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0岁的产品经理产品成长日记产品经理
产品所见所思--给3年内的pm一面成长比对镜

产品所见所思--给3年内的pm一面成长比对镜

作者: e3ff9d95a27d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4:11 被阅读10次

    优秀的路径

    一个人有没有潜力,厉害与否,不是等到你看到他的成绩的时候才知道,而是在交流过程中你就能发现:他们知道自己现阶段是怎样的,知道自己的目标,并清晰的制定计划,踏踏实实持之以恒按照计划前进。这种人就算是资质一般,运气一般,他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过上理想的生活。很多追求的东西都会水到渠成,不需要好高骛远,不需要你担忧,踏踏实实付出,踏踏实实的前进,有一颗愿意等待的耐心,终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何事惊慌?真的是静水流深。

    产品的从无到有,是一个十月怀胎的过程,需要等待,需要被磨练。产品能力的提升也是这样,不是说你认识了多少大神级产品经理你就也很厉害,看了多少书你的产品认知就高深。而是真正肯沉下心专研做事。“十百千”这是一位合格的产品经理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每个月都要做的事,应该具备的职业习惯。


    上面这两段话源自于看到的一个公众号作者写的,稍有修改,原因是作者原话有些糙(“糙”用这个字并无贬义),不过话糙理不糙我很认同其中的观点。第一段话是适合每个行业的每个新人,真正有潜力的人他在这个世界上的表现就是「认清自己--明确目标--拆解目标颗粒度--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自律地坚持下去」。但凡仔细观察身边朋友、同事,那些在别人口中优秀的人他的路径基本上就是这样,而过得一般且经常抱怨的人必然也会缺少甚至没有这样的路径。

    聚焦到产品这份工作本身,要求的能力太多太多,需求分析能力、交互设计能力、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要有同理心、商业意识,懂经济学、心理学。这时候作为一个产品新人缺的越多就越焦虑,焦虑中企图短时间内同时补齐所有短板。看各种产品大神分享的文章,收集各类产品经理必看的书单,尽可能多的认识一些高级产品经理甚至是报班去继续学习。实际上你也知道自己现阶段的水平也知道想要成为有深度的产品大神,只是心态出了问题,变得急躁甚至混沌。其实正如上面那段话说的,何事惊慌?有些东西真的是水到渠成的事,理清楚后有条不紊的坚持下去就可以了。

    产品的核心价值

    「是汲取各方信息后的独立思考;是基于各种问题后的解决方案。你铺的面再广,也不过是一个传声筒;你想的层够深,才会是一个留声机。毕竟人们也许会因为你行为的广度去感谢你,但人们更会因为你思考的深度去尊敬你。」

    这段话出自小红书产品负责人在公众号写的文章,看到时很能引起共鸣。pm的工作通俗来说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需要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的产出定是源于自己对业务对用户的了解和深度思考,即大家常说的用户、需求、场景。之前不管是看脉脉还是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人,很多都对产品经理有意见。有一回我下班途中跟隔壁项目组研发聊天,他就跟我一番吐槽他们项目的产品经理,说他需求都没想清楚逻辑混乱就开评审会耽误大家时间。其实就是这样,产品经理出需求如果对需求对功能思考的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很容易被研发、设计甚至测试挑毛病,有些脾气不好的甚至直接开怼。唯一的办法就是需求合理把自己的需求文档写的像伪代码一样,这样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上面提到的公众号分别是【chaosTALK】、【PM范儿】,两个公众号基本上都已经不怎么更新了。其实我很能理解,一是到了一定阶段个人会更忙,定期输出高质量文章的时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一个人持续输出的能力有限,动力也会不足。但不管怎样公众号以前写的文章都挺不错。前者在开始更文的时候就已经是小红书负责人了,已经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加上有海外留学经历,所以看他的文章更阳春白雪。而后者从刚毕业就开始输出,写了四年的自我成长历程,看起来更接地气也更有共鸣感。

    我在两个周末把这两个公众号的内容大致看完了,也不是每一篇精读细读。看前者公众号是我目前在做社区功能这一块,对小红书这款APP偏爱所以想通过作者了解小红书背后的一些产品故事。看后者公众号是出于想看看别人完整的产品成长路径,看完后感受挺多的,一方面从第三者角度看到作者的成长路径,从一开始对产品粗浅的理解到拥有自己的产品方法论,每一段的付出,每一阶段达到的产品level。看的时候像一面镜子一样,比对自己的成长路径和达到的产品level,现在来看还是有一些的落后,至少是在产品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上较作者有一定不足的地方。另一方面借鉴作者的成长方式,修正自己的规划和阶段目标。

    产品角色的转变

    年前的一个月加上年后的两周基本都处于忙碌的状态,接连两个大需求终于都上线了,希望接下来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总结去学习。年前在工作中的角色从一个执行者向模块负责人转变,以前需求来源多源于leader,对需求的把控和节奏主动权也都在leader,自己则更专注需求的可视化即产品设计和项目跟进,在这一阶段不断打磨自己的执行力输出日常工作总结,通过阅读方式输入产品的基本理论试图内化成自己的产品认知,总的来说还是在打基础拥有下图中通用能力和专业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产品助理。最近的角色赋予和要求的更多,对模块化需求的分析和输出能力,更专业的产品设计能力,对数据的敏感和分析,对接更多的角色甚至是跨部门合作。于自己而言一开始有些猝不及防甚至是无措,过程中也暴露了自己的不足和短板,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蜕变的过程都是艰难的,不过静水流深,走过来就是成长。

    产品能力要求

    爱屋及乌的反向思维

    部门有一个运营同事不喜欢加班,大家一般最早八点多才下班,她总会当着领导面七点钟就走了。直属领导也找她谈话可依然无效。正常的思维是通过上下班打卡严格控制上下班时间,如果迟到早退就扣工资以此来保证按时上下班。可其实不然,现实是她在公司找了一个程序员做男朋友,每天男朋友八九点才下班,她自从有了这个男朋友便不再早早下班了,反而是每天比领导走的还晚,原因是等着男朋友一起下班,你看,事情就这样解决了。所以在做产品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有这种反向思维,想让用户做某件事如果直接路径很难换个思维去想呢?

    同样的之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是一群孩子总喜欢在一个老人家门口玩耍,打闹声音很大影响老人的休息,一开始严厉呵斥完全不起效果,老人转念一想不再试图驱赶这群孩子,而是每天给这帮孩子一些糖果。当孩子习惯了每天到这里领糖果后突然有一天老人不再发糖果了,孩子很是生气但没过几天大家都不来到这里了,因为这里不再有糖果。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小的举动尽显大智慧,跟上面故事那个有异曲同工之妙。

    社区的驱动力

    「一个好的社区或者有生命力的社区是要具备让普通人成为专业人的能力的,淘汰机制不仅仅在普通人人群中,也要在专业人的人群中,就是UGC向上发展的力量和PGC劣汰的机制。」一个社区的构成模型是内容生产者生产内容,内容消费者消费内容进而反哺内容生产者,这就好比一个车的车身,可真正驱动车子高速行驶的是燃料,即ugc的金字塔上升通道和pgc的劣汰机制。其实社区跟社会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这一层的驱动力,社区就如同一潭死水最后内容质量低下用户流失。

    后记

    看完那个作者的成长历程感觉自身虽然下一阶段依然会忙碌,但还是要多深度体验优秀的各类产品,保持好奇心日常深度思考某些问题。工作上也应该更专业,注重输入的同时坚持输出,有合理的计划,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一套产品方法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所见所思--给3年内的pm一面成长比对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kg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