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建筑圈今日看点
神秘的“第三世界”,5个即将消逝的乡土建造技术

神秘的“第三世界”,5个即将消逝的乡土建造技术

作者: 马良行MAHOOOO | 来源:发表于2017-03-01 11:27 被阅读49次

近年来,“第三世界”逐渐走入大众视线,在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获得201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后,业内纷纷热议,今年的奖项是否会颁发给非洲建筑师。

而在不为人所知的“第三世界”一些传统的乡土建造技术正在高科技的浪潮中逐渐消逝。

乡土建筑可以说是“人民的建筑语言”,是伴随着其民族、区域和地方的方言的。

——保罗·奥利弗(Paul Oliver、《世界乡土建筑大全》作者)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现代建筑技术迅速扩展,“身份和文化活力的丧失”,使得传统建筑语言渐渐被忽视。这一现象最近被《建筑评论》杂志描述为“全球通用建筑潮流”(a global pandemic of generic buildings)。

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钢、混凝土和玻璃作为高品质的建筑材料,而诸如土坯、芦苇或泥炭等乡土材料常常与不发达联系在一起,大量的建筑的和文化的知识正在消失。

01-“洞穴艺术”特制混凝土-Gurunsi部落,布基纳法索

©Flickr user carsten_tb licensed under CC BY-NC-ND

在布基纳法索的Gurunsi部落,岩画艺术仍然非常活跃。当地建筑所用的材料是一种当地特产的“混凝土”由晒干的粘土、土壤、稻草和牛粪兑水后用双脚踩踏搅拌而成。

这种材料在硬化后强度很高,形成一种类似陶瓷的表面质感,具有防风防雨御寒隔热等效果。

利用这样的材料,当地居民会在房子外墙上精心制作各种包含特定含义的几何图案,同时,当地妇女每4-5年会用这些壁画对建筑物进行重新装修,例如耕地、草垛或编织衬衫的图案。

每个建筑都是不同的,反映了居民的个人品味,导致一个富有丰富的各种艺术和文化表达的村庄。

02-三天架起的芦苇屋-Tigris-Euphrates沼泽地,伊拉克

© Flickr user davidstanleytravel licensed under CC BY 2.0

全世界对位于伊拉克的Tigris-Euphrates沼泽地知之甚少,该区域曾经有一段时间面积超过9000平方英里,是威尼斯和弗罗里达大沼泽面积的总和。人们在该地区连续居住了5000多年,高峰期时它是50万“Marsh Arabs”或“Ma’dan”人的家。

沼泽地大量的芦苇,成为Ma'dan人建造房屋的材料。他们将芦苇捆扎在一起,形成柱子、拱门和墙壁,芦苇屋可以在短短3天内架起,不需要任何的钉子和木头。这些房屋虽然材料和结构非常简单,但在适当维护下可以使用长达25年。

不幸的是萨达姆·侯赛因的统治期间,“Ma’dan”人被政府视为恐怖分子或国家的敌人。沼泽地被排干,大部分的“Ma’dan”人别无选择,为了找到足够的食物,开始迁移。到世纪之交,他们的人口从50万,下降到大约1,600。

现如今政权垮台,水坝被破坏,沼泽恢复到其原始大小的50%,“Ma’dan”文化或许又有了再生的机会。

03-城市供水系统ab-anbar的结构“转移”-伊朗

© Wikimedia user Zereshk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直译为“储水”的波斯语ab-anbar,曾经是向伊朗城市供水的水箱系统。地下蓄水池有时下降到地面以下20米,水池上方的穹顶可以防止水的蒸发和任何污染。

这些蓄水池是用含有被称为“sarooj”灰浆的砖建造的。一种名为“Badgir”的通风装置将空气向下引入水箱为水降温,并防止在穹顶上形成冷凝。在沙漠中这种结构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也经常被整合到如清真寺等其他被高度重视的建筑中。

