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教师读书会故事类作者保护联盟简书读书领域候选推文专题(梦里风铃)
时时刻刻以儿童优先——读李竹平作品《儿童成长的秘密》

时时刻刻以儿童优先——读李竹平作品《儿童成长的秘密》

作者: 先主山下梁波涛 | 来源:发表于2023-11-21 10:47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如何理解儿童的立场?借助实际案例谈谈你的想法。

在这本书里,是这样定义儿童的立场的——
儿童立场应该同时包含两重意思:儿童的立场和对待儿童的立场。
儿童的立场,强调的是对事实的尊重和理解,这里的事实,同时包含儿童本身和儿童的观念;
对待儿童的立场,强调的是与儿童打交道的成人对童年和儿童积极主动地理解与行动。
读着这样的话语,感觉好绕口,有些回不过神来。

在成尚荣的家庭教育观念里,有这样的话语:“儿童立场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其特质与核心是——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
这样的表述,相比较来说,更容易被理解,被接纳。
如何看待儿童?在相对私自的意义上来说,看待儿童的方式方法,就是儿童的立场,就是作为家长的立场,作为教师的立场,那个立场的术语叫做教育的立场。
如何对待儿童?这是教师或者家长的行动,是对儿童立场做出的回应,是对教育立场的传达,或者说传递。

想起来上周的期中学情测试,在道法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在班级建设中,作为班级的一成员,你做过什么贡献?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做过贡献,请谈谈你预备怎么做?
学生的答题中,学生清一色地写着:我没有为班级建设做过贡献,我不知道如何去为班级建设做贡献。
批改着这样的答题,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可是,再想想,这实在又是一种必然。

这几周来,学校一直面临各种检查与参观,每天都会冒出来一些档案要完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忙碌着档案的建设中。
用学生的话语说:“老师,让我喘口气,去个厕所……”
有种想哭的感觉,学生如此,老师又奈何?
学生的大脑里,每天都被一些莫须有的东西充斥着,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一旦有点空闲,就有背不完的东西,语文的,英语的,数学的,科学的,道法的……
不会思考,又能是学生一方的过错吗?
在这样的情形下,儿童的立场,几乎不存在,无论是看待儿童的立场,还是对待儿童的立场。

成尚荣说: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立场。
李竹平老师的这本书,是站在儿童的位置进行的研究,观察学校的儿童,活动中的儿童,得出来自己的结论:把儿童当作儿童。
两位老师的观点有着一致性,用儿童的观点对待儿童,用儿童的立场看待儿童。
想起儿子小时候写作业,有一个周末作业多了,儿子不想写,就在发牢骚,闹情绪,另一边奶奶还在嘟噜着让他赶紧写完了睡觉。这一嘟噜不打紧,炸药包翻了,儿子把笔一摔:“你再喊叫,我一个字不写了!”
我笑着,把儿子笔捡起来,放在桌子上,牵起儿子的手,去院子里做了一会运动,把作业的事情丢到脑后,再不去理会。
玩出了大汗之后,我说洗澡睡觉,儿子却坐在书桌边,安静地写完了作业。

说白了,儿童的立场,其实就是设身处地的为儿童考虑,为儿童谋福利,当然,还有为儿童的健康成长着想,也就是同时拥有教育的立场。

2.作为老师,如何站在儿童的立场去引领儿童?

冯卫东提出,让学生真学,需要从儿童立场出发。
鲁迅先生也曾说“教育植根于爱。”
冯卫东所说的“儿童立场”与鲁迅先生所说的“爱”应该是一致的,即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孩子”的方法教孩子,这就需要教师们要尊重学生,回归“童我”。
想到了这本书当中的那些活动,那些活动中的儿童。
在教育实践中,坚守儿童立场的起点是尊重儿童,但不能盲从儿童。

儿童有人格尊严,有话语权,有兴趣,需要尊重;但是,儿童毕竟在成长中,一切都在发展着,并不成熟,并不具备独立决定事情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完美无缺的,所以不能盲从。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指引方向,需要把美好呈现,需要把健康呈现,把科学呈现,乐趣呈现,快乐呈现,把儿童需要的向阳的内容,变着法子呈现。
时代的发展,儿童的信息页多元化起来,结合时代的元素,把儿童需要的色彩精准分类,然后潜移默化中呈现出来,才是比较较合适的。

