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文艺家无戒90天往期挑战营
2017年,我看了近200本书,整理出一部分杂感(现当代文学类)

2017年,我看了近200本书,整理出一部分杂感(现当代文学类)

作者: 作家苦旅 | 来源:发表于2018-07-11 18:32 被阅读2378次

    前情回顾:

    简书上的纯文学之旅启航(含现当代作家目录)

    我的前一百篇文学创作目录

    1.《爱与孤独》

    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集,中学课本里选了其中一篇《金盒子》,短短的文将兄妹情,姐弟情融入到一个可以盛放玩具的金盒子里,最后文中的我带着它踽踽独行。《髻》从父亲纳妾后的母亲和姨娘的髻写起,姨娘的青丝变白发,再也不用梳成年轻人的新发型结束,曾经“我”还埋怨她夺走了太多父亲的爱,现在更多的是惆怅。作者的感悟,人世的爱、恨、嗔、痴也木然无动于衷,究竟有什么是永久的?又有什么是值得认真的呢?如果你喜欢朴实的文风,清丽的笔调,真挚的情感,请不要错过琦君的散文。

    2.《城南旧事》

    早在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本中就读到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很多人问我读了那么多书,难道不会忘吗?答案是肯定的。然后又问我忘了岂不可惜?我的回答是:忘了就忘了,重复个三五次看看。其实读书和吃饭是一样的,你记不得你这么些年吃进去了什么,但它们正变成了你身体里的血和肉。城南旧事的最后那段读了将近十多年,我却仍能记忆犹新,其实专心的去做一件事,真的很难忘。城南旧事共有五个故事组成:《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吧》、《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都是通过主人公“小英子”的视觉来讲诉北京城南的那段回忆,呈现地道的风土人情,最后以爸爸的去世结尾,也预示着小英子告别了少年时代。读来很是质朴,感人。

    注:《呼兰河传》(萧红)对比

    3.《呼兰河传》

    萧红的《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大泥坑、丰富齐全的为神服务的设施。

    第三、 四章是“我”童年的回忆,展现“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我家后花园、我“家”。

    第五、六、七章则是由景物转到人物,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二伯(有阿Q的影子)等一系列悲惨的故事。

    《呼兰河传》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前后,那时,日军还未侵略中国。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北方土地上芸芸众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这一深隐的文化层面。该小说中作为文化载体的主要有“大泥坑”、“跳大神”和“洗热水澡” 。这样的文化载体孕生了更具文化意味的主体——“看客”群体。是“国民灵魂的一曲挽歌。”

    注:

    ①与《城南旧事》对比,均为孩童视角的小说

    ②与《萧萧》对比,萧萧与团圆媳妇均为童养媳

    4.《萧萧》

    小说讲述了童养媳萧萧因受到了长工花狗的引诱有了生孕,而这时花狗却逃走,按照族规,她将被“发卖”,但由于“一时没有相当的人家来要萧萧”,事情延搁下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萧萧生下了一个儿子,于是全家欢喜,萧萧又被留下来,过上了与以前一样平静的日子。小说以诗意的笔法描绘未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的乡野民风,展示了“不悖乎人性”即顺应自然人性的主题意蕴,同时也谴责了旧中国农村童养媳制度的愚昧与野蛮并对历史文化及民族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4.《生死场》

    《生死场》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对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

    第一章节《麦场》至第十章节《十年》里,作者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日常生活。小说后七章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日寇铁蹄蹂踊下东北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以及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情绪。

    小说人物依次是金枝(成业)金枝娘,二里半,罗圈腿,王婆,老赵三,平儿,月枝,李青山,王婆女儿,王婆儿子。

    5.《小城三月》

    《小城三月》讲诉了姨和堂哥的爱情故事,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对自由、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以及最终被传统的宗法制度所吞噬、香消玉殒的故事。翠姨对堂哥的情感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般,来得如此隐晦,会又持久而真挚,再一次揭露吃人的旧社会和宗法制度。

    6.《望乡》(电影) (选自《随想录》巴金)

    我是哭着看完这几个故事的,不知为何日本在面临经济萧条和强敌时为何会让女性来承担这一切。《望乡》里,年轻的阿琦婆被卖到南洋五年,直到日本经济复苏,不再需要南洋姐赚取外汇时,她才返乡,可归家后的处境竟是举目无亲。不只是国家,包括她的家人都抛弃了她,并以她的存在为耻。

    几个月前我看到一则关于日本玛丽的消息,这个站街60年的女人让我肃然起敬,如果岁月倒回三十载,如她说的那般,她也可以做很多事。玛丽是一名抗战时期的慰安妇,为了保全大多数日本的少女,她是那群被日本政府放弃了的女性中的一员,然而咸有人尊重过她,更多的只是嫌恶,她如一抹孤魂,日本街头弄妆艳抹的一抹孤魂。阿琦婆和日本玛丽的遭遇何其相似。

    此外最近也读了些中国女性的悲剧,最让我痛心的是老舍的《月牙儿》,母与女先后被沦为妓女来相互养活彼此。李昂的《杀夫》,当林氏受到性虐待时,发出猪一般的嚎叫时,却被同乡妇女一阵嘲笑,说成“贪男人”,最后在恐惧到达巅峰时将其杀死。而柔石在《为奴隶的母亲》里写到中国落后的典妻制度,女性的权利被碾压在尘埃里。严歌苓的《少女小渔》是海外版的“典妻”,虽没有杀戮和兽侵,却仍旧向我们展现了女性的弱势群体地位。稍微乐观的当属沈从文的《丈夫》,这里充满了悲愤,庆幸的是小说里的“丈夫并没有嫌弃沦为妓女的夫人,但这种对生活表现的无奈举措,何尝不是另一种悲剧?

    典妻名篇:《为奴隶的母亲》、《赌徒吉顺》、《为人妻》,《丈夫》、《蚯蚓们》(《地之子》台静农)

    7.《爸爸爸》

    读完《爸爸爸》(寻根文学),除了对小说主人公的怜悯和对鸡头寨村民的愚昧无知,以及里面提到的一些玄幻的巫蛊之术和神话故事外,我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并不深刻,以下是百度百科对其的解读:如何透过小说奇特的美学风貌把握其思想内涵呢?应当注意:小说富于象征意味的表象世界为多种解释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小说的思想蕴含必然是丰富的。但从总体上看,它表现的是一个生命群体(鸡头寨的人们)从愚昧、衰败到走向新生的艰难历程。在这个意义上,丙崽和鸡头寨的人们具有某种一致性,虽然鸡头寨的人们厌恶、羞辱丙崽,但在愚昧这一点上他们和丙崽没有区别。在他们眼里,丙崽一会儿是可以随意羞辱的白痴。一会儿又成了被顶礼膜拜的大仙。他们不理解丙崽,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自己。丙崽的永远长不大,暗示着生命与时间的停滞。鸡头寨的人们也同样陷于这种停滞中。他们祖祖辈辈重复着同样的生存方式,就像丙崽永远是同一副面孔一样。小说对鸡头寨大迁陟时的焚烧房舍、毒杀老小弱残的描写,可以理解为一种隐喻:新生命只能诞生在火的洗礼与去腐生肌的蜕变中。不过,对于《爸爸爸》(韩少功)这样一部具有高度象征性的作品来说,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读出不同的味道来。

