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帝王的烦恼

作者: 卉青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20:03 被阅读8次

新的一天开始了。胜利者朱棣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属于他的一切!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他将利用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去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

证明

朱棣最先想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证明自己皇帝身份的合法性。

朱棣知道,自己身上已经打上了“反贼”的烙印,很难去除了,但他要让自己的子孙堂堂正正地坐皇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做了两件事:

1、颁布一道命令,凡是建文帝时代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朱元璋的成例有不同的,全部废除,以老祖宗成法为准;

2、重修《太祖实录》,亲生母亲被仍到脑后,马皇后成了他的嫡母。他还让人在实录中加入了大量的小说笔法的描写,无非是抬升自己形象,贬低朱标、朱允炆,让人读来认为皇位本就该是朱棣的,只不过是被奸佞邪小之人窃取了而已。如今朱棣做回皇帝,是正义最终取得了胜利,是好人好报的结果。

朱棣篡改了历史。但历史证明,他失败了,他没有骗过自己,也没有骗到后人,因为真正的史笔并不是史官手中的笔,而是人心。

功臣

不管是自欺欺人,还是自我安慰,朱棣处理好继位的合法性问题后,下一步就是封赏功臣。

明朝的封赏制度,除了一般的赏银,最重要的是封爵。封爵有三个等级:公爵、侯爵、伯爵。此外还有流和世的区别。流是只能自己享有,儿子就没有了。世,就是可以世袭,你的儿子孙子都可以用。

凡是被封爵的人,皇帝都是要发证书的,即:铁券。铁券又分为普通和特殊两个版本。特殊版本只限于朱元璋和朱棣时代,因为这两个时代要得到铁券是要拼老命的。朱元璋的铁券上书“开国辅运”四个字,朱棣的铁券上书“奉天靖难”四个字。而且两代铁券都是绝版,从未再版。自此后,所有铁券统一为,文臣书“守正文臣”,武将书“宣力功臣”。

朱棣大封功臣,人们都欢天喜地,唯有一人对此无动于衷,完全不感兴趣。这个人就是道衍。毫无疑问,道衍是靖难成功的第一功臣,从策划造反到出谋划策,正是他把朱棣推上了皇位。

永乐二年,朱棣任命道衍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正二品),正式恢复他原先的名字——姚广孝。此后,姚广孝变得怪异起来,他白天穿朝服上朝,晚上穿僧服回庙,深居简出,神秘莫测,被后人称为“黑衣宰相”。

朱棣造反是为了皇位,而道衍造反就是为了造反。他的眼光从来就没有被金钱权位牵制过,他有着更高的目标。道衍是一颗子弹,四十年的坎坷经历就是火药,他的权谋手段就是弹头,而朱棣对他而言只是引线,这颗子弹射向谁其实并不重要,能被发射出去就是他所有的愿望。

道衍的愿望其实很简单:

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足矣。

兄弟

朱棣是藩王造反登上皇位的,心有所忌,所以他也要削藩。

最先被“安置”的是宁王。他曾被迫跟随朱棣靖难,朱棣也曾向他许下“事成中分天下”的诺言,但这个是不能当真的,宁王是个明白人。宁王希望朱棣能把他封到苏州,朱棣说不行。宁王又要求去钱塘,朱棣还是说不行。宁王无语,“你看着办吧!”最后朱权被封到了南昌,这是朱棣为他精心挑选的地方。被狠狠愚弄了一回的宁王,表面上臣服,内心却种下了怨恨的种子,等待机会发芽。

朱棣先后削去了齐王、岷王、辽王、周王的爵位或是护卫。建文帝没有完成的削藩工作,朱棣同志出色地完成了,这也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母子不相认

关于朱棣“生母门”事件,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1、马皇后说。朱棣为了给自己的篡位辩解,标榜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足够的资本去继承皇位。但是有史料记载,周王是庶子,身为周王的同母兄弟,朱棣也一定是庶子。此说可排除。

2、碽妃说。《南京太常志》记载,朱棣生母为碽妃。朱棣建大报恩寺,寺中正殿的大门经常紧闭,有传闻里面供奉的其实是朱棣的生母。此说可信。

3、元主妃洪吉喇氏说。民间传闻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徐达攻陷大都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而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相差八年。所以此说可能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编造的谣言,不可信。