然而随着现代管道的引入,ab-anbar已经开始趋于消逝。现在,它们大部分仅存于旅游景点中。

04-悬崖上的多贡人-马里

邦贾加拉最突出的地形是悬崖和沙土高原,邦贾加拉悬崖,又称为“多贡人之乡”(Land of Dogons),一个包括了289座土坯房屋的村庄坐落于此,房子中包含了住宅、粮仓、圣坛、神殿和集会厅。

这一村庄现在仍然保留着许多悠久的传统如面纱、集会、祭祀仪式等。正是这些建筑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价值,以及优美的风景,使邦贾加拉高地成为最具西非地质地貌特征的地方之一。

尽管这里有百年历史所对应险恶地形的建筑知识,但多贡人面对的社会环境却不可避免地被城市化了。不仅导致了本土建筑和相关知识的减少,同时也“污染”了环境,被迫融入了旅游和其他价值体系。为了保存现有的场地,邦贾加拉于1989年被列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05-低价高效的泥屋:Mugsum-喀麦隆

在水泥结构发明的百年之前,Mugsum 泥屋就因其低价高效而闻名遐迩。

Mugsum 当地的人们利用场地上大量的苇草建造家庭房屋。其剖面为倒置悬链线的穹拱实现结构上的最优,在使用最少材料的情况下得以承受最大的荷载。

为了建造9米长的拱券并对其进行维护,土包表面上凸出的倒“V”字形纹理可供人攀登,这样的处理也为房屋增添些许装饰元素。

与土耳其的哈兰房屋相似,Mugsum 的房屋在屋顶上也有开孔,作为烟囱以及洪水来临时的逃生出口。

但不幸的是这一切都改变了,泥屋已经过时,这种建造方法也因此大量减少。

这些存在于消逝中的乡土建造技术,逐渐被高速发展的科技远远抛在后面,但这些技术身上拥有的闪光点,不应被现代社会遗忘。只有传承,才有希望。

参考资料:重新发现夯土——ETH 建筑学院建筑与构造教研室“夯土工作坊”课程的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3期,时代建筑;ARCHIDAILY

相关文章

  • 神秘的“第三世界”,5个即将消逝的乡土建造技术

    近年来,“第三世界”逐渐走入大众视线,在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获得201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后,业内纷纷热议...

  • 即将消逝的蜗牛

    一夜大雨 草地上发起了洪水 逃命的蜗牛纷纷挪到路上 日出天明 出行的人们在路上总要踩到蜗牛 踩碎了很多蜗牛的家 咔...

  • 即将消逝的“秋菜”

    最近在上下班途中看到了路边成堆的萝卜、白菜、土豆等秋菜,这也让我想起了往年家里囤积秋菜的情景,因为家里有个小园子,...

  • 即将消逝的记忆

    2003年,中国有一场灾难,那时的我正在读初中二年级,14岁,如果没有非典这个时间坐标,我想我大概不会记得那年发生...

  • 即将消逝的习俗

    结婚第一年的女子,暑期到了,到娘家消暑。再娘家人要去看女,带上花馍、衣裳(女儿、女婿各一身),后来演变成送凉席、电...

  • 《即将消逝的鱼塘》

    今天正月初十,周日。我答应母亲回乡,并且给她在城里买药。母亲犯有胃病,一年多了。如果她不用药,她的胃会一直反酸。我...

  • 即将消逝的技艺

    我的老家是传统的农业强镇,一块土地可以种上好几造的农作物呢。是啊,可能北方同胞一年就种一两造,而我们这儿是阳光雨水...

  • 乡土记忆/消逝的河流

    每当想到成都那片土地,总是忘不了大地上纵横的沟渠。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使得成都平原旱涝保收,更在此地推广了一种...

  • 读懂中国乡土建筑,满满都是文化!

    乡土建筑,是指民间自发建造的传统风土建筑,具有民间浓厚的乡村农家小院气息。中国乡土建筑包括乡土住宅、祠堂、寺庙、文...

  • 诗 | 即将消逝的冬天

    这是个即将消逝的冬天 还有即将远去的你 即将面对最后的结局 和即将开始的回忆 亲爱的 其实你应该知道 远方的春还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神秘的“第三世界”,5个即将消逝的乡土建造技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eq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