    以上便是1月24日我读完《爸爸爸》后的感想,这里需要增加一些认识:丙崽这一艺术形象。他只会说“爸爸爸”和“x妈妈”正反两句话这种非爸即妈,非好极坏,非此即彼的“二值判断”的思维方式是普遍性的文化现象,是东方古老民族的绝对化简单思维方式的象征。我想”丙崽“这一“疯子”人物形象,是《狂人日记》之后的更为形象化的想象,他不狂,他只是个孩童,从他的视角观看鸡头村的村民们,讽刺意味更强。此外用牛占卜输赢等等,蕴含着一种深刻的悲剧性。裁缝在文中的形象是保守派,儿子是改良派。

    8.《棋王》

    《棋王》被认为是“寻根文学”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说主人公王一生的棋技令人叹服。书中也向我们讲到了棋与道的关系。棋和人生是相通的,看似羸弱的王一生,潜心向“天下人”学棋,以至于在文末与十人对弈时,仍能应付自如,最后与冠军老者和棋收尾。此外王一生也遵守这样一条训戒“为棋不为生”,并未想通过自己高超的棋技固执于冠军的虚名,王一生的人生境界正反映了现代人对自身所面临的精神困境的自觉超脱。正如他自己说的:“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我们在年少气盛时,做学问、处世为人,都应该谦虚谨慎,修炼内功,厚积待发,有朝一日,羽毛丰满了,便能一飞冲天,向别人展现出无可比拟的博学多才和人格魅力。敢问“你活着的那点东西又是什么?”

    这不是一篇为“活着”而《活着》的文,他让我们思考活着的那点东西,如果有一本说可以与《活着》抗衡,我想是《棋王》——致敬《棋王》。

    9.《一地鸡毛》

    认识刘震云是从几年前阅读《一地鸡毛》开始的,真可谓文如其名,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正是一地鸡毛,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茶米油盐等等琐事强势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篇写实小说没有塑造英雄人物,当然也没有反面人物,买豆腐,买白菜,卖板鸭,送儿读书,工作调动,亲戚走访等等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日子。作者自己说“生活固然使我们一天天变老、变假,一天天远离我们自身。成熟固然意味着收获,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成熟不也意味着遗忘和丧失吗?”

    注:与池莉的《烦恼人生》,苏青的《结婚十年》相比,家长里短的琐碎生活。

    10.《沉默的大多数》

    以前只粗略的了解王小波这个人,他给我的印象无疑是怪异的。而他的妻子李银河又是同性恋者的倡导者,这对组合给我的感觉就是离奇的怪异。然而今天初次接触“小波体”,从杂文《沉默的大多数》中我认识到一个在思考或者说会思考的小波,他反对愚蠢,讨厌装傻,渴望变聪明,渴望提升自己等等。他在此文中提到那个“话语是权利”的社会,但他放弃了话语权,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而今的社会已变做“权利是话语”,他说“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这是在文革期间,他从广播里得知亩产三十万斤粮食得到的感悟。无论家教,幼年经历还是天性谨慎都成为了他选择沉默的原因。他又将话语的世界分出两极。一极是圣贤的话语,这些话是自愿的捐献。另一极是沉默者的话语,这些话是强征来的税金。也就是说他那些表态和写批判稿的话都是读书人交的税金,读书人是话语的纳税人。这样的思维方式,别致而诙谐。这里推荐此书,此外还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反对愚蠢,反对无趣。

    11.《少女小渔》

    早前自己在刘若英的电影里了解到小渔,她的小人渔式的善良已经被这个社会淡化,但我知道自己曾像她那样善良过,因而也输得很惨,以后的自己会尽量走向聪明的善良。该书讲述一个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现代版“典妻”故事,以前读到的《为奴隶的母亲》让我了解到中国式典妻的悲剧。而此文意在探讨处于弱势地位的海外华人面对西方强势文明压迫的超越之道,和打破种族文化隔阂的沟通之道。也是在此文中我意识到绿卡对于海外华人的重要性,小说以形象化的描写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出路不在西方式的奋斗进取,而在于一种东方式的精神升华。每个女人心里或许都活过一个小人鱼,她用善良来平衡利益至上的社会关系。

    12.《叔叔的故事》

    【元小说】以前看过王安忆的《长恨歌》,作为当代的出色的女作家,王安忆将王琦瑶这样一位交际花的遭遇、友情和爱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今天读了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再一次认可了王安忆的写作水平,小说反映了作家对一个公共历史叙事的拆解过程。所谓“叔叔的故事”是一个历史叙事的浓缩形式,这个故事经王安忆以各种叙述手法拼合而成,最终暴露出了源自于几十年的历史遭遇、而存在于时代的精神现象中的一场皋大危机。如果从文本形式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思想上的深刻探索正体现在作品的叙事方式之中:可以说重建世界观的工作对于王安忆而言,在根本上等同于探寻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叔叔的故事》在叙事上具有的新颖特点,主要表现为它所内含的一个双层叙事文本,即这篇小说中的“故事”不仅仅是叔叔的故事,还应包括叙述者讲述这个故事的全过程。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叔叔的故事》是一篇后设小说。所谓后设小说,即元小说。就是关于小说的小说,它既沿用小说这种体裁的现实主义原则,同时又竭力破坏这些原则;它以彻底的自我观照形式,关注小说自身的虚构和记实的过程而非其结果。它的根本特点是编制故事的过程也出现在文本中,而它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打破它所讲述的故事的真实性,同时强化了叙述者的个人观点。“叔叔”的警句——原先我以为自己是幸运者,如今却发现不是。“我”的警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快乐的孩子,却忽然明白其实不是。作家用两句话表达了她对“叔叔”所隐含的内容的认识及其自我伤悼。不禁让我想起一句痛心的话——我原以为我和他们一样,后来我才知道不是。

    13.《致西绪福斯》

    在观点和手法上都有独到之处。荷马史诗里的西西弗斯是最智慧的人,也是受到惩罚的人。同时西西弗斯的形象已被很多作家写到,甚至在法布尔的《昆虫记》,我都认识了一种叫“西西弗斯”的甲虫。此文在观点上,类似道家老庄的哲学观,也就是物我世界、人类与自然等量齐观,不分彼此。人会老去,星也会死去。人会言语,石头也会,等等。手法上,则运用欧美现代主义的内心独白,石头的话语作为第一人称。此文正是中国古代与西方现代结合后对西西弗斯的新解读。西西的另一部作品《哀悼乳房》也值得阅读,这是一部以文学手法缜密撰写的关于乳癌,以及医疗自救的书籍。

    14.《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

    今天我把这几本书放到一起,是因为以前我总分不清它们,甚至认为《随想录》是外国作家的作品。这里我简单做一个罗列:《沉思录》(古罗马皇帝马克•奥利略)、《忏悔录》(法国卢梭)、《随想录》(巴金杂文之“文革”)。当然我还能想到的就是《洗冤录》。就像巴金所说甚至有西德青年不相信纳粹在波兰建立过灭绝人种的杀人工厂,其间不过几十年光景,但即使有的人忘记了历史,可奥斯维辛的纳粹罪行博物馆还成立在那里。而文革距今也就四十年,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胡风”案,右派分子,左派分子,“四人帮”,牛棚等等都不应该被忘记。巴金老人晚年时忍受疾病将自己剖析,将心上的脓血清除,顶住压力和谩骂,耗时八年,以杂文的形式、用真话建立起一个揭露“文革”的“博物馆”。正如鲁迅先生说的“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5.《死》

    无论是小说的名字还是立意都是很别致的。陈村的小说几乎都是无故事的,他不断的通过叙述来消解小说的故事性。他的小说关注的较多的是生与死的问题,因而带来阅读上的压抑感。语言的极度简洁也是他小说的一大特色。读到他的《死》,让我想起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死》是写给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傅雷先生的。小说中充满了作者对傅雷先生的缅怀,也涉及了他说翻译的作品,但最能反应傅雷的是他自己的作品《傅雷家书》。作者以实拍的镜头向我们展现了傅雷的死,并将死具体化,变作死气,同时固体化,说成是粘稠的。无疑这篇对于生和死探究的文章是别致的。

