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去旁听一节交响乐的课, 虽然曾经上过, 但再听也仍受益匪浅, 教授讲的对于音乐的分类就很有趣.
音乐可分两种, 一种是functional, 为了服务某种功效而创造的音乐, 比如酒吧里的蓝调, 写作业时的轻音乐, 跳舞时的pop, 这些音乐都不是单纯给人听, 而是配合着其他活动而存在. 因此, 当人们专心坐下来静静欣赏这些音乐的时候, 反而显得不合时宜. 但是否纯functional也没有绝对界限, 因为有人就喜欢单纯欣赏这些音乐. 比如我很喜欢ludovico的钢琴曲, 虽然他们经常被当成背景音乐. 然而其他人可能不会这么感觉, 因而在听的时候可能会同时做其他事情. 曾经我觉得这是一种冒犯, 但后来明白只是因为个体对于音乐有不同的分类才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 无妨.
另外一种就是专门为了欣赏而创作的音乐, 典型的就是交响乐. 对于这类音乐我喜欢抱着严肃的态度认真听, 看看作者创作的背景, 可能想表达的思想, 乐章的结构, 对于一些具体的片段也可以分析是否平衡, 各种乐器是如何相互协作交相呼应的. 所以去音乐会就像去看整个音乐是如何被解剖的, 颇有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精神.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 这种分类普遍存在于艺术领域. 一类是供人消遣辅佐生活, 另一类是需要严肃欣赏细细品味. 在文学作品中, 那些我们平常在手机上浏览的短小文章属于前者, 人们快速浏览, 完全不会理会文章结构, 作者深意等等, 只关注于最重要的内容/情节. 而那些大部头/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归为后者, 这些作品需要仔细阅读, 揣摩深意, 收获的不局限于表面, 而是从解构主义中品味到更多, 为了红楼梦不是还成立红学会么. 料理/绘画/摄影/雕塑皆是如此. 前者常常被称为"俗", 作为快餐文化的产物, 受众广大. 后者被称为"雅", 或被戏虐为装13, 需要更加敏锐渴求的内心. 并非哪种更好, 它们都并存于每个人的生活中. 不过我猜测, 后者比例更大的人也许能体会到世间更多的有趣.
回到音乐, 正如之前所述, 这些分类都是因人而异, 对我来说, pop就是functional, 交响曲明显是需要欣赏的art. 并非pop就不是可欣赏的艺术, 但在我的生活中, 我发现如果要我自己欣赏pop music, 我会感到无聊和躁动. 对于有些人来说, 交响乐只是functional的, 因为他们去音乐会会睡着, 但作为背景音乐无可厚非.
我其实并不喜欢对万物进行分类, 特别对于非"科学领域"的事物, 因为不同的角度造就了成千上万的分类, 何必给自己带来麻烦. 但这次简单粗暴不精确的分类让我释然了很多曾经的不爽. 我曾努力坐下来好好欣赏爵士乐, 但每次不到五分钟我就受不了. 我也曾希望我的朋友们听到我喜欢的钢琴曲能闭上眼睛静静欣赏, 但他们的肢体从未停止运动. 现在都无比清晰地想通了, 每个人对于音乐的分类是不同的, 我们能做的, 只不过是分享自己最好的, 尊重他人的分类, 同时也尊重自己的分类, 不必强求(这句也太鸡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