儿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自动发展。
要怎样把儿童的那些可能性,变成现实?
我们作为家长也好,作为教师也好,需要去创设儿童合宜的环境、给予儿童恰当的支持,才可以把儿童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在这条实现可能性的路上,需要我们坚持底线,坚持原则,坚持既有的朝向不更改,坚持健康的方向不更改。
在这条路上,我们要温和,要温暖,要温柔,且立场坚定,毫不动摇。

我们要坚守儿童立场,有一个关键:那就是理解儿童的文化。
儿童的文化,首先要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比如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这些特点,这是儿童生命体里,所具有的发展逻辑。
儿童的文化,其次在于理解每一个儿童的个体鲜活性,特别是儿童的个性的差异、需求的分歧、兴趣的不一、经验背景的不同。
儿童的文化,还在于创设的环境、提供的材料,能够引发儿童的互动,调动了儿童个性化的学习,但因为智力的不同,接受方式的不同,内化方式的不同,无论如何,都应该让每一个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个儿童有最大发展的空间。

3.怎样才能确保儿童的立场持续存在下去?教师该如何做?

确保儿童的立场持续存在下去,要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要以儿童优先。
以儿童优先意味着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
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以儿童优先,就是要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儿童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到这一原则了吗?我们以儿童优先了么?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那作为老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在这本书当中。李竹平老师提到了无数的儿童游戏,儿童活动,还有各种老师与儿童相处的情景,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要确保儿童的立场,就需要搭建各种平台,适合儿童自由探索和发展的平台,适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平台。
把我们之前对儿童做过的那些错误,把我们之前在儿童那里忽视掉的那些发现,重新拨乱反正,让它回到应该开始的位置。
成尚荣先生说:儿童立场,决不是对儿童的迁就和放任,严格要求是另一种爱的方式和形式。
这就在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环境,都要儿童优先,儿童的发展至上,儿童的需要至上,儿童的身心健康至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够确保儿童的立场稳固不倾斜,不倒下,能够持续坚持下去。

相关文章

  • 什么是完整的成长

    最近开始读孙雪瑞院士的另一本作品《儿童的成长》,之前度过她的其他两本关于儿童成长的著作《爱和自由》和《捕捉儿童敏感...

  • 英语共读的“黄金指南”

    儿童的书里存在着只有儿童才能解码的秘密符号,和孩子们共读他们的书,我们重新经历成长,也重新理解儿童和童年。 陪伴式...

  • 在实践中理解“自然教育”

    在实践中理解“自然教育” 李竹平 真正与卢梭的《爱弥儿》邂逅,是在自己对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之后。如...

  • 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作品的定义,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在世上已有很长久的历史,尽管最初的儿童文学并非休闲读物...

  • 发现孩子

    读第一章 儿童是什么 成人对儿童成长规律的漠视和无知,导致成人对儿童早期教育过程中进行强制干预,给儿童成长带来限...

  • 2022-07-05儿童就是天使31

    《童年的秘密》中说,究竟是什么压抑儿童个性的障碍?什么又是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我们首先从儿童的家庭环境谈起...

  • 8.29书籍对我的影响

    教育类: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朱永新等。 《童年的秘密》《儿童教育心理学》了解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儿童心里...

  • 《教育的情调》——孩子对秘密的体验

    能够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而能够与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 1、...

  • 以1.2米的姿态看儿童,是平视不是俯视

    走进《童年的秘密》前,需要我们走进“儿童的世界”,就像进入到一个专门的儿童场所,我们要以蹲下来,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待...

  • 【读书清单】童年的秘密

    001、儿童的秘密隐藏在环境之中 儿童并不复杂,儿童的秘密就隐藏在环境之中,需要在环境上采取行动,让儿童的表现得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时刻刻以儿童优先——读李竹平作品《儿童成长的秘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ov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