    16.《冈底斯的诱惑》

    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向我呈现了一个别样的西藏(或者说喜马拉雅山),与以往读到的仓央嘉措的诗,和慢生活的西藏生活,虔诚的西藏人民是不同的。此文中天葬,喜马拉雅雪人以及顿珠顿月的故事将永久留在我的脑海里。仅仅遗憾说唱艺人顿珠并未向我讲诉《格拉尔王传》。六种葬法:水葬、火葬、土葬、天葬(鸟葬)、风葬(悬棺葬)、食葬(非洲贝拉尔部落)。四大世界之谜:野人、飞碟、百慕大三角、恐龙灭绝。《顿珠顿月》:八大藏戏之一。马原的写作风格是独特的,他很少写原因,写美满结局。世界、生活和他人,我们均是无法全部进去的。

    17.《秦腔》

    今天读了《秦腔》节选,让我这个不爱看戏的人,也对戏和秦腔有了初步了解。对于戏印象最深的当数鲁迅的《社戏》,那伙儿孩子的淘气劲儿至今难忘。而今《秦腔》里那段沸沸扬扬的看戏镜头又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我想以后定会学习更多有关中国的国粹的知识。

    三大国粹:中医、书画、京剧;

    四大国粹:中医、书画、京剧、武术;

    五大国粹:中医、书画、京剧、武术、烹饪;

    中国二十国粹:《易经》、《道德经》、中医、书法、茶文化、汉服(华服)、瓷器、丝绸、中国画、文房四宝、道教、古琴(古代乐器)、建筑(园林、客家民居)、武术(气功、太极)、昆剧、中国菜(饮食文化、筷子)、针灸、对联(谜语)、中国象棋(围棋)、中国结(剪纸、刺绣、黎锦)。

    18.《人生》

    “路遥”的名字取自“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时读完人生的感受只是惋惜,替巧珍觉得惋惜,她的爱情被无情的社会扼杀,被爱人的梦想扼杀。而如今,自己也更是惋惜高加林的人生,一个进步青年如果没有社会关系人生的路就注定不会平坦。然而黄亚萍何尝不值得惋惜,她作为一名高雅的女知识分子,但获得的爱情却添了太多杂质,相较于与疼爱自己的丈夫的农妇巧珍来说,不知谁更可怜。小说的结尾也没有向我们道明白,只说农民对待曾背弃“土地”高加林的态度,不是数落和指责,而是安慰。而高加林的未来也还未知,这也便是作者道出的“人生”。

    19.《受戒》

    受戒是一个很熟悉的佛教词,汪曾祺也是一个很熟悉的作家,今天终于将这两个熟悉的书名和作家联系到一起。《受戒》这篇散文化的小说向我们讲诉了一段唯美而朦胧的乡村爱情故事,此外恋爱的男主角还是一名小“和尚”,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小英子向明海和尚告白,他们双双接受彼此后,进去了芦苇荡。作者以反讽的当时将“受戒”与性成熟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描写了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表达了对纯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也含蓄的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

    20.《傅雷家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应该是中国大多数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期待,然而我今天读了一段《傅雷家书》,傅雷作为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有其自成一套的教育理论,并且是成功的。父与子的友爱,父亲的有些严苛的教育模式在我脑海里留有深刻印象,当谈到儿子对待艺术和感情这一块儿时,这位父亲的话,让这个正当年轻的我都倍受感动和鼓舞,让人平心静气,思量再三。

    说起名人家书,以下我简单罗列一些,仅供参考:《颜氏家训》、《朱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家书》、《梁启超家书》、《两地书》(鲁迅)、《闻一多家书》、《傅雷家书》、《从文家书》、《与妻书》(林觉民)。

    21.金庸小说

    金庸小说是指金庸编写的武侠小说,自1955年金庸于香港《新晚报》连载开始,至1972年于《明报》刊载完为止:《书剑恩仇录》(1955年)《碧血剑》(1956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神雕侠侣》(1959年)《雪山飞狐》(1959年)《飞狐外传》(1960年)《倚天屠龙记》(1961年)《鸳鸯刀》(1961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侠客行》(1965年)《笑傲江湖》(1967年)《鹿鼎记》(1969年)《越女剑》(1970年)等十五部小说,可以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来概括。

    金庸的小说里用道德标准将人划分成两类:好人和坏人。但这样的价值观是否正确还值得商榷,中国人在道德上对人要求很宽,只消不是损害旁人,就算是好人。但这种道德标准,很容易被质疑,逐渐认识到人的局限性和复杂性。

    此外,在金庸三部最精彩的作品中,《笑傲江湖》思想根基在道,《天龙八部》思想根基在佛,《鹿鼎记》思想根基在西方,这三个思想根基是解读金庸的关键,代表了金庸作品的三个文化来源,也表现了金庸对文化的认识。

    22.《海的梦》

    又是王蒙的作品,以前看的那篇叫《组织部来了个青年人》,小说“干预生活”,而此篇关于《海的梦》,这里的海不是童话故事里的海,不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并未波涛汹涌,却激起“老年人”的心潮澎湃。每个人的心中也许都有一个“海的梦”,两年前的夏天我的那片海在大连,以后还会去看更多的海,我还年轻,要经历的爱情还很多,要看的海也还很多。巴金《海之梦》

    23.《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患难小友》——我想,当一个人已经不能在他的同类中寻求到友谊与关怀,而要把他的爱倾注到一条四足动物的身上时,他一定是经历了一段难言的痛苦和正在苦熬着不能忍受的孤独的。”以上便是张贤亮所作《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很触动我的一句话,但真正懂它的人却很少,老人与狗的画面与《小王子》与玫瑰花一样无奈而唯美。那样一个剥夺了人爱与被爱权利的时代,除了劳动权以外,人剩下的只有一种动物求生的本能罢了。不禁让我想起余华的《活着》,邢老汉不是那类挣扎得很痛苦而要活下去的人,从一开始他拥有的就很少,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乡村老人,但在那个拿狗命都要剥夺的社会里,他只能在倍受打击后凄然的死去。这也就是70年代末“伤痕文学”呈现给大家的时代背景和感伤。

    24.《假黎婆》(钱理和)

    《假黎婆》(钱理和)以生活记实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假黎婆与汉人结合后的生活状况。作者的作品重在“真”、“厚”、“朴”,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没有太多形容词和心理描写,却写出了平常人家的感人瞬间。

    这里想普及下“假黎婆”这个词:假黎是清代以来汉人对台湾南部鲁凯族、排湾族的通称。文中,我们可以从一位原住民奶奶生活中看出族人的文化传承以及被压抑的民族情怀。

    25.《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刚读的时候觉得扬沫塑造的林道静这个形象与宗璞在《红豆》里写到的江玫有些类似,她们都曾是充满着幼稚幻想的少女,最后在革命的引导下抛弃了原来的爱情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而她们的爱人反而是以顺民抑或逃避者的形象存在,她们都是现代版的“花木兰”。

    一段节选:

    【“我问你,你过去东奔西跑,看不上这,瞧不起那,痛苦沉闷,是为了谁?为劳苦大众呢,还是为你自己?现在你又要去当红军,参加共产党做英雄……你想想,你的动机是为了拯救人民于水火呢?还是为满足你的幻想——英雄式的幻想,为逃避你现在平凡的生活?” 道静愣住了。过了一会,她又忍不住笑了。卢嘉川的话多么犀利地道破了她心中的秘密呵!

