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倔刘禹锡,撞遍南墙不回头

作者: 明月当归 | 来源:发表于2017-10-20 14:44 被阅读464次

公元772年,洛阳。

这天老刘家喜气洋洋,原是家中添了一个男娃。

但凡风流人物出生,总会有点异相。老刘家虽没有霞光满天,满室生香,但也挺独特。

孩子母亲在生子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大禹来给她送儿子。

这可了不得,大禹可是传说中的人物。

所以孩子一出生,家里人就给他取名叫“禹锡”,指望着他有大出息。

这一年对于大唐是幸福的,有一个叫白居易的,亦在同年出生。

刘禹锡是独子,小时候就表现出学霸属性。

《刘氏集略说》云:视长者所行止,必操觚从之。"

他从小喜欢与擅长诗词的读书人在一起。

拿着写字板尾随大人身后,随时准备请教。

老刘家本是洛阳人,因为刘禹锡父亲外放做官,便迁居嘉兴。

所以,刘禹锡是在风景秀丽的江南长大的。

当时,吴兴的僧人皎然是很有名气的诗人。

苏轼有诗称赞:"沽酒独教陶令醉,题诗谁似皎公清?

刘禹锡从小便跟着这样的高人学诗,诗风也清丽皎洁,字里行间蛮是杏花春雨江南的韵味。

转眼间刘禹锡长大成人,到了科考的年龄。

唐代科举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比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难多了。

那时,考上进士便值得夸耀,谁若是年纪轻轻便高中进士那就是文坛佳话。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8岁时进士及第,在同时考中的十七人中最为年轻,得意之余便挥毫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然则,比起同年出生的刘禹锡实在是差了一截。

下面是刘禹锡的show time。

刘禹锡19岁游学长安,便以才学成了一名大V,并认识了一生的好基友柳宗元。

公元793年,两人一个21岁,一个22岁,正是少年风华,同年科考更是双双中举。

整个长安都知道,未来属于这两个年轻人了!

忆昔盛唐风华,国富民强,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和宦官一度阻碍朝政,巍巍大唐,日渐衰落!成为所有爱国读书人的痛!

中举之后的刘禹锡,没有像孟郊一样想着撩妹“一日看尽长安花”,而是想济世安民,再现盛唐气象。

公元794年,在中举后第二年,刘禹锡写下《华山歌》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此后进入开挂模式,二十三岁时便授太子校书,最后任屯田郎并兼管财政。

有些人混了一辈子也没这么好,而此时他仅仅33岁。

长安十年,刘禹锡锐意进取,如今位高权重终于可以大有作为!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发起永贞革新仅仅半年,变法失败。

变法主要骨干,史称“二王八司马”纷纷被贬。

这次被贬,对他们打击很大,大部分人都闷闷不乐,只能寄情于山水。

这很容易理解,从收快递、叫外卖都很方便的大城市长安,一下子贬谪到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偏远地区,这落差谁能习惯。

更重要的是本是引领潮流的改革中坚,现在咸鱼一样被晒在一边,丧得不行。

好基友柳宗元一直郁郁寡欢。即使为世人呈现了精美如画的“永州八记”,但他却是一颗玻璃心,往往“暂得一笑,已复不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刘禹锡收拾行囊,向朗州行去,只留给长安城一个孤绝的背影。

旁人都在猜测,这个年轻人也会就此消沉下去?

他的满腔热血快被消磨殆尽了吧?

直到一首诗从遥远的德州传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这个年轻人终究没有令人失望,以昂然乐观之姿,感染着支持他的人,柳宗元看到好朋友还是这么阳光,也轻松不少。

再看朗州当时是什么情况?

《新唐书·刘禹锡传》记载: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儜。”

意思是说,朗州这个地方太落后了,当地人语言不通,祭祀的时候还老喜欢唱些听不懂的调子!

换成旁人会觉得民风鄙俗,但刘禹锡不一样,他是带着诗意来的。

“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

他不但没有排斥,反而效仿屈原做《九歌》之事,深入民间,创作了许多喜闻乐见、为当地百姓争相传唱的民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什么是诗意地生活?这就是!

