思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fz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