    她不由得害羞起来,歪着脑袋半天才说:“卢兄,你说得很对。过去我只想当个好人——不欺侮人,也不受人欺侮。也许这就叫做‘独善其身’?确实,我很少想到为旁人。但是我有一点儿还不明白:我常常省下自己的零用,给洋车夫、给乞丐,我喜欢帮助穷人。你能说这也是为个人?”

    “我想,”卢嘉川点点头说,“对一个人行为的评价——包括他一切的努力和奋斗,不仅要看他的动机,更应当看他的结果。看他是在推动现社会前进呢,还是在给这个腐烂的社会贴金,或者在挽留这个腐烂的社会。……”轻轻的、意味深长的微笑,浮在卢嘉川的眼角,他机警地向门外瞥视一下,又看了看那个倒霉的饭锅,继续说下去,“小林,你救济几个洋车夫或者几个乞丐,能叫千百个洋车夫和乞丐都有饭吃吗?这个除了能够满足你个人的‘好人’欲望之外,对整个社会对全体劳动人民又有什么好处呢?……说到参加红军上疆场,这愿望是好的,可是也得看实际情况。革命工作是多种多样的,有火热的白刃战,也有不为人注意的平凡的斗争。”

    他又转动一下发着糊味的饭锅,向道静瞥了一眼,“像你做的这些做饭洗衣的琐碎事情,如果它是对人民对革命有利的、必须的,需要我们去做时,不一定非要上战场才算是革命。……小林,怎么样?非要当个战死疆场的英雄不行吗?”】

    让我不禁反思个人主义者也就是所谓的“好人”与真正革命家之间的区别。《青春之歌》是献给每一个为爱情、理想、婚姻感到困顿的青年的青春之歌。

    26.《小二黑结婚》

    文章向我们塑造了两对人物,一对是“二诸葛”和“三仙姑”,一对与传统迷信相关联的人物,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无疑是讽刺的,“不宜栽种”和“米烂了”反复在文中出现来驳论这两位闲人。另一对是“小二黑”和“小芹”,他们是一对追求自由恋爱的进步青年,“小二黑”拒绝和父亲买来的童养媳结婚,“小芹”也拒绝和母亲会意的吴先生结婚,最终小说以他们的斗争后的胜利而结束。故事原型是一对追求自由恋爱的青年,男方最后被活活迫害而死而未能得到同情。当时刚刚颁布《妨碍婚姻治罪法》,作者通过小说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对男青年命运的惋惜。

    27.《锻炼锻炼》

    赵树理的《锻炼锻炼》即使在今天读来,仍然真实得让人读了感到心酸,“天聋地哑”也就落实到实处。作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赵树理抛弃了一切当时粉饰现实的虚伪写法,实实在在地写出了农村出现的真实情况。干部就是这样横行霸道地欺侮农民,农民就是这样消极怠工和自私自利,农业社“大跃进”并没有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只能用强制性的手段对付农民……以上便是对此文的解读,无论是“小腿疼”还是“吃不饱”,这两个形象都塑造的格外生动逼真,让人难以忘怀。苦命人有苦命人的可悲之处,时代有时代的局部性,看了不禁辛酸。但我毕竟忽略了小说的另一层意思:“大字报”、“大辩论”在整风时期是群众发扬民主的武器,利用它们向领导提意见,但在“反右运动”以后则变成了领导干部整治群众的工具,而且干部嘴里口口声声挂着“法院”、“乡政府”,他们对群众的蛮横态度就是仗了国家机器作为后台。

    至此,我深以为看书读文不能局限于表面意思,更不能带有过重的阶级性,谨记!

    28.《百合花》

    茹志鹃的《百合花》是一篇短而精致的文,一个还未涉足爱情的青年人就这样在战争中牺牲了。2008年,汶川地震时,那年我15岁,我想自己的人生还没有经历高考,因而是残缺的。2012年,在一股有关世界末日的传闻中,我深深渴望爱情的到来,于是我想我的人生便真正的完整了。而今2017年,我知道我人生缺乏的是对理想坚定不移的追求。百合花好像一碰就会碎,用什么来宣扬那些短而精致的生命呢?

    29.《山乡巨变》

    《山乡巨变》是写农村变革的事情,写到了农村合作社的建立等等。

    30.《红旗谱》(杀猪节选)

    只是看了《红旗谱》中有关“杀猪”的节选片段,对这部由小说改编的连续剧还是有些向往了,又是一出有关于农民同劣绅的斗争戏。其实就拿杀猪这个片段来说,它使我想起了儿时在农村里看的年关杀猪的镜头,一村子的人闹闹哄哄,好不热闹。而今文中却提到“割头税”,以前在学习税法时,也没太认真,但确实对屠宰税这个词有印象,而今在此文里看到了普通百姓对于这项税目的无奈之举。

    31.《红豆》

    宗璞的《红豆》和王菲的红豆一样,都是在写动人的爱情故事,江玫和齐虹最终还是分开了,唯有被收藏在十字架后的两颗红豆仍然勾起相思。如果我是江玫,我也会在斗争还是逃避之间选择斗争,“山河若破,何以为家?”

    32.《组织部新来了个年轻人》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了个年轻人》曾经揭露共产党内工作中的官僚主义而引起争鸣,后被化为“右派”。但而今当我读到此篇小说,与迦林娜的《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相联系,又想到当今初入职场的新人所感受到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难免生出些许感慨。特在此摘要了几句话。

    “他们的缺点散布在咱们工作的成绩里边,就像灰尘散步在美好的空气中,你嗅得出来,但抓不住,这正是难办的地方。”——有经验的工作者。

    “我觉得,人要在斗争中使自己变正确,而不能等到正确了才去作斗争。”——初入官场的青年人。

    “据说,炊事员的职业病是缺少良好食欲,饭菜是他们做的,他们整天和饭菜打交道。我们,党工作者,我们创造了新生活,结果,生活反倒不能激动我们……”——官僚主义者。

    33.《鸟语》

    今天我认识了另一位‘鬼才’作家——徐訏,读了他的《鸟语》后,思绪万千,留下另两句的《金刚经》里的话:“……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一个和鸟对话的女孩终于在尼姑庵找到了“自然宁静”之归宿,和许地山笔下的《三迁》有着共通之处,回归自然。

    34.《屈原》

    郭沫若笔下的《屈原》,尽管此剧中制造出两个新的历史人物——婵娟和卫士。此剧以楚怀王对秦外交上的两条斗争路线为情节线索,构成了代表爱国路线的屈原和代表卖国路线的南后等人戏剧冲突,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屈原这个悲剧典型。《雷电颂》部分属于人物的内心独白,这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段,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作者通过无比豪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赞颂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讴歌了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斗志,鞭挞了苟合与媾和的投降主义,怒斥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主义。它虽然是历史剧,但矛头直指现实;反映了整个中国各色人等的面貌和心态,但它又高度浓缩,戏剧冲突极为强烈,场面极为紧张。只通过屈原一天的生活的六幕话剧写出了屈原的一生。作品于1942年在重庆上演,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加紧侵虐,蒋介石加紧反共的紧要混沌关头,郭沫若借用历史,本着“失是求似”的历史剧的创作原则,写出了抗战时期的《屈原》,文中新添了“婵娟”这一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的形象,与南后的自私自利、阴险狠毒形成鲜明对比,也与宋玉这类立场不坚定的文人形成反差,因而作者用《橘颂》来赞美她。附:历史人物中的宋玉师承屈原,中国历史上四大美男子之一,也是继屈原之后的出国的第二大诗人。

