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佳文共赏冲榜热文热文推荐
【来自儒家的道德说教】Ⅱ《中庸》21

【来自儒家的道德说教】Ⅱ《中庸》21

作者: 慕思001 | 来源:发表于2019-04-19 12:07 被阅读163次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  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孔子传述、继承尧和舜所创立的道德文化,遵从、效法周文王和周武王确立的典章制度,上达天命变化的玄机,下知地理风水变化的神妙。君子(即孔子)的德行纯正,知识广博,无所不知、无所不容,就像天地一样容纳承载一切,照耀庇护万物,又像四季的回环运行,永无止息,正如日月的交替照耀,公平普及。万物共同生长互不侵害,道路伸向各个方向并不相互阻碍。细小具体的德行就如河水滋润着所到之处,崇高的美德惠泽天下,化育万物,这正是天地的伟大境界啊!

《礼记正义》曰:子思申明夫子之德,与天地相似堪以配天地而育万物,伤有圣德无其位也。

礼乐,是对行为的规范,信义,是对行为的约束。慎独,是心灵的纪律;教化,是德行的结果。学习与实践是实现教化的途径。

任何的长啸都是短暂的一瞬,很快便全被湮没于天地的无际之中。只有天地永恒不变。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品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 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貉。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只有天下有崇高修养的圣人,才能够做到既聪明又智慧,足够有能力统治天下;宽宏从容、温和怀柔,足够有包容一切的胸襟;显示武勇才略,刚毅果决,有决断大事、掌控局势的能力;恭敬庄重,中和公正,足有为人所尊崇的魅力;守礼严谨,思虑缜密,足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崇高广大的德行,深远卓识的智略,自然而然地在每一个言行上表表现出来。德行广大如天,智慧深远如渊。表现在仪容神态上,百姓无不敬佩顺从;反映在言谈中,百姓无不信服听从;体现在行为上,百姓无不悦服跟从。这样,美好的声誉在全国广泛流传,并且远远传播到边远的少数的民族地区。于是,凡是车船所到的地方、人的足迹所经过的土地、苍天覆盖之下、大地承载之上、有日月照耀之处、有霜露降临的处所,只要是有生命存在的地方,无不对之尊崇而亲附, 因此,圣人的美德足以与上天相媲美。

德行修养达到极致,就如日月照耀。在日月照耀的地方,必有德泽化育。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 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只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有创制天下大方略的才干,具有建立天下大根本的气度,有通晓天地化育万物的大道理、大智慧,那么何必有所偏向呢?仁心赤诚敦厚!智虑深远莫测!德惠普泽如天!除非真正的聪明圣哲、通达天德的人,又有谁能有这样的大智慧呢?

朱子说:“大德之敦化,亦天道也。然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则亦非二物矣。圣人天道之极致,至此而无以加矣。”

只有至诚的心灵,才具备经纬天下的资格,否则,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自儒家的道德说教】Ⅱ《中庸》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vf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