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就买了《成为作家》这本书,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写作习惯,写的东西主要就是一些日记和流水账,对于生活的思考也没有那么深入。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满篇都是废话,看的让人昏昏欲睡。甚至我还认为作者既然说自己的书那么好,为什么没有写出很畅销的小说,或许有,只是我不知道而已。总而言之,对于这本书我充满了嫌弃,因此就丢下了它,一冷落就是一年。
时隔一年,我读了一些书,写了一些字,见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昨日闲来无聊便打开尘封已久的抽屉,看到了这本被我打入冷宫的书籍。于是随手翻了翻目录,顿时如获至宝。此时文中的每个字眼都充满了意义,这本书像突然拥有了魔法一样,让我爱不释手。于是便让它重见天日,然后放入了最受宠的床头夜读架中。
孔子说:“五十而学易。”意思是要过了50岁,有了足够的人生阅历才去研究周易这门学问。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看不懂某本书或者没兴趣,有可能是这本书本身确实写的相当晦涩难懂或者无聊至极,但是也有可能是我们自身的原因,就像现在山脚下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登顶人的心境和感受。
现在我也明白了老师并不一定就要很厉害,普通高校毕业的高中老师也一样能带出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只是交给我们基本的规则和方法,如果想取得成就,需要的是个人根据这些基本的方法进行变通和创新。
读书也是一种修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不断发现自身的种种弊端,然后通过读书进行修复。个人的心胸、境界和格局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提高的。
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要明白自己处于生命中的那个阶段,根据现阶段选择哪种类型的书。简单来说,就是操作系统和电脑硬件互相匹配的问题。
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首先要明白自己当前所处的阶段,在所有事情中哪些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一种自我定位。但是现实却是很多人日复一日的做重复性的工作,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当前处于什么位置,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不满意的生活。
想要明白一些事情,就必须要经历思考这一过程。有些人认为先读书后思考,其实不然。思考和读书是一个互为先后的过程,读合适的书可以引发最深刻的思考,深刻的思考过后可以让人明白自己的处境,选择自己实际需要的书籍,然后通过阅读引发更为深刻的思考。
很多人读书的书单都是通过别人的推荐,大家都说这本书好,所以推荐给你。但是当你拿到这本书看的时候却发现作者满篇都是扯淡,顿时兴趣全无,可能像我一样把那本书打入冷宫。就像上面说过的,你可能只是那个现在山脚下的人。当然,山脚下不止你一个人。所以这完全属于正常的现象,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只需要明白这个情况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即使是那些著名的先哲圣贤们也会。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把这本现在看不懂的书收好,等到多年以后我们感觉无聊或者生活问题的时候再去翻阅它,或许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推荐书单的文章或者平台特别多,我究竟应该选什么?到底什么书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帮助?这个答案是没有人知道的,因为只有你自己才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我们能做的就是遇到哪本书就读哪本书,因为美好总是不期而遇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这是不容易做到的,除非你对某种学科感兴趣,否则不建议你一本书读上百遍。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书对自己有用,那么我们可以多读,多涉及一些领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的发现自己在读哪些书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时候我们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现阶段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