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庄子》论盗

作者: 王保东 | 来源:发表于2024-03-03 18:08 被阅读0次

庄子同老子一样,都是人世间一等一的聪明人,通透人。世人在他面前最好不要装神弄鬼,更不用装模作样,在他的眼里,所有的人,都似赤身裸休的猴子一般,戴不戴帽子,洗不洗澡,效果都一样。

巜庄子》一书集中谈盗的事有两处,一是“盗跖”篇:孔子去找鲁国贤臣柳下惠,因为他的弟弟柳下跖是巨盗,孔子拜见惠,是想让他劝弟弟跖戒盗取义,惠深知弟之作为,谢绝了孔子。不得已孔子亲自出马,拿出自己的仁义礼智等十八般家伙事,费尽口舌,也未能如愿,反而还差点被坐实为“盗丘”,最后被吓得大汗淋漓的逃跑。

盗跖历来被认为是大盗,据说他杀人越货,食人心肝,连州国诸侯也都恐惧不已。民间把他标榜为盗神,是偷窃界的开山鼻祖。但在庄子看来依然是不大不小的中等盗贼。即使如此,盗跖之名在人间也如雷贯耳,最出名的莫过于他的著名论断:盗也有道论,他说:“什么地方都有规矩与准绳,凭空推测屋里藏着什么东西,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允,这就是仁爱。不具备以上五样本事,能成为天下大盗的人,是没有先例的”。以此看盗界也有自己的语言法则,也有行业内通行的道德伦理规范。这些道德伦理规矩与规范,是天下通行的,只不过贴上盗即为盗论,贴上王则为王论。

盗跖只所以是中等的盗,是因为他自认为盗,口口声声地以盗自居,虽说理铿锵,但终也离不了盗,脱不了窃。

庄子和老子心目中的真正大盗自有人在。只是一般人肉体凡胎,识不得罢了。

在巜庄子》的另一文“胠箧”中有一段话:“为了防备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贼盗,人们肯定会把最昂贵的宝贝放到,用绳捆绑最牢固,锁具最可靠,插销最隐秘的箱子里,这是一般人公认的最聪明的办法。可是一旦真的大盗来了,就会背走柜子、扛走箱子、挑走口袋,唯恐绳结、插销和锁具不够牢固。如此,世人认为的聪明的藏宝方法,不都是在给大盗积聚和储备吗?”

老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接着补充说,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庄子又说窃国者侯,窃钩者诛。他们一致把最大的盗指向了圣人,指向了中国人人崇拜顶礼的孔子,指向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似的明君圣主,只有这几位才有资格放到老庄的法眼里考量。也只有老子和庄子有如此胆量和眼光,普通人不敢,也不知能如此看人识货。这也正应了老子一句话:“太上不知有之。”难怪,大盗无形,至盗无迹,神盗无隅。

想想此事也怪无奈,遮盖再严实,也有人看穿;伪装再巧妙,也有人看透。

如何是好!

相关文章

  • 庄子——盗跖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 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

  • 《庄子》学习笔记160

    《庄子·杂篇·盗跖》02,孔子前去劝说盗跖,先赞美盗跖,再用利益劝盗跖能够安定养民,使天下太平,盗跖却完全不认同,...

  • 2018-07-13

    论庄子自由观念对人们思想的启示 自由是庄子的人格阐释,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庄子毕生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 从庄子中的思想中提炼智慧

    庄子中有一篇盗跖篇很有意思,孔子认为盗跖为害一方准备去劝谏盗跖弃恶从善,盗跖讽刺了孔子入世的行为,他认为孔子提倡...

  • 小悟巜庄子》

    我读《庄子》有半年多的时光了,关于巜庄子》这本书,我实在不敢妄加评论,今日一文,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才子佳人指出...

  • 《庄子.盗 跖3》

    【原文】 子张问于满苟得曰:“盍不为行?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若弃名利...

  • 《庄子.盗 跖4》

    【原文】 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

  • 《庄子.盗 跖1》

    【题解】 “盗跖”为一人名,指称一个名叫跖的大盗,本篇以人物之名为篇名。《盗跖》内容的中心是抨击儒家,指斥儒家观点...

  • 《庄子.盗 跖2》

    【原文】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

  • 有一种无耻叫做——盗亦有理

    先秦诸子中,最会讲故事的非庄子莫属。庄子在他的《庄子·外篇·胠箧第十》中讲到:(盗)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巜庄子》论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tl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