    35.《稻草人》

    儿童文学集稻草人:

    ①追求理想——营造爱与美交融的童话意境《小白船》是本书的开山之作,也是叶圣陶的第一篇童话故事,向我们传达了真善美的主题思想。叶圣陶的早期童话故事都是以求“爱”和“美”为主题,并把这些美好赋予到孩子身上,《小白船》、《燕子》、《芳儿的梦》里面都可以体现出孩童身上的大真。《新的表》、《梧桐子》、《傻子》里也都有孩童的身影。

    ②轻松、优美的语言风格

    ③掺合民族色彩这一点也是这本童话集最让我欣赏的地方,经典童话《稻草人》就向我们展现了20年代工农大众的苦难命运,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色彩。通过老妇人、渔家女、弱女子三者的不幸遭遇映射出社会底层普遍的辛酸困苦。此外《画眉》里的胡同,《大嗓门》里的工厂,自己对苦难人的叙述都是如此。

    最后,我想说说让我若有所感的几篇:

    ①《旅行家》里假想了一位来地球的旅行家发现地球上的贫富差距后,再访地球时赠予了地球人能实现愿望的机器。这种类似于共和的奢望并不除外,但贫富差距,妇人有余粮,穷人吃不饱的社会现象却令我唏嘘。

    ②《地球》此篇的构思比较独特,仿佛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另一种诠释,不劳动的人终究会越变越小,最后被淘汰。

    ③《祥哥的胡琴》可能是这本童话集中唯一关于艺术的文章,以前读到类似的故事,同样的事物放到不同的环境在,他的价值总是不一样的,著名音乐家街头演艺,难被欣赏,换到音乐厅这样的环境,却被人追捧。不知是粗鄙的人想借用高雅艺术来掩盖粗鄙还是艺术也分出阶级?

    ④《快乐的人》“真烦恼和假快乐”可能是这篇文章的主题,辛勤工作的人有真的烦恼,却被“快乐的人”也就是那些温室里的人认作快乐,好逸恶劳、哭天喊地的人却被认为是可怜之人,因而文中快乐的人只是飘忽于生活外的一类人,他们不懂生活,也被骗子愚弄,他们最终变作了不快乐的愚人。

    ⑤《瞎子和聋子》的故事很简单,就传达了一个中心思想:我们期待的、好奇的事物,有时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美好。

    ⑥《小黄猫的恋爱故事》里小黄猫失败的恋爱故事给我小小的触动,小黄猫说它爱鹅,最后鹅给了它一切它在鹅身上爱恋的东西后就离开了,不禁让我想很多人都给爱加了太多原因,也将爱和占有画上了等号,这样爱起来太重,也是爱而不得的原因,应该说喜欢而不得的原因,毕竟爱这个词太神圣,很多人都未得到,也不曾爱过。

    36.《我的阴阳两届》

    《我的阴阳两届》探讨的是阳痿病人的救治,提到了人的硬和软两个时期。以下借用网评说说这本书:王小波对个人存在的追问是赤裸裸的。人们总是为性添加了很多的附加值,而王的小说使它回到了纯粹状态。福柯说过,性和政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我的阴阳两界》中,小孙是文化的代表,她深入到王二的地下室去,为他治病。当她治好了他的阳痿,使他成为一个正常的男人之后,同时也把他拉回到文化里去了。这里,反讽的意义是十分深刻的,性和历史、文化、政治之间的界限被打通我的阴阳两界 了。王小波的写作风格是自我对话式的,他在追问自己的存在,在所有的细节上都在追问自己。

    37.《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让我一阵面红耳赤,不禁感慨,名作还能这样写?古有《金瓶梅》,今有《黄金时代》。这篇文章是以“破鞋”的话题展开的,有人是这样评价这篇文章的,在理性沦丧的时代,以理性的态度争辩必然失败。王二以“反英雄”的方式达到了英雄的境界,以对性的大力张扬完成对权威的消解。王二的策略是以对抗呢顽童心态消解荒诞,以“破鞋”的最终实现使得人们狎玩的施虐心态得以破产。此文多处写到人们非理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荒诞的逻辑思维陈清扬和王二定罪,他们二人又用促成罪名,并以写检讨报告方式作为回击,他们“一错再错”等等。(《金瓶梅》侧重丑化性爱,劳伦斯美化性爱,而王小波笔下的性就如同生命本身,健康、干净,既蓬勃又恬淡。这点也是他的作品与情色小说的区别。)

    38.《边城》

    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和爷爷,是我读到过的最质朴的一段爷孙情。《边城》之边,大概由于它向我们展现了川湘交界处的金峒镇的面貌,而今这座小镇已改名为“边城镇”,未读完小说前,我仍以为小说的故事同《丈夫》一样发生在沈从文先生的故乡湖南凤凰,实则不然,但无论如何,小说再一次向我展示了湘西的民俗民貌,小说描写了一段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凄美爱情故事,通过翠翠的爱情故事,也展示了湘西的风景美和人性美。这是一篇乡土文学小说,文章里用了不少的口头语,质朴的情感,湘西人的真性情融入其间,使得此文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以前在语文课本中读到翠翠在梦里摘到“虎耳草”,还不懂得意思,而今以一个成年人身份再来读翠翠那段朦朦胧胧的爱情,不禁对走马路,唱山歌那段有了更多的向往,这是现代爱情故事所缺失的一种纯粹的美。

    39.《雷雨》

    提起曹禺,并想到《雷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将两个家庭的冲突也推向了巅峰。以前的语文课本也只是节选了第二幕戏,由鲁妈的出现暗示了两个家庭的冲突。昨天读完《雷雨》,确实觉得当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有剽窃的嫌疑。无论如何此剧情节扣人心弦,八个主要人物各具特色,两个家庭的社会阶级鲜明,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40.《茶馆》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是一句语文老师最爱提及的话,以前教材中只选取了《茶馆》第一幕里的改良片段,而今终于读完了这幕话剧,五十多个人物都聚焦到三幕戏中,短短五十页,却写出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三个历史时代的变迁,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回味无穷。(“十七年”戏剧创作中,采用“人像展览式”结构形式的优秀话剧。)

    41.《山雨》

    王统照的《山雨》,这本书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之一,却一度被国民党政府禁止,书中揭露了太多当时的社会黑暗,以至于作者也因此被迫出国逃难。

    《山雨》着重描写了奚大有一家的命运。作为“最安分、最本等”的自耕农,本可以有个免受冻馁之苦的生活,但在官兵的无端敲诈勒索,官府的苛捐杂税,以及旱灾袭击,土匪骚扰,被迫修路,败兵洗劫等等一系列打击下,终于由借债卖田以至彻底破产。“活不下去”的严酷现实,动摇了他一向“靠地吃饭”的信条而不得不“另作打算”,最后带领全家离开了“残破、穷困、疾病、惊吓的乡间”,到城市拉车以糊口,而这段拉车经历让我想起二十世纪末的祥子。作品还设置了工人杜烈、杜英兄妹和革命党人祝先生的情节,为奚大有提供了一条新的通向革命的前景。

    书中也塑造了奚二爷、陈庄乡、魏二爷和徐老师一系列的老一辈的形象。他们大多都被那个社会迫害致死。

    而年轻一代的形象里也各有不同,徐利是其中最有反抗精神的一个,尽管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杜烈是提早觉悟走出农村的代表,但工厂里人同于机器的工作却又是另一种摧残。杜英是受过教育的代表,因而她总有自己的见解,这一点把她与其他农村妇女划分开。宋大傻是从灰兵到干革命,可以说他是有觉醒的农民中程度最高的。

