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50651/4fb82649a47f1bbc.jpg)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晴 22.6度
昨夜秋雨又临。
大地吸饱了雨水,嫩草随暖阳破土而出。似乎一夜之间,新绿染尽田间浑黄一体。
很快,山谷将变得如故乡盛夏那般葱郁。那样的满眼盈绿,一直会持续至明年五月底。阳光呛得睁不开眼的旱季,也总算是告下一个段落。
窗外涌来一阵风,没迟秋的凉,也没夏日的躁。这样舒适的午后,让我有了写明信片的兴致。
打开明信片交流网,由系统随机抽取了一个陌生人地址。这是个全球明信片交流网站,收寄对象大多是素不相识的网友。
我这次抽到的是一个德国地址。和往常一样,为了解对方喜好,写卡片前我总要看看对方的主页信息。
原来收信人叫阿兰,是个十五岁德国少年。嗯,我的十五岁已过了十几年。我能写给他什么?他又会喜欢怎样的卡片呢?
不禁联想到周围这般年纪的孩子。譬如朋友的孩子安德烈,他喜爱脏辫,每天会花费好几个小时找人编。中文学生伯伦,他闲暇爱好是和父亲一同驾帆船远航。国内的侄女,老跟着她母亲上山,找一些奇奇怪怪的山野奇货。
他们有个共同点:鲜活得如一捧新草,热烈又美好。
我大概可以参照以上例子,避免写一些太有代沟的句子。我德语也不是那么好,还是给对方写英语吧!这样子也显得比较酷一点。
正在这时,我的眼睛滑至主页信息的末端,有这样一段话:
“这是我给弟弟注册的账户。因为先天疾病,他不能生活自理,必须在专业人士的辅助下生活。请您尽可能地写简单点儿,我想他能读懂一些基本的句子。当然,他热爱每一张卡片!因为与他而言,这些卡片里的世界,才是世界原有本真的样子。……”
我有些不知所措,盯着信息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知怎的,几行热泪涌出了眼眶。
阿兰本该和安德烈、伯伦以及我的侄女一样,自由自在地在马路上奔跑。他可以踢球,看电影,撩妹子,或者和朋友在街上闲逛。他可以吃金拱门,听贾斯丁比伯,沉迷网游、捣腾数码产品,或者和我当年一样,干一些父母兄长无法想象的蠢事。
可他的青春却被“囚禁”在疗养所,像一粒埋得太深的种子。少了阳光,围了寂寥。
只是他又何其幸运,他的家人想尽办法,为他和真实的世界搭上一座桥梁。他们用爱化作阳光,慢慢浸入那方黑暗的深壤。
而我将要写下的明信片,也许能给他的生活增上一抹颜色。
想到这儿,我选了张传统葡萄牙明信片,一排五颜六色的彩色木门。没什么特殊的意图,只是想给他看些普通的门,那些德国不常见的,葡萄牙的门。
我拿简单的德语,在明信片背面写下:
“亲爱的阿兰,我叫王屿,来自中国。目前,我和德国丈夫住在葡国的小农场。这个地方很多很多阳光。只是,你知道嘛?中国人可不喜欢晒太阳!……”
“阿兰,希望你安好。”
留了句在心头,并没写在纸面上。我将墨迹未干的明信片浸于暖阳,满心地祈祷:愿阿兰能喜欢这些葡萄牙的门。
![](https://img.haomeiwen.com/i3950651/32960175595f110f.jpg)
我和丈夫尼克,都是明信片收集的狂热份子。自2008年至今,我们以各式各样的渠道,一共收寄了来自世界各地一百多个国家、四千多张明信片。这些盖满邮戳的明信片们,除了拓宽我们的视觉,更带来了不少温暖感动的故事。
文中明信片漂流网站为postcrossing.com,简书有篇普及文,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此文 如何和全世界235个国家的陌生人交换明信片
网友评论
“少了阳光,围了寂寥。”
妙句频出,真情实意流于笔尖,写得真好。
谢谢你寄来的明信片!那段德文看不懂,谷歌一遍,还是没明白。
叔,好听,喜欢这段:
“寄给你一张空白明信片
只要带给你一个消息
在我住的这个城市
雨季刚刚来临...”
不過不排除將來會揉進要寫的小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