刘禹锡将人世间最纯朴的情感融入诗词的旋律,虽身处穷山恶水,却能以一颗诗意之心,创作出不一样的style,真人杰也!

就这样过了十年,长安终于想起了他们这群被遗忘的人。

公元815年,被贬十年后,刘禹锡奉召回京。

他很高兴。虽说朗州十年,他把日子过成了诗,但长安早已不是一座城市那么简单,而是化成了心中的信仰。

长安啊!长相思,长相忆的长安!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是长安的春;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是长安的秋;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是长安的少年;

长安,我回来了!

现在我们习惯在朋友圈吐槽工作,但都会注意屏蔽领导。

刘禹锡呢,却在刚回到心心念念的长安,就发了一条有毒的“朋友圈”。

公元815年二月他心情大好,便出门游玩,去了玄都观,桃花盛开欲燃,蜂蝶追逐春色,他兴致高昂,便挥毫泼墨,写了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游玄都观

这条朋友圈真的有毒哇!

“玄都观里的桃树,都是我刘禹锡离开长安之后栽种的吧,这满朝高官,也是我被贬后才上台的吧”

嘲讽也就罢了,还开了地图炮!这首诗深深地刺痛了刘禹锡的政敌。

贬!再贬!刘禹锡,既然十年时间,你都没学会“老实”,那就去个更远的地方呆着去吧。

刚回长安不久刘禹锡便又被贬为播洲(遵义)刺史。

不只如此,这件事还连累了一众好基友。

可怜柳宗元愁苦十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回到长安,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被贬柳州。

这事放到别人身上,非得绝交不可,但柳宗元的反应却光辉千古,像个能暖千年的大功率中央空调。

他以刘母高龄不能长途奔波,请求与刘禹锡换一换。

这深刻的友谊感动了当时很多人,后经裴度周旋,复改为连州刺史。

贬谪的路上,两人有一段路程可以同行。

从江陵下长江、入洞庭、过湘江,至衡阳,柳宗元去柳州,刘禹锡则继续南下连州。

分别之时,两人依依不舍,几度唱和。

柳宗元作《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岁晚当为邻舍翁。

二人19岁便相识相知,前十年两人一起为了大唐盛世奋斗,又十年两人同贬外地,相互勉励。

此时两人都不再年轻,回想过去种种,柳宗说,将来如果能够得到皇恩回家,晚年我们俩就当邻居啦,老刘啊,你说好不。

对此,刘禹锡以《重答柳柳州》相酬: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行啊!老柳!听你的,我们也折腾了大半辈子了,这次还连累你!

将来,我们同回长安,就做个田舍翁,闲时饮酒看花,也是自在啊!

此去山高水长,你身体一向不好要多珍重啊!

二人一再送别,依依不舍,离愁不断,迢如春水。

很多人会觉得刘禹锡书生气太重,不适合做官,但事实并非如此,王叔文曾说,刘禹锡有宰相之才。

公元815-819年,刘禹锡做连州刺史,以贬谪之身开连州千年文脉可见一斑。

连州在唐朝时很荒凉,文化落后,刘禹锡便重教兴学。

据统计,在唐代广东共有48名进士,连州就有12名,到了北宋时期,广东共有进士127名,连州就有43名。

连州科第甲通省的称号实至名归,而这都是源于刘禹锡在当地的治理。

公元819年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但不幸的是他母亲去世了。

刘禹锡一路扶母亲灵柩入京。就在路过衡阳时,接到柳宗元去世的噩耗,

他“惊号大叫,如得狂病”,悲痛万分,伤心欲绝。

他立即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

后来,刘禹锡抚养了柳宗元的大儿子周六,将他视如己出。

他对柳宗元念念不忘,三次写《祭柳员外文》,发誓一定要将柳宗元的儿子好好抚养成人。

“鸣呼子厚!卿真死矣!终我此生,无相见矣。何人不达?使君终否。何人不老?使君夭死。皇天后土,胡宁忍此!知悲无益,奈恨无已。子之不闻,余心不理。含酸执笔,辄复中止。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魂兮来思,知我深旨。”