关于朱棣生母的问题,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和傅斯年都论证过,有兴趣的可以参看一下。

为了权力

为了权力,朱棣抹去了生母碽妃生平的一切痕迹。他不能背上庶子的名分,他不能把九死一生得来的皇位置于险境。在世人眼中,在他心中,马皇后才是他的生母,永远。

兄弟不相容

朱棣率军攻入京城,朱允炆没有像朱棣期望的那样自杀或是投降,他选择了第三条路——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对朱棣来说真是一件要命的事情。既不能公开通缉,又不能派人大规模寻找,因为这样这无异于告诉所有人,建文帝还活着,心中别有企图的人必然蠢蠢欲动,他的皇位就坐不稳了。

聪明的朱棣同志想出了一个绝佳的计划:

首先,向外界宣布建文帝已自焚而死,并找到了尸体。想闹事的就死心吧。

其次,派人暗中查访,寻访路线有两条,本土由胡濙负责,海外由郑和负责。

胡濙,江苏常州人,在朝中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既不是朱棣的嫡系,也不是重臣,人微言轻,为人“喜怒不形于色”,不会引起人的注意,这是朱棣选中他的原因。

永乐五年(1407)胡濙带着绝密使命出发了,公开的任务是寻找仙人。当然,朱棣和他本人都知道,他寻找的不是仙人,是一个被开出死亡证明的人。

胡濙很忠于自己的职责,他遍行天下州郡乡邑,期间连他母亲去世都没有回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六年后他找到了答案。

建文帝到底死没死?

这是个历史谜团。咱们先看一个流传比较广的武侠版本:根据明万历年间出版的《致身录》记载,建文帝在城破之日万念俱灰,想要自杀。这时候一个太监突然对他说“高祖驾崩的时候留下了一个箱子,说遇到大难时方可打开,是时候了!”箱子被打开了,里面有和尚的度牒、袈裟、僧帽、剃刀、十两白金,还有朱元璋亲笔绘制的逃跑路线图,于是建文帝一干人等逃出生天。

无疑,这些记载带有武侠小说的写法和情节,有些荒诞,但明朝史料也大都认为建文帝没有死。为什么建文的生死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很大程度源于后来的朱三太子事件。

“朱三太子”事件,即所谓明朝灭亡之时,朱三太子并没有死,而是活下来继续组织反清的事件。从顺治、康熙、雍正,历经三个皇朝,朱三太子像幽灵一样缠绕着清朝统治者,始终战斗在反清第一线。清政府对这个幽灵很头疼。很明显,建文帝的故事与朱三太子有很多相似之处,故而在修《明史》的时候,清朝政府授意史官更改这段历史,一口咬定建文帝自杀而死。大学者王鸿绪为了迎合清政府,私自修改了《明史稿》,认定建文帝已死。由于《明史》毕竟是官方史书,从而影响了很多人对建文帝死法的看法。直到近代,建文帝未死才有了一个比较肯定的意见。

无论有多少迷雾遮掩,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

延伸阅读

史上最受欢迎的年号:朱棣称帝后,翰林院提议拟年号为“永清”,可能朱棣这个人害怕寂寞,不大喜欢“清”字,最后把年号改成“永乐”。一般帝王起年号时,都会尽量避免与以前重复。“永乐”这个年号,十六国时前凉的张重华用过、五代时的张遇贤用过、北宋方腊也用过,朱棣是第四个用的。“永乐”堪称史上最抢手的年号。

越长越好: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与的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一般来说,谥字越长,越表示尊崇。朱棣为了表示自己是朱元璋的正统继承人,就以极其隆重的礼仪对自己的父母重新上了谥:朱元璋的谥号由十三个字改为十七个字,改为“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马皇后的谥号由三个字增至十三个字,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成天顺圣高皇后”自此后,明代皇帝的谥号都是十七个字。

黑衣宰相:南北朝时,僧人一般都穿黑色的僧袍,俗家弟子则穿白衣。所谓“黑衣宰相”指参与政事且影响较大的僧人,并不一定官至宰相。这一称呼,并非姚广孝一人专利,南朝刘宋时期的慧琳和尚就曾获此殊荣。在日本,也有太原雪斋、南光坊天海等和尚有“黑衣宰相”之称。

