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药开七分,读史懂点世道

作者: 余远环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21:08 被阅读167次

01

和一个中医的朋友聊天,聊到做人做事,他说药开七分,而你总是用了八、九分,用力过猛。

他在批评我,不过一番道理值得听。

他说:“病人来初诊时,我开方用药一定会留有余地。

比如风寒湿邪,可以试试用桑枝、桑寄生等,不要一下子就用蕲蛇,虽然用蛇会有效果,但万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呢?再想用别的,就没有别的可用了。

前几天来一个病人,初诊时我跟他说,我给你开的方子只用了七分力,他就觉得好像我没尽心似的。

我说,这好比我要搬动一张桌子,我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重,先要试着搬一下,用七分力,然后我就知道这桌子有多重,下一次我就知道该用多大力了。

后来疗效很好,而药依然没有用到顶。”

道理一拆就明,做人做事也是一样,要留有一点余地。就像我们初学做菜,总先少放点盐试试,因为味淡了还可以补盐,咸了就难补。

讲话不好讲得太长,留一点时刻给别人讲,这是智慧。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聊天、讨论也一样,聊着聊着,就有所悟。

渡人之船在智者心中,也在历史书中。

以前读《三国演义》,读到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明知关羽因义气,肯定会放掉曹操,却仍派他去华容道堵截曹操,总是不懂。

现在才懂得,诸葛亮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曹操留有余地,只有放他归去,才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如果真的杀了曹操,北方会四分五裂,刘备集团当时力量不足,失去生存的空间,很快可能就会被东吴灭掉。

诸葛亮最善于给敌人留有余地的,空城计中的司马懿也一样。

古人说:“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莫扯满蓬风,常留转身地。”话可细细揣摩也。

02

道理好懂,故事难求。

在曾国藩的幕僚中,有一四川中江人李鸿裔,才华横溢,深受曾国藩的看重,可以出入曾国藩的秘室。

有一天,曾国藩与李鸿裔于秘室坐谈,恰逢有客来访,于是曾国藩外出陪客,留李鸿裔独坐。

李鸿裔翻看文案上的东西,看到同为幕僚的一个老儒所撰《不动心说》一首。

为了标榜自己的清高,老儒在文中,写了这么两句:“使置吾于妙曼娥眉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动。又使置吾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厚禄之心否乎?曰不动。”

美女和高官给他,都可以不动心,骗鬼呢?

李鸿裔看到这里,便提笔题其上说:“妙曼娥眉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祗想见中堂。”题罢,掷笔而出。

少年气盛,讽刺得妙。

可是,曾国藩送走来客后,返秘室,看到李鸿裔题字,遂令中军官追李鸿裔回来。

曾国藩厉声告诫他:此辈皆虚声纯盗之流,言行必不能坦白如一,吾亦知之。但其之所以能有丰厚的待遇,凭借的正是这些虚名。可是你揭穿了他们,使他们失去了衣食的来源,那么他们对你的仇恨,绝不是言语就可以化解的,这不是自取祸端么?

曾国藩的意思很明白,揭人老底,将别人推向绝境,只会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报复。

给别人留点空间,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李鸿裔悚然受教,自此遂深自敛抑。

03

历史读多了,自然能读懂世道人心。

宋朝的宰相吕夷简,就是此中绝妙高手。

公元1010年,在大宋皇宫里,一个男孩在大喜过望、如释重负的气氛中降生了。

孩子叫赵祯,是宋真宗的儿子,在他出生之前,他的五个体弱多病的哥哥,无一例外地夭折了,他成了大位的唯一候选人。

所以当李妃生下龙种之后,整个帝国都松了一口气。

只有地位卑微的李妃在叹气。也许她知道,分娩就意味着分离,未来的皇位继承人,需要一个远比她地位显赫的母亲,这是政治的需要。

真的,过几天,当时的皇后刘娥,就成了赵祯的嫡母,而李妃则成了路人,母子不得相见。

这是政治的无情和残忍。

1022年,宋真宗撒手西去,少年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为了保证帝国的稳定过渡,宋真宗安排刘皇后垂帘听政。

