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我用三天的时间读完了长篇小说《活着》。那几天,真是手不释卷,见缝插针,几乎是放下了其他所有的事情,全神贯注地读完了这部小说。后半部分的情节,我是在泪眼婆娑中读完的。有好多次,哭泣得难以继续。这是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如此迫切而专注地读一本书。读罢,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忘怀。
1
《活着》,是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该作品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18年9月,《活着》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徐福贵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由于嗜赌放荡,输尽家财。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一家成为佃农,不久被国民党抓壮丁卷入国共内战。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断经受着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2
富贵的一生是辛酸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悲剧的一生,不仅仅是富贵,文中的大部分人也是如此。
少爷福贵嗜赌成性,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儿已经成了哑巴,母亲也病了,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他的亲人因为天灾人祸先后离他而去,让他孑然一身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家珍呢?她驮着大肚子走十几里路来到赌场求富贵回去,富贵把她推倒在地;她在赌场门外跪了一夜,富贵没有看她一眼;富贵被抓壮丁,两个小孩,一个老母,她独自持家,女儿又聋哑了;稍微好点的时候,患上了软骨病;后来儿子去逝,悲痛欲绝;多年的伤痛刚刚好点,女儿又难产死去。活了一生,痛了一生。
文中的几个孩子,在短暂的一生中,也吃尽了的苦头。
多数人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在乱世中,大多数人的命运是十分悲苦的。少数人可能不会太差,那也不过是小确幸。
3
无论世道如何纷乱,命运如何悲苦,每个人又都在深深地爱着别人,自己也被人爱着。
富贵年轻时,虽然惰落有加,对父亲的苦心教导,对妻子的善良贤惠都置之不理,但对其母亲还是心存敬意;家道中落,幡然醒悟,体贴家人,改过自新。
家珍,贤惠得让人心疼。丈夫嫖妓,她无声;挺着个大肚子去赌场劝阻丈夫回家,却遭到丈夫的推搡,她无恨。丈夫家道中落,她决然地从优渥的娘家回来共度难关。无论何时何地,她所表现的都是满满的爱。她,几乎集中了中国妇女标准的所有的美德。
所有的人,在艰难世道中,承受着生命的苦难,却不改心底的那份温柔。
4
死亡一次次将富贵生命中难得的一点温情撕碎,最后只剩下老去的他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但他没有沮丧,依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友好,依然维持着他和命运的友情。
乱世如此悲苦,却因为心中有光,生命也便有了一些亮色和暖意。
生活在治世中的人们,除了生老病死是我们无法抗拒的以外,没有兵荒马乱,没有文争武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悲观厌世,戾气横生?
归根结底,是人性中的自私劣性越来越多,除了自己,哪管他人?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平衡自私与仁爱。当自私的成分太大时,人会趋于动物,从而变得狰狞恐怖。这时候,什么极端的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
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有悲欢离合,也必定夽有烦恼和辛酸,但同时我们也总被亲情友情所滋润所围绕。即便是有眼泪,也终将被爱烘干。
所以,我们的心中必须要葆有满腔的仁爱与乐观,去抵御生命的虚无,让阳光照耀艰难的人生旅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