情真意切,字字带泪,催人心肝,痛哉悲哉。

公元824年,刘禹锡又被调往和州(安徽和县)做通判。

二十年来,他在长安、朗州、连州、夔州之间辗转,数次经过洞庭湖。

每一次相遇,洞庭湖就像一位老友,温声相问,旅途辛苦了!身体可康健否?洞庭湖以秀丽美景,抚慰着风尘仆仆的刘禹锡。

这一次再路过此地,刘禹锡打算和这位老友好好聊聊。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老友哇!你看,这些年我来回奔波,可是我精神依然很好,我未消磨斗志,我未丧失对生活的诗意,老友你别担心哇,我很好!

生活有时候很糟心,就在于总有一些小人来坑你!

当刘禹锡来到和州任上时,和州知县就是这样的坑货,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百般刁难,让他住在一间破屋里。

刘禹锡是什么人?三十岁便雄视朝野,这怎么能忍?

他挥笔而书, 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反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奇文飘香,旷达清丽,立意博大,千载传唱。

公元826年十月刘禹锡离任和州,此时柳宗元已走了七年。

刘禹锡突然感到满目萧索,当年一起共事的朋友死的死病的病,如今自己一个人天地间漂泊,真是孤单啊。

梦得,别急,在扬州有一个知己在等你!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

白居易和刘禹锡两人同年出生。但因为际遇不同,始终没有见面。

永贞革新时,白居易便很钦佩这个同龄人,他虽没有直接参与革新,但内心很支持他。

永贞革新失败后,白居易还曾寄诗百首给刘禹锡,后者也写诗赞白居易的诗世上少见。

这一次,白居易因病罢苏州刺史,二人在扬州相遇,正是应了白居易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但却一见如故,悲喜交加。

宴会上白居易亲自把箸击盘,慷慨悲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二十多年来,白居易一直在关注刘禹锡,他为刘禹锡的遭遇深感不平。

遥想当年少年,白衣翩翩,满腹才华,公有大才,用之可济世安民,却始终贬谪。

虽说文章憎命达,有才之人遭天妒乃是常事,但是君谪居二十三年,也折的太多了啊!

我不忍心,我不忍心哇!梦得!当年翩翩少年,如今怎么就是个白发老翁了呢?

刘禹锡畅怀而饮,醉中大笑,笑的是二十三年茫茫岁月,

笑的是命途多舛,造化弄人,笑的是韶华易逝,岁月如刀!

看着满座的年轻人,刘禹锡心中五味参杂,当年自己何曾不是这样一个年轻?

那么要哭吗?要抱怨吗?不能哇,我可是刘禹锡!!!

念及此,刘禹锡下笔如神,一气呵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生活给我的挫折,我以微笑报之。

哈哈哈哈!痛哉快哉!再满此杯,再饮此杯!

公元828年再到京城,白居易想与刘禹锡好好论诗饮酒,痛快说话,

但刘禹锡却一摆手,且慢,待老夫先去一个地方。

刘禹锡二话不说,又去了玄都观,当年桃花不再,游客稀稀,令人感慨。

想起少年时候的英姿勃发,想起柳宗元久病之躯困居柳州,想起在连州兴学讲课,想起半生蹉跎岁月,刘禹锡挥毫泼墨: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依旧以桃花暗喻,依旧以刘郎自称。知命之年,傲骨嶙峋,豪情满怀。

刘禹锡绝对是故意的。

“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贬吧!再贬吧!纵然再贬,我还是会再回来的,只因我是刘禹锡!

这个倔强的老头23年了还是这么倔强!

这不是赌气!保初节易,保终节难!

那时候,士大夫对民众的影响很大。

读书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放大。

刘禹锡与权贵对立半生,早已不是自己的事,这场拉扯,他不能妥协!

因为他身后是千千万万读书人,是千千万万后来人,刘禹锡要用一生坚持来告诉他们,

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铮铮傲骨,传承千年,早已经化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沉淀!

老刘,敬你!

此后,刘禹锡没能留在长安。

大和五年(831年)十月,刘禹锡由礼部郎中、集贤学士转任苏州刺史,时值苏州水患,59岁的刘禹锡为民请命,救济百姓,恢复生产,继续心中信念!