    无论如何,此文涉及人物很多,写出了农民的朴实、勤劳、迷信和蒙昧。文中受过教育的陈庄乡之子葵园是农民的孩子,却又是背弃农民的代表人物,他欺压农人,宣扬搞捐税办学堂,但直至文末,学校都未建成。村人去龙王庙祈雨,喝符咒的水等等。既反映了1930年前后的社会黑暗,又写出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人民悲剧的必然,例如:奚二爷和陈庄乡。与1931年茅盾的《子夜》合称“子夜山雨季”。

    42.《北京人》

    《北京人》京派小说经典要属老舍,虽未能在北方常住,但小说里的故事总让我感受到北方人的生活,当然我目前看得小说大致是寻根小说、乡土小说和问题小说,因而小说里大多写到中下层阶级人民的生活困境。

    曹禺,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著名的四本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在《北京人》这篇剧中,曹禺谈到写作动机时说道:"当时我有一种愿望,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那样活,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而我想这条路子就是文末愫芳的出走和瑞贞的离婚。

    《北京人》写于1940年。讲述的是一个古老守旧的士大夫家庭三代人的故事。年老体衰的祖父曾皓,守着他上了十几年漆的棺材,也固执的让其侄女守在身边;聪慧却懦弱的长子曾文清,在包办婚姻的苦痛中不能自拔,也吸食鸦片;精明强势的大媳妇曾思懿;善良体贴的表妹愫芳,与表哥相爱却不能相守,甘愿守着这个破财的家庭;被包办婚姻的曾霆和瑞贞,是夫妻又是陌生人的关系;欢乐恣肆的袁圆和她的人类学家父亲袁任敢,他们在同一屋檐下,或压抑,或张扬,或古板,或清新,或温婉,或欢肆。众人悲欢离合,挣扎浮沉,古旧的家庭行将就木,新时代、新生活即将到来。同时剧中通过一个人类学家之口,颂扬北京人的敢说也敢做、真实自然、热情奔放的生存状态。此剧的风格与巴金的《家》颇有相似之处,都是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前,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腐朽,家道中落的悲哀和年轻一代觉醒的抗争,只是一个故事发生在北京,一个发生在成都。

    43.《玩偶之家》

    著名社会剧《玩偶之家》是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话剧,是现代妇女解放宣言。五个主要人物,以四重矛盾展开,最后娜拉意识到自己在男权社会里是没有权利的“木偶”,因而决定离开丈夫和孩子,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玩偶之家》的情节结构显得极为紧凑而经济,使这部佳作产生了极富魅力的艺术效果。

    44.《幻灭》《农村三部曲》

    有幸今天看完茅盾的第一篇小说《幻灭》后,又看了他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在我看来农村三部曲也是另一种幻灭,《幻灭》的故事发生在革命前期的小资产阶级,《农村三部曲》的幻灭发生在农民身上,其实这四篇文章并未给我很大触动,相较于大革命前农民的苦难到意志的觉醒,我还是推荐王统照的《山雨》,以前我提到过这本书被禁,就是因为此书暴露了太多社会黑暗。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无论无何《农村三部曲》里养蚕的那段还是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与我儿时对养蚕的记忆还是有些出入。

    45.《动摇》

    《蚀》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动摇》,作者曾说这是一部没有主人公的小说。《动摇》的主题应该是通过展示各阶层人物在大革命背景下的所作所为,表达的是革命的基础在动摇,即左中右三方参与共同决策革命,愚昧、野性和私欲笼罩了一切。而非简单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方罗兰的动摇。

    一、革命基础动摇之革命阶级:幼稚与狂热

    《动摇》里面关于革命阶级的代表只提到了两个人物:史俊与李克。茅盾在只言片语中已经把史俊这类人物真实的呈现,并切中要害地表现出他们共用的缺点:幼稚与狂热。因此,作为革命阶级的代表,这类充满幼稚与狂热的年轻一辈,他们自身的弱点也就成为动摇革命基础的隐患。

    二、革命基础动摇之小资产阶级:中立与摇摆

    《动摇》里面关于小资产阶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方罗兰为代表的男性小资产阶级,一类是女性小资产阶级。其中,女性小资产阶级里面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以孙舞阳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型时代女性,其二是以方太太为代表的传统东方型时代女性。他们却都有着共同的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中立与动摇。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感受得到自身的受压迫性,有变革现实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这种变革现实的要求更多来源于改变个人命运,他们即便参加革命也是为了解放自己,这使他们永远游离在集体之外,与革命始终是保持着距离的。而一旦革命失败,他们很快就会丧失斗志,走向堕落或幻灭。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面性和复杂性被茅盾深刻洞察并刻画入微。

    三、革命基础动摇之反革命阶级:投机与残暴(胡国光)

    四、革命基础动摇之群众:愚昧与野性

    46.《倪焕之》

    叶圣陶先生的《倪焕之》,完成于1928年,向我们呈现了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南昌起义爆发到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年国共合作到1927年“四一二”惨案蒋介石反共)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五四”(1919年)、“五卅”(1925年)这些规模壮阔的革命运动曾经给予当时知识青年和巨大影响。备受茅盾的赞扬,被称为当时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

    47.《蚀》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幻灭》是茅盾的第一篇小说,《蚀》是其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正是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由于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为三部曲中低沉气氛最少的一部。 《蚀》的第三部《追求》,如茅盾在《读〈倪焕之〉》中所说,意图在于“暴露一九二八年春初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其中所写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间都曾有过一度的昂奋,当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们既不肯与反动派同流合污,但又囿于阶级的局限,认不清自己的正确道路,故虽各有所追求,而最终都不免于失败。

    茅盾:原名沈德鸿,在五四时期的文学组织和文学批评中以“沈雁冰”的名字而著称。创作《幻灭》时,颇得叶圣陶赞赏,才开始用笔名“茅盾”。

    48.《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品描述了1946年至1947年间华北农村的土改斗争。小说以华北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为典型环境,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阶级斗争,揭示了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对土改的心态,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光明前途。讲述了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围绕着工作组领导群众揭露和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的过程,突出了土改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只有把最隐蔽的,也是最狡猾、凶狠的恶霸地主斗倒,土改才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49.《妻妾成群》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小说)妻妾成群的时代背景是中国1920年代北洋军阀混战至第一次国共内战前夕之间的几年。这部作品通过描写一个“受过新时代教育”的女学生颂莲,自愿嫁入到高墙深院秩序井然的封建家族陈府,最终又在“妻妾成群”明争暗斗中走向精神崩溃的悲惨命运,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封建礼教吞噬人性的恐怖景象。女性在认同男性文化后彼此伤害对方的现实,于是女人的结局越是凄惨,越是悲凉,越是强烈地撞击着读者心灵。创作于1990年左右。——“寻根文学”

    50.《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作家、作曲家,小说没什么明确的思想意义可言,因而被称为“无主题”小说。其本身的着眼点,也不在什么理性意义的探讨上,而在于随意勾勒荒诞现实中的荒诞人物与荒诞事件。小说的语言,为吻合无理性的荒诞,集夸张、幽默、嘲弄为一体,形成一种类似“黑色幽默”的笔法。《第二十二条军规》

    52.《红玫瑰与白玫瑰》

    (电影+小说)张爱玲,佟振保这个人物可以让我们看到白描出的人性,还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挣扎与悲哀,其中又有琐屑且易逝的欢喜,最终是无奈,淹没在时代里。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这是指他的事业心、孝顺父母、提拔兄弟、家有贤妻乖女。同时,他又是一个虚伪、逃避责任的人。留学生的代表之一。