有才的宁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宁王被朱棣打发到了南昌,感到前途无望,遂寄情文娱,并展露出惊人的才华。

音乐方面,他著有《神奇密谱》、《太和正音谱》,他所制作的“飞瀑连珠”琴,位列明代四大名琴之首;

茶道方面, 他著有《茶谱》,为品茶的经典之作;

戏曲方面,他著有《大罗天》、《私奔相如》等十多部作品;

宗教方面,他拜道门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为师,著有《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

历史方面,他有《汉唐秘史》等著作传世。

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朱耷)就是他的第九世孙。

铁裙之刑:就是用铁片做成裙子给人穿上,在火上烤,最后被烤得皮肉酥烂而死。据传,朱棣的生母碽妃,因未足月产子,朱元璋怀疑其行为不检,赐铁裙,致使朱棣很小就失去了母亲,由马皇后抚养长大。

寻找仙人: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令寻找真人张三丰未果。永乐初年,朱棣也尝试亲自拜见张真人,张三丰那时却隐遁民间游历去了。朱棣于是借此良机,让胡濙去寻访仙人,实际真正的目的是寻访建文帝。为了求得仙药,除了胡濙,朱棣还派遣过淮安人王宗道、医官苏钦等几路人马,寻找张三丰,还在武当山为张三丰修建道场,用了丁夫30余万人,花费百万计,诚意可见一斑。

杨行祥诈骗案:正统五年,有个老和尚带着十几名从者在云南至广西一带活动,自称“建文皇帝”。朝廷派出一队人前往查探。老和尚自称已九十多岁,只因思念故土,想归葬在祖父陵旁,才自曝身世。御史当即哭笑不得,驳斥道:“建文帝生于洪武十年,就是活着也只有六十四岁,怎么可能九十多岁!”一番刑讯后,真相浮出水面:老和尚原名杨行祥,均州白沙里人,受人煽动,假冒建文帝四处诈骗。英宗将其押入大牢,四个月后死于狱中,同谋的12名僧人全部被发配到辽东戍边。

相关文章

  • 第九章  帝王的烦恼

    新的一天开始了。胜利者朱棣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属于他的一切!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他将利用手中至...

  • 《明朝那些事》之帝王的烦恼(1)

    燕王朱棣在攻取帝都后,遭遇了两件烦恼的事情。 一是他感觉自己是庶出皇子,夺权搞的名声不好,缺乏做皇帝的合法性。为此...

  • 帝王心事有谁知-万历的烦恼

    1620年7月,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驾崩,葬于定陵,他孤零零躺在这座气势恢宏的地下玄宫中,最心爱的女人郑贵...

  • 第九章:少年烦恼

    2018年1月17日 晴 最贵的一份早餐 特质蟹黄包60元8个 早先在德清的时候就看一家蟹黄包的店铺,但是那时要5...

  • 帝王篇

    帝王傲立在顶峰, 帝王遥看天外星, 帝王空城抚古筝, 帝王回看这一生, 帝王回眸在天涯, 帝王伤心谁人查, 帝王宝...

  • 三千烦恼与谁言, 五万忧患奈何天。 生来最怕帝王命, 四海油热五洲煎。 西洋蛮夷闹南海, 沙俄策叛葛尔丹。 水旱虫...

  • 人性的弱点-第九章

    章节:第九章 不要为了工作跟金钱而烦恼 学到了什么: 一、将工作的忧虑减半的4个步骤 我们要问自己以下问题: 第一...

  • 面对人生,除了不满和勇气,我们一无所有

    世间的帝王与堕落的天使相似,骄傲而忧郁,美丽而烦恼。他的计划与努力虽然宏大,却终难成功。 魁梧的俾斯麦是德国难得的...

  • 读史的态度

    研究古代的帝王之道,要划清三个界限:一要划清帝王之道和帝王的界限,帝王之道是分析状态下的规律提纯,是众多帝王经验教...

  • 【都市异能】山寨机也能连三界(09)

    第九章 美女校花的烦恼 杨云云顿时愣住了,“为什么?他这个已经被淘汰的人站在这里打扰我,你们竟然不管?还要将我淘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九章  帝王的烦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ly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