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分享了让爱融入生活,我们知道了语言是有暴力的,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还知道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和非暴力沟通的适用范围等问题。
但是让爱融入生活却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要弄清楚,会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将爱融入生活呢?今天我们分享本书的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那么到底是什么蒙蔽了爱呢?我们看看作者的观点。
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马歇尔·卢森堡
作者认为: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如果按这个观点来看,我们很多人其实都被无情的卷入了道德评判的巨大漩涡里面。如果儿子作业做错了,他怎么“那么傻”。如果同事忘了关办公室的灯,他“忘性真大”。如果她老公在家,没事天天还往其他男人家里跑,她怎么“那么水性杨花”。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懂事,你怎么就不能懂事一些呢……
这些话里,多少都有我们的价值观或需求。然而,很明显的是,采用这样批判的方式,有可能为我们招来敌意。因此,作者特别强调: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和道德评判混为一谈。为此,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暴力是不好的。杀人是邪恶的。”这是道德评判。“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冲突。”这是价值判断。
从这个例子中,我很清楚我自己会更愿意听到第二个观点,我想,其他很多人和我有相同感受吧。
举一个例子,在电影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个劫匪绑架了人质,这个时候就需要谈判。如果让你上去谈判,你跟他说“杀人是邪恶的”,你觉得劫匪会怎么样?我认为说不好还会激化劫匪情绪。但是换成“暴力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好好谈谈”呢?我想,如果谈判不成功,也不至于激怒劫匪。
通过上面一些例子,我们会发现,道德评判中,我们忽视了彼此的感受与需求,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而这,正是大多数暴力的根源。
进行比较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丹·格林伯格
作者引用上面那段话,意图很明显,就是让我们不要去进行比较。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在遭受进行比较的痛苦。一个是自己拿自己跟别人进行比较,另一个是其他人拿自己跟别人进行比较。
自己拿自己跟别人进行比较,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是自寻烦恼,发发牢骚过后可能就好了。
最怕的是其他人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我是尤其害怕“别人家的……”这种句式的。比如:
谈恋爱之前,我妈会说:“你看别人家孩子都谈恋爱了,你年龄也不小了,要抓紧啊。”
谈了恋爱后,我妈会说:“你看别人家孩子都成家了,你要抓紧时间结婚啊。”
我甚至都能想到,等我结婚后,我妈又会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娃都有几岁了,你们要趁年轻,赶快生个娃啊。”
你有遭受“别人家的……”这种句式所支配的恐惧么?比如: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聪明。
你看别人家的老婆打扮的多漂亮。
你看别人家的老公天天锻炼身体。
你看别人家的房子装修多好。
……
哎,总之一句话,都是别人家的好啊,你说心里有几烦人咯。所以,进行比较会使人受伤。我们都不想受伤,既然如此,那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但愿我们不要拿自己跟别人比较了,更不要拿自己身边的人跟别人进行比较了。
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马歇尔·卢森堡
在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作者说: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那么,到底什么是回避责任呢?作者没有给出具体定义,而是列出了如下的清单:
回避责任的理由通过清单,我们自己有没有回避责任就心知肚明了。
那么要如何解决回避责任的问题呢?作者建议: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我们不妨选取一些上图中的回避责任的回答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
为什么打扫房间?
因为我不得不做。
替换为:因为我想要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那样我会心情很开心。
为什么吸烟?
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
替换为:朋友们都抽烟,我害怕嘲笑,所以我也抽了。
为什么欺骗顾客?
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
替换为:因为我害怕丢了工作。
所以,替换以后,我们会发现,我们自身对这些事情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回避这些责任只能淡化我们对自己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的意识。久而久之,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为了危险人物。为此,作者引进了如下一段话,希望我们都能从这段话中得到反思。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术的进步最终被用来摧毁人类,那么,并非是暴行导致人类的灭亡,当然,更不能说是复仇行为使人类灭亡……人类的灭亡,却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我们所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收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马歇尔·卢森堡
其实,生活真得很无赖,我们有时被人强人所难,有时又对别人强人所难。
在工人眼里,上级是强者,他们可以在你工作很忙的时候,随时丢来另一份工作,还送给你一个截止日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强者,他们可以在你不愿意做事的情况下强迫你。在普通百姓眼里,当官的是强者,他们可以在你有事相求时,随时将你拒之门外刁难你……
在你眼里,孩子是弱者,他饭没吃完,你可以强迫他吃完。在你眼里,淘宝商家是弱者,你不满意货物,可以强求他退货……
可是这样的强人所难真得好吗?我个人认为是很不好的,因为强人所难难免会增加人们之间的心灵隔阂。
小结
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等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道德评判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进行比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
回避责任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
强人所难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