    53.《剪辑错了的故事》

    茹志鹃,表现出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同人民群众骨肉相连、患难与共的好干部老甘,是怎样在“大跃进”中变成不顾群众的死活,“变着法儿让领导听着开心、看着高兴”的“甘书记”的。这也是一种人性的异化。“反思文学”的开端。

    54.《地之子》

    台静农,乡土小说,除《我的邻居》、《儿子》、《苦杯》、《白蔷薇》以外的十篇。《红灯》河灯、得银(鬼节),《烛焰》翠儿(冲喜),《拜堂》(转房)汪二娶寡嫂、安徽地区民俗,《蚯蚓们》(卖妻)王小卖妻,《天二哥》喝尿醒酒,《负伤者》,《弃婴》,《新坟》四太太女儿被奸杀、儿子被杀,《吴老爹》、《为彼祈求》。

    55.《憩园》

    巴金,这部小说借着一所公馆的线索写出了旧社会中前后两家主人的不幸的故事。不劳而获的金钱成了家庭灾变的原因和子孙堕落的机会。

    56.《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

    《阿咪》(丰子恺)因射影“猫伯伯”是(毛主席),文革死去。“缘缘堂”弘一法师,两个“缘”而命名的住宅。

    57.《三三》

    1931年的创作,带有沈从文向“三三”(张兆和)传达爱情信条、表示爱慕倾心的深意,作家自卑情结或在城——乡二元的对立和冲突中直接流露出来。

    58.叶圣陶作品

    叶圣陶小说多以江南农村、城镇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小市民为题材,曾经读过的《潘先生在难中》收录在小说集《线下》,描写了小学校长潘先生举家逃难的种种情形,精确地刻画出一个庸常、苟安、怯懦、卑琐、只有身价性命之私念、没有国族民众之公心的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形象。此外《这也是一个人?》则属于问题小说的典范,描写出旧时代妇女如牛马一般的悲苦命运。

    小说集《隔膜》,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集:《线下》(《潘先生在难中》)、《隔膜》(《隔膜》、《苦菜》、《一个朋友》)、《未厌集》、《火灾》(《饭》)

    59.王统照作品

    王统照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在创作中坚持“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春雨之夜》是其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选读了三篇《微笑》、《春雨之夜》、《沉思》,总的来说其早期小说表现了爱与美的追求的毁灭,与冰心(《斯人独憔悴》)、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早期的问题小说类似,后期小说趋向具体社会问题的揭示,重视情节铺叙与人物塑造,接近于茅盾(《子夜》)等的“社会剖析派”。后期小说《山雨》。《春雨之夜》根据其子叙述,这篇文章的写作动机是回忆生平的第一次恋爱。

    “爱”与“美”的幻灭: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春雨之夜》、《沉思》、《微笑》、《湖畔儿语》(小顺“儿语”)。

    短篇小说集《霜痕》:《生与死的一行列》(魏老头儿)

    长篇《一叶》、《春花》、《山雨》

    加:《雨夕》

    60.许地山作品

    笔名落华生,他的作品像一股清流荡漾在现代文学的海洋,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异域情调使得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前段时间读了他的短篇小说《缀网劳蛛》,基督教色彩和马来半岛的异域风情使我对这篇文章记忆犹新,特别是那首诗“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我把网结好, 还住在中央。”那篇文章传达了一种达天知命的坚强态度,正如张爱玲所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而今天读到《命命鸟》,里面充满了佛教色彩和缅甸仰光的异域情调。命命鸟是一身两头、不可分离之鸟,且是生命的象征。在极乐国土,命命鸟和其他诸鸟一样,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目的是为了宣扬佛法。许地山把“命命鸟”作为本文的主题意象显然借鉴了佛教中该意象的意蕴。本文中的“命命鸟”显然与佛教有厚缘,他们在尘世为敏明和加陵,时时感到彼此在对方身体之中,不可分离。尘世中的“命命鸟”(敏明和加陵)有着彼岸命命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自觉意识,又有不同于彼岸命命鸟的地方,具体表现为贪恋对方,执著尘世,是世俗化的“命命鸟”。这里的“命命鸟”还象征着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无处不在的的隔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独特理解,认为这种状态已经是爱情的最好境界了。爱的欲望使人渴望身心交融,隔膜却使人无言相向。爱与隔膜的冲突通过这一意象刻画得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如此的刻骨铭心。命命鸟本从极乐世界而来,当然应回极乐世界中去。从这一理解出发,我们方能理解结尾处许地山描述他们之死时隐隐的喜悦,因为从佛教的角度看,“死”只是两只命命鸟迷途知返,重新回到原来的世界罢了。我想我的心中已经住进一只命命鸟,就像那些年记住的佛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加:《春桃》(以捡垃圾为生的春桃与残疾退伍丈夫和另一个男人的故事。)

    61.冰心作品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出自杜甫的《梦李白》,京城满是那些得志者的衣冠车盖,只有那个人(李白)独自憔悴。提到冰心,大多都会想到《繁星》和《春水》,然而冰心早年却也写过很多小说,她的第一篇小说是《两个家庭》,正在阅读中,此后“五四”以后,1927年以前她又相继发表了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以前读到的《超人》就是其中一篇,里面有句很感动我的话:“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相互遗弃的。”而今这篇《斯人独憔悴》向我们塑造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化卿。此后这篇文章也被排演成话剧,对于五四运动的第一批女作家来说,实在难能可贵。此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作品,阅读时不必太过苛求,首先是一百年前的文章,此外是文白之争后的产物,又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认识局限性。几日前,母亲和我去泸定县看了泸定桥,她说原来泸定桥如此小,河也并不宽,水位也并不高,为何当年红军过桥时还会有《飞渡泸定桥》的艰辛和壮举。其实此桥已非彼桥,此河也非彼河,横跨了一个世纪,况且我们去看桥是在春节,山上还是积雪,而飞夺泸定桥发生在五月,水势自然很大。母亲听后,未再多言。无论我们看人还是看物,都应该把他(它)当回到当年的大环境下,熟读历史,所能懂得地理,那是最好的,如此无意义的也就变得有意义,无道理的也就变得有道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分》(2017.2.20阅读)…

    62.《灭亡》巴金 1928 写于巴黎 杜大心 俄国无政府主义 自传性小说

    63.《寒夜》巴金 小人物 1945 抗战胜利前后

    64.《结婚十年》苏青

    65.《一个人的战争》林白 林多米

    66.《与往事干杯》陈染

    67.《风景》方方 七哥

    68.《塔里的女人》无名氏 《北极风景画》 通俗小说 《无名书》“潜在写作”1946-1960

    69.《烦恼人生》池莉

    70.《李有才板话》赵树理 土改1943

    71.《死水微澜》李劼人 大河三部曲 辛丑条约前后

    72.《广陵散》陈翔鹤 历史小说 嵇康 竹林七贤 《养生论》 三国时期

    73.《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

    74.《况钟的笔》巴人《十五贯》万历年间 《双熊梦》 现代名剧 昆剧

    75.《正红旗下》老舍 自传性小说 未完成

    76.《北方的河》张承志 《河的儿子》 额尔齐斯 黄河 无定河 湟水 永定河 黑龙江 “穆斯林作家” “红卫兵先锋”

