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经历成长,看似成长的方式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可是,每个人的付出真的可以掘井而饮,耕田做食吗?
可以,只是拥有的程度不一样罢了。
人生的成长会有不同,不同的不是吃得多少?穿得多么的时尚,而是自己的思考,有思考的人生,你的成长才精彩。
最近看了一本书《笔记思考术》,看过后你会对笔记会有新的认识,因为笔记不再是单纯地去记录,去摘抄,真正的笔记是记下你的思考,写下你的想法,让你的思维模式不断地成长。
《思考笔记术》一书,作者黄钟毅,笔名Esor异尘行者,现为“电脑玩物”的站长。
黄钟毅在个人能力提升方面颇有研究,其关于工作方法、思考能力提升的文章被各大网媒和杂志多次转载,著有《Evernote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数位化重整你的工作和人生》《比别人快一步的GoogleGO工作术》等畅销书。
每个人都会读书,可是读出的味道却不一样。就像是说话,有的人说话让人眼前一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或者对于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茅塞顿开,眼前一片光明。
还有一种人,说出的话,就像是百度搜索器,价值不大,弃之可惜,留之无味。
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红楼梦》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
反之,当我们把文章里面的人情世故摸透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文章里学会了世间处事的学问。
当然不是全部,还需要践行。
同样的文章,有人看到的是学问,有人看到的仅仅是文字而已。区别在于缺乏思考。
我的母亲很喜欢剪报,在我上学的时候,她会把和我学习有关的内容剪下来。
不单单只是剪这么简单,她都会把剪下的内容进行思考,重点的词句她会标注,甚至还会在重点知识点写她自己的想法,已提示我是否可以这样去考虑问题。
所以,我的笔记本里有时会有这样的标注:这是妈妈的想法,这是我的想法。
当你实践后,经过一段时间你还可以把笔记拿出来,写下新的想法,写实践的结果,与以前的想法进行一下对比,总结与升华。
做笔记,不是单纯地去抄写,背诵,而是需要有目的性,告诉自己:“我想要变成什么样子?”
那么请你记住《笔记思考术》的作者黄钟毅老师告诉你的三个关键问题:
1、为什么会这样?
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记录下关键的前因后果,让你以后看得懂这个信息或任务。
2、我是怎么想的?
问自己:“我是怎么想的?”把笔记从复制世界,变成创造世界,记下你的想法、你的感觉,笔记就会成为你会喜欢的自己的笔记。
3、我想要变成什么样子?
这时很关键的立足点,也是产生改变的思考关键。当你知道自己想变成什么样子的时候,你就会在笔记中写下:“我接下来还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鲁迅说“用笔记本一方面把重要的记下来,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我不同意书里的讲法,可以写上一段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意思。”
读书后要感受和作者的共鸣处,同时还有自己的想法及自己对文章的思考,洞察文章的学问,提升自己的思考模式与洞察力。
二、用记录去思考,用改变去创造,用行动去实践。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棚的时代,百度一搜千万条答案等你复制与粘贴。也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利器。
你有没有想过,每次复制粘贴后,你真正能记住的有多少呢?真正能为你所有的又有多少呢?
很少,因为得来的太容易,往往都不会珍惜,我们只是复制粘贴仅仅而已。并没有融入自己的学习方法。
1.思考的方法(笔记的技巧)
笔记的核心,在于我们思考现实的方式,而改变思考,就能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我们的笔记不是复制,而是对未来的一种思考,一种答疑解惑。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说把我的笔记抄全抄对,回家看笔记就行了,不用看书都可以。
于是,同学们闷头苦抄,一学期下来抄了满满的一大本,结果还是什么都不明白。
因为我们只是在抄写,而不是带着问题去抄写,老师为什么以这个顺序去写板书,和要解决问题的步骤有什么关系,而所抄写的例题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可以真的做到举一反三吗?即使换个描述方式一样可以迎刃而解吗?到底玄机在哪里呢?
我们要找到记笔记的关键,建立我们的观点,改变我们的思考模式。
2.整理的方法(笔记的整理)
笔记的目的是产生于行动,所以在整理时就要以行动为方向。
笔记的整理就像《断舍离》里说的一样,我们不是要清空一切,家徒四壁。我们需要的是清除我们的焦虑,留下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
而这个价值是由你赋予的,是你笔记思考后的结果。我们整理笔记,不是让笔记看起来粘贴得多么整洁,字迹多么漂亮,抄写多么工整。最重要得是我们做到资料的联结,当我看到这本笔记资料的时候,突然想到与另一本笔记碰撞处新的火花。
有时整理的是一份心情,一份回忆,一份新旧结合后碰撞出的创意构思。
新感情,旧回忆,旧想法,新创意,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3.选择的方法(时间笔记)
笔记的行动要有效,关键在于我们做出有效的选择,在新的思考下,产生更有价值的行动。
与其做时间管理不如让自己由内而外的认知自己,当你真正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需求时候,你才能去行动。
我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手里有忙不完的事情,到底忙的是什么,或许你自己都说不清楚。就这样忙忙碌碌过完一天,庸庸碌碌过完一生。
我们总想着把事情都做完,有一天就可以去过诗和远方的生活。大部分的时间会让我们焦虑,让我们有沉重的压力感。
而我们要到的是享受时间,认识到自己与时间的关系,做出合理的安排,笔记可以帮你整合时间,让碎片的信息更加集中。
规划你的行动,把集中的信息用专注的时间去完成,而不是使用碎片的时间,把工作分离开来。
我们不要分类,单独去安排时间,我们需要列好清单按照轻重缓急去完成。
认识时间其实改变认知,看到自己,才会合理安排时间,安排事情进程,行动起来才会高效,没有压力感。
4.反省的方法(人生笔记)
行动后又回到笔记上进行累积,在一次次的反省中,创造下一次思考所需要的改变能量。
午日三省吾身,曾国藩的日记经常会提醒他,他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重要的是你继续在文字发现自己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情就是这样,总是想可能让你走向死胡同,怎么想都想不明白,但是,你把问题全部罗列到纸上,把自己的感受全部写下来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你的情绪在发生变化,写下来之前和写下来之后,你的思维会更清晰,大脑会更理智。看到的问题的点就会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会迎刃而解。
写作的好处之一有疗愈的功能,透过自己的文字,看见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却不只是停留在此,你会不断地问自己问什么会这样,当时的我是怎么想的,你现在的想法会和刚才的想法进行对比,进行分析,进行梳理。
每次的梳理就是一次新的头脑风暴。
以上这几种方法,可以帮你养成记笔记,如何让笔记为我所用、让自己大脑不断扩容,不断地成长。
三、让笔记是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本很厚,有普通练习本的四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他每读一书,都作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他很珍重自己的读书笔记,不管到哪里,他的行李箱里也忘不了放上几本字典、词典和读书笔记,一有空便反刍似地阅读。
读书须作笔记,钱钟书开始并不以为然。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作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作笔记。他进清华后虽立志 “横扫清华图书馆”,看书时却只在书上用铅笔写划,并不作笔记。
他的同学饶余威在《清华的回忆》一文中写到钱钟书时说:“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他还有一个怪癖,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笔。”
钱钟书在清华,“宋以后集部殆无不过目”,毕业后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时,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方认识到读书单凭记忆是不行的,遂开始读书必作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用记笔记的方式,用笔记思考的方法,让笔记为你所用,让脑洞变成行动。
笔记不在是复制,是一种创新,并让创新变成自己的创造力。
《笔记思考术》让你的大脑高度扩容、爆炸式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