接下来的那10年里,天下太平,君臣相得,母慈子孝,朝廷内外其乐融融。

1032年的一天,宋仁宗的生母、为真宗守陵的李妃死了,皇太后刘娥长出了一口气,按照正常规格下葬了吧。

那一刻,刘氏家族行将大祸临头。然后,救星来了——他就是宰相吕夷简。

那天早朝,皇太后和年轻的皇帝处理完例行公事,正准备就此散朝时,吕夷简站了出来——臣有本奏。

接下来吕夷简的话,让刘娥大惊失色——“我听说后宫里有一个妃子去世了。”

显然这是一个知情者,显然这是一场皇帝不能参与的对话。

于是皇太后匆匆扔下一句话——当朝宰相管什么后宫的事,然后匆匆带着一头雾水的仁宗退朝。

很快,皇太后独自召见吕夷简。

面对气定神闲的吕夷简,刘娥带着疑问和狂怒,杀气腾腾地说了一句话:“你要离间我们母子吗?”

吕夷简明白,眼前这个贤明警悟的女人迷失了,她心中那份不可触碰的敏感,使她方寸大乱。

吕夷简于是轻轻地说一句:“我建议让李宸妃享受一份高规格的哀荣,不是为了李妃,恰恰是为了您啊。您难道不为日后的刘氏家族考虑一下吗?”

真是醍醐灌顶,一点就通,皇太后懂了。

有些话听懂了就是造化,听不懂,就会可能是惩罚。

刘娥下令以皇后的礼仪为李妃下葬。

此时一同被埋在土里的,除了李妃还有一份温情。

李妃死后一年,皇太后刘娥辞世。马上有人告诉了皇帝他的身世,同时告诉他的还有一句谗言:您的生母生前和死后,都受到了非人的待遇。

仁宗皇帝听后,急怒攻心,爆发出了可怕的狰狞。

他一面派兵把刘氏府邸团团围住,一面亲自赶到李妃的陵寝,他要开棺一看。

然而,宋仁宗看到浸泡在水银里的面目栩栩如生的母亲,看到了下葬的高规格,终于想到了皇太后二十多年的爱护抚养。

那一刻,他感愧交并,长叹道: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怨毒冰消瓦解,感念就此深种。中国历史上最仁厚的君王诞生了,他开启了42年的太平盛世——仁宗盛治。

而这一切,皆因宰相吕夷简和皇太后刘娥,都懂得世道人心,懂得留有余地。

相关文章

  • 治病药开七分,读史懂点世道

    01 和一个中医的朋友聊天,聊到做人做事,他说药开七分,而你总是用了八、九分,用力过猛。 他在批评我,不过一番道理...

  • 谎言也可治病

    谎言可以治病,有研究表明,医生越权威,开的药方越详细,说的越明白,病被治愈的效果越好,哪怕给的药是与治病无关的。 ...

  • 原始点疗法——姜太功团队收集非常经典的养生观念!

    ☆药不能直接治病,药是内热源,一定要经过体质改善,筋伤揉开症状才会消失,没有一种药,直接治一种病。 ☆口乾、舌燥是...

  • 【喃喃】治病的药,与治病的药

    真是奇怪。 有时候,当人得了一种病,譬如吃糖就能暂时好转,那就去吃糖。久而久之,就分不清究竟是吃糖比较重要,还是想...

  • 读外科正宗一

    前方诸药,未注炮炙,今开于后,凡药必遵雷公炮炙,入药乃效。如未制,生药入煎,不为治病,反为无益,譬如人食肴馔,...

  • 治病的药

    我们的世界 当我们张开双眼,面对这个世界时。你会不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这个世界好像缺失了一部分,没理由的...

  • 大藏治病药

    大藏治病药(节选南师《药师经的济世观》) 唐 释灵澈 这份《大藏治病药》的讲义,是唐代灵澈法师所编写的。灵澈法师是...

  • 治病少药

    曾国藩在得知弟弟病后,告知他要少药,最好不用药,病好自己身体素质和心态很重要。 这点在今天,也很正确。我自己阳了后...

  • 医学传心录 摘抄

    9 治病主药诀 治病主药诀 头疼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太阴苍术少细辛...

  • “术”

    这个世道,啥事都得懂“术”。育人懂术,工作懂术,办事懂术,相处懂术,说话懂术,甚至诈骗也得懂术。 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治病药开七分,读史懂点世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wt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