    77.《伤痕》卢新华 1978年

    78.《人到中年》谌容 眼科陆大夫 四个现代化

    79.《海滨故人》庐隐 露沙,云青,玲玉,宗莹,莲裳

    80.《海的梦》巴金 里娜的杨和“孩子”。有关信仰

    81.《倾城之恋》(电影+小说)张爱玲 白流苏+范柳原

    82.《长河》(夭夭)15岁离开湘西,1934年,即离家后18年再次回到家乡写《湘行散记》,其后写《湘西》。

    83.《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

    84.《李顺大造屋》高晓声 《陈焕生上城》系列

    85.《内奸》方之 “反思文学” 田玉堂

    86.《一只马蜂》丁西林

    87.《龙须沟》老舍 “臭水沟”到公园 解放前到解放后的改变

    88.《上海屋檐下》夏衍(电影+小说)

    89.《子夜》(电影+小说)

    90.《二月》柔石 潇涧秋 采莲 陶岚 文嫂 与鲁迅《故乡》结构相似 归来-失望-离开 1929年北伐战争以后

    91.《鬼恋》徐訏 改编电影《人约黄昏》 20世纪30年代作品 “鬼”=女革命家

    92.《日出》曹禺 白露

    93.《大淖纪事》汪曾祺(《受戒》)巧云(挑活)与十一子(锡匠)

    94.郁达夫系列:《春风沉醉的晚上》(毕业失业者和工厂打工妹)、《零余者》、《薄奠》(人力车夫)、《茫茫夜》(同性之恋)、《秋柳》(妓女的同情)、《采石矶》(黄仲则满腹才情,却贫病交加,命途多舛。)

    95.《我这一辈子》老舍 从糊裱匠到三等巡警,再到五十岁被开除,忍受丧子之痛还得养活孙儿。

    96.《兽道》(女性:给你们说她身上不干净,我跟你们来呀!……)《代理县长》沙汀

    97.《电》(《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包括《雷》))巴金

    98.《水》丁玲 1931年特大水灾 国民党腐败 “向左(左联)转”的作品

    99.《班主任》 刘心武 伤痕文学之父

    100.《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 伤痕文学

    以上书籍主要在头三个月内看完,这里没有写到诗歌类,主要包括现当代文学作品,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以及剧本。事后若有时间,有些作品还会拿出来详细解读。后四十篇因为时间有限,便没有详写。

    此文可作为写作书评的第一步,具体写作书评的方法,详见:

    谈写作:给向我咨询如何写好书评的“您”的答信(内有书单)

    也可作用于写作素材,或作为模仿对象,具体有关我的阅读和写作经历请见下回分解。

    如果您喜欢,别忘了点个小红心或留言哦,这是对写作者的最高认可方式,感谢。

    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三期

    第四十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游来游去的鱼1240:看了其中的一部分,有的只知道书名。谢谢整理。分享了。
      • 木没有图:看了这篇文章才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杰作这么多,以前我都把时间放在西方文学上,看来国内文学有时间要补一补。
        作家苦旅:@木没有图 😊我补西方。说不上杰作,但可以看看国人的构思。
      • 熔1:简书为数不多的好东西。
        熔1:@丹妮姐姐 谢回。书评和笔记泾渭分明,书评中可以穿插笔记,可以引用,但并不意味着书评等同于笔记。但好的笔记就是一本书,有些大家金针度人,业已整理成书,较为出名的就有《管锥篇》。有些虽不是笔记,但确确实实有出处,作论据而呈现给世人,比如《大家小书》中的《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作者旁征博引,亦有出处,此是借古人而言佐事实,这是笔记功能的隐性延伸。另外在《图书馆的故事》中作者大量的提及历史事实,不能不说宏观地看待笔记,其实是一种高于字面意义上的动态的内涵,它不是具体的书摘或者记录,或者它并不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它以知识作为最终输出。书评较为单纯得多,有时候也较为主观,绝非先验,《邮报》的书评通常就三两句话,外国的文字评论倒是多,可由《文字即垃圾》(可能绝版)“管中窥豹”,但是书评我见识浅薄,了解甚少,中国部分人倒特喜欢写书评,觉得这是个门槛特别低的活,其实不然,这些书评的共性就是大多数都是文学,可能是觉得文学比较好写,但是我们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尤利西斯》,《芬尼根守灵夜》,《万有引力之虹》,《跳房子》等书就真的那么好写吗?关于上述前两本要不要了解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要不要了解兰登书屋,要不要了解《莎士比亚书店》?谈到杰茨菲拉德要不要试着看看《天才的编辑》?就拿国内的比较,说到陈忠实,为什么就不能把贾平凹和路遥放在一起看呢?
        作家苦旅:@清纯萝莉李铁牛 🙂感谢。若是读你列举的那些进阶书籍,估计就要花更多时间。对了,我也觉得书评不能写成笔记,但我的书评一般投稿不会过,我的正规文评看的很少,非专业的也看不懂,这个赚钱模式真的有的过火了。
      • 子墨入海:萧萧,受戒,大淖记事都太短了,不能算一本书了。楼主呗现当代文学的教材忽悠得很惨。二月那篇在文学作品选上有
        作家苦旅:@子墨入海 二月我是在买的那套《现代文学名家名作选库》(88本)里看的。文学作品选上没留意。
        作家苦旅:@子墨入海 你也是认真看了才说的,但何来忽悠一说?说书籍是看了自己的网上购书记录来说。没说那就是一本书,如果是,列举的许地山叶圣陶那些怕不是几本书,你也可以说那太长,是几本书。😄
      • 程远之:品读完您的书单有所借鉴,把自己没看过的书也抓紧补充进来,充实下自己。期待您更多,更好的书单推荐:+1::+1::+1:
        程远之:@程远之 :smile:好好读书,天天向上:smile:!!!
        作家苦旅:@程远之 🙏🙏书海无涯,慢慢谈。
      • 秋风劲劲:读完介绍,由衷佩服👍
        作家苦旅:@秋风劲劲 😅谢谢,今年可能不能那么写了,今年主要创作多点,有些写成了更详尽的文。明年初总结。
      • 李巧英_a283:真了不起,看书单我也才看过一半,而且是从开始至今。静下心来读才能领会内容,不易啊👍
        作家苦旅:@李巧英_a283 后面看的着实没时间记录,就写了这些,其实有人质疑我真的看了那么多,我以前看书也很难,主要原因是不大想看,也觉得没必要看,因为当时一心想从医,但去年起一心想学文学,传播文学,就有任务的看,毕竟好书太多,值得学习的太多,下定决心了,一下才看了那么多,当然今年起看这些书成了习惯,不看还不舒服,但我建议和品鉴类的一起看,比如《文学评论》和《名作欣赏》类杂志,收获会更多。🙏
      • 玥灵儿:👍👍👍
      • 李小秀:看书真是一种奢侈
        作家苦旅:@李小秀 嗯。酣畅淋漓的看书真的很奢侈😆我也算富婆了
      • 林木草:收藏了😝
      • 迎春纳福欢乐家:你可以自考个《汉语言文学》那里有专业的书籍帮你引导学习
        作家苦旅:@迎春纳福欢乐家 我是考研
        迎春纳福欢乐家:@丹妮文学馆 那就学个英语专业它会有第二外语的要求 就可选择法语 我操心太多了 这是基于对自考的了解
        作家苦旅:@迎春纳福欢乐家 现当代文学,假如考上了,想再修一门法语。😅没考上就继续专心写作,走别的路。
      • b4fa6b040314:我总觉得看文学方面的书比一般的书要难懂
        作家苦旅:@_陌芷 文学理论和历史原著更难。还有就是外国文学,毕竟有文化差异。
      • 琴独栀酒:看过23本,哇,感觉这文讲的很到位
        作家苦旅:@琴独栀酒 我也是理科生,文理科自己愿意自学,可以互换。亲测。
        琴独栀酒:@丹妮文学馆 我想从事编