待到开成元年(836年)刘禹锡才终于回到洛阳,交友赋诗,唱和对吟。

和他一起的有白居易,裴度,韦庄,都是诗歌大神。

据五代后蜀何光远《鉴诫录》所云。

有一天,元稹、刘禹锡、韦楚客、白居易谈论“南朝兴废之事”。

白居易提议:“今群公毕集,不可徒然,请各赋《金陵怀古》一篇。”刘禹锡满斟一巨杯,请为首唱,不劳思忖,一笔而成。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白居易看了刘诗后说:“四人探骊,吾子先获其珠,所余鳞甲何用?”其他三人,“于是罢唱”。

诗才之卓绝,由此可见。

又一日白居易起身梳妆,看到满头白发,不禁哀伤,便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给刘禹锡。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后,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就出自于此,刘禹锡终其一生,不改旷达豪气本色!

每每读到此处,总为刘禹锡白居易感到开心,

两位都是风华绝代,同样为了心中信念颠簸一生,

还好晚年之时,两人能够相依相伴,共度一段温馨时光。

公元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

白居易悲伤不已,写诗哀悼!

德州、连州、夔州、和州、苏州,刘禹锡半生漂泊;

又经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历经朝局轮替。

年轻时读书,能承担道义,兼济天下,后来虽历遭贬谪,始终能以民为本,造福一方。

刘禹锡活到了七十岁才过世,终此一生,不减豪迈。

白居易在后来所编的《刘白唱和诗集解》序言中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这是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评价,也是对刘禹锡最好的肯定。

读罢刘禹锡,掩卷长思。

古代读书人自从读书起,便把济世安民当做自己的责任。

这担子没有人强加给他们,却都自发担起,并当做一生的信念去践行,虽九死尤未悔!

呜呼!千年风沙洗礼,潮打空城去又回,无数风流人物前赴后继,于一轮皎洁明月,依稀看到千年前,一个孤傲豪气身影,一脚踹开长安城门,大喊,

我刘禹锡又回来了!!!

相关文章

  • 世间最倔刘禹锡,撞遍南墙不回头

    公元772年,洛阳。 这天老刘家喜气洋洋,原是家中添了一个男娃。 但凡风流人物出生,总会有点异相。老刘家虽没有霞光...

  • 陆游:“一根筋”不是病,是倔,死倔死倔死倔(上)

    “一根筋”不是病,是倔,死倔死倔死倔。 一旦决定的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就是要...

  • 2018.1.15

    不撞南墙不愿回头,到了南墙怎想回头。

  • 我也想随心所欲的生活

    我的性子还是比较倔,属于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一定回头的那种。 生活有许多的磨难,我也害怕,但是我会承担起来...

  • 不撞南墙不回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我们都听过一句老话:不撞南墙不回头! 其实,不撞南墙不回头,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撞了南墙,我也不回头! 哪怕已经...

  • 南墙上的画

    说脾气倔强的人,都说他不撞南墙不回头,但是你怎么知道撞南墙的人是后悔了,万一南墙上,有最喜爱的风景,最疼惜的...

  • 无标题文章

    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依旧回不了头。

  • 你也不容易呀

    牛,倔。执着。以前,总是自以为豪 觉得自己有目标有主见。认定的事情,就一头扎进去,不撞南墙不回头 甚至,撞了南墙,...

  • 浩謇+1

    我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 撞到了也不回头 撞破了还不回头 还会把墙砌起来再撞 墙砌起来再撞 墙砌起来再撞 直到我不...

  • 该有

    我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 撞到了也不回头 撞破了还不回头 还会把墙砌起来再撞 墙砌起来再撞 墙砌起来再撞 直到我不...

网友评论

  • 竹溪晴雨:刘禹锡,好可爱的文人墨客,看到他第一眼就想到了“前度刘郎今又来”!文字幽默风趣,行云流水,很好很喜欢,加油!
    明月当归:@冰清玉洁小女子 谢谢鼓励:blush: 很开心你能够喜欢~

本文标题:世间最倔刘禹锡,撞遍南墙不回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wf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