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刚读大学的时候,那年开学报道,家乡已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初秋,南方却依然是夏日的炽热。
从未出过远门的丫头想要去南方看看不一样的世界,于是,便抓了一把家乡的黄土(老一辈说这样就不会水土不服)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火车一直往南方开,开掉了外套,开丢了马甲,出火车站前,早已被长袖长衣闷了满头大汗。
接待的学长热情地接过我的行李箱,问到“你是北方来的吧?”。
“是啊。”我本想问,他怎么知道,但看到学长这一身短袖拖鞋大裤衩的标配,便也明白了。
那一年,南方室友问我是哪里的?
“石家庄的。”我本想说赵县的。
“没听过。”结果人家连我们河北的省会都没听过。
所以,后面如果再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便只说河北的,如果继续深问“河北哪里的”,我便回答“我们家就在赵州桥附近”。
一说“赵州桥”,大家便“噢噢噢”地点点头,因为小学课本基本都学过这一课。
后面,大家熟悉之后,依然有人兴冲冲问我家乡,也有人带着点嘲笑的意味告诉我石家庄因为雾霾上了热搜,现在大家都知道石家庄了。
虽然,当时我会因他们的无知感到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护犊心切”的感觉——我知道我的家乡可能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好,但我不允许别人说它不好。
后来,我才知道,很多时候的片面,是因为无知。
要知道,河北省可是唯一一个包含多样地形的省份,只是我们比较低调,少于宣传而已。
最近这段时间,自从南方小土豆攻陷了哈尔滨之后,各省文旅都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我知道,是时候给大家正式介绍一下我的家乡了。
我的同胞们都自黑“河北啥也没有,来了才知道啥叫白来一趟”,果真“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
尽管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自我从我从南方归来,在家乡认认真真地生活了五年之后,我才发现,以前的自己多肤浅。
为什么大家都对自己的家乡认识不足呢?真的是家乡故意隐瞒,还是自己只顾着“诗和远方”,而对眼前视而不见?
以前,别人问我,赵县有什么,小时候,只知道“赵州雪梨汁”、“赵州桥”,后面又多了“石塔烧饼”和“柏林寺”。
但我越来越发现,赵县有太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比如石塔那边的“驴肠”、“驴肉火烧”,还有“羊杂”,都是一绝,很多外地人听闻会驱车百十公里来吃。
还有我经常带小甜甜逛的小公园居然是以前的旧文庙翻新改成的,相当有历史底蕴。
如果不是东方甄选的小伙子特地过来这里做文化宣传,我也了解不到如此陌生又久远的历史。
我突然就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兴趣,也突然一下子对家乡有了极强的自豪感,好家伙,简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如果各地都能有一波本地人都知晓的文化输出,我想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也会增强本地居民的家乡自豪感。
现在,我要重点夸一夸咱们大赵县现在的领导班子。
如果不是他们做了“赵州桥免费参观”的决定,就不会吸引来全国各地这么多游客的参观,也就不会有赵县直通市里的便宜公交车,真是惠民利民。
之前赵州桥附近修葺,改造了那么久,甚至参照西安的长街来布置,但依然是热闹一时,昙花一现。
但自从赵州桥免费参观之后,十里八乡一辈子没去过赵州桥的老本地人纷纷前去一睹真容,哪怕后面被闻声赶来的全国各地的游客挤到排不上号,也是满面笑容。
所以,赵县现在可看的景点,都是免费的,心动不如行动,这么近,那么美,公主王子们请都到河北,来赵县看一看。
去看看博物馆,了解一下我们的赵县文化,感受一下燕赵大地的悠久;来逛逛柏林寺,在庄严中守护心灵的宁静。
吃一吃我们的雪梨,鸭梨,皇冠梨,尝一尝我们的石塔烧饼和羊杂。
三月的时候,邀您一起去梨树趟儿里看“满树银花”,感受一下真正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月,一起来赏“风吹麦浪”,感受绿油油和金灿灿的灵动;暮春和深秋,看生机勃勃的小麦,一起体验生命的坚韧。
八月,有刚从地里摘的新鲜玉米,烤着吃,煮着吃,都鲜嫩多汁。
当然了,尔滨有的大雪,我们也有,没有的时候也能人工降雪,只为欢迎您的到来。
我们期待的不是雪,而是有你们的冬天。还有另外的春天夏天和秋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