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可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交中,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一种寻找“同道中人”的途径,甚至可以说是现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但是,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很多人有样学样的“吐槽”,可能真的不太适合职场!更不用说他们自以为的“吐槽”可能只是“八卦”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70476/acba5c9ccf59aeba.png)
于公司:深恶痛绝私下“吐槽”的员工
对公司来说,“吐槽”除了传播负能量,百无一是。
阿里巴巴为了贯彻“将价值观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的企业文化,内部组织了很多类似“阿里日”、“周年庆”的活动,让每个员工都参与进来,经过努力,终于形成了阿里集团特有的“六脉神剑”价值体系——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华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企业文化模糊带来的管理问题,经过与人民大学的专家们反复交流和努力,终于催生了一套适合华为自己的价值体系——《华为基本法》,后来引起热议的“狼性文化”就出自其中。
就连刚刚成立的不知名小公司,老板都要让行政人员网购几张——“态度”、“细节”、“行动”的贴纸回来,贴到办公室墙上,以彰显公司的价值观。
公司的管理者深谙:如果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注定无法管理好一个公司。
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花费了多少努力,就有多厌恶喜欢私下“吐槽”的员工。
公司不怕某个员工的能力不出众,但是害怕“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70476/27045443148e66b1.png)
于个人:吐槽会阻碍你的晋升
对员工个人而言,“吐槽”除了传播负能量,一无是处。
1、“吐槽”并不能使被吐槽的现象改变。
为什么“吐槽”文化在年轻人中盛行?
还不是因为年轻人所拥有的能量太小,没有反抗的实质力量。就像学生反抗严格的老师,观众反抗固执的编剧,普通人反抗奇怪的社会现象,不满,但知道自己改变不了什么,也就只能吐吐槽、打打嘴炮了。
借用韩寒在电影中表达的那句话——大人看利弊,小孩才分对错。
一个公司从来不是完美的,看到问题很容易,但解决问题不容易。
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事实,是否必须解决,是否当下解决,哪个先解决,怎么解决,这些都不是“吐槽”能解决的事。
2、“吐槽”并不能使你升职加薪。
身处职场,大多数人的第一要务,还是赚钱。
很多人吐槽加班,但是也有很多人吐槽完,还得再加一句——“如果钱给够了,我愿意。”大家希望的,还是自己的劳动付出能够获得相应的物质回报。
能让你升值加薪的,要么是出众的工作能力,要么是滴水不漏的处事情商,还真没听说过,谁能靠“吐槽”获得比别人更丰厚的报酬。
3、“吐槽”并不能提高你的幸福感。
为什么你总是能找到吐槽的“槽点”?这是不是意味着你在面对一件事、一个人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寻找“不好、缺点、槽点”?
就像影视剧里的好人都是无趣的一样,事物都是相对的,人更是复杂的。
当你看待世界时只会下意识看到不好的那一面的时候,大概离失去感受美好的能力不远了吧。你还会有幸福的能力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70476/8d21959e76fcb0e5.png)
远离“吐槽”,是提升自我的第一步
当你选择一家公司,原因多种多样,但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马斯洛老先生的需求层次理论:
或为了赚钱养家,
或为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或为了实现自己的事业梦想。
没有一家公司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所以,聪明的企业在招聘时不再信奉“高学历、高能力、大平台背书”,而更喜欢与自己岗位需求匹配的人。
所以,当聪明的你发现了公司的问题,先别急着“吐槽”,请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
是否只有自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如果是,那为什么只有自己意识到,是否只是自己立场的偏见?
如果是自己的偏见,是否是自己没有跟上公司的发展?
如果不是自己的偏见,那这些问题是否是自己完全无法忍受的?
问到这里,事情就明朗多了。如果是自己的偏见,那应该考虑自己怎么改变,借机提升自己,如果不是偏见,而且这些问题是自己完全无法忍受的,那就痛快离开,以免自己落入“机会成本”的圈套。
当然,也有可能确实不是自己的偏见,但这些问题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那还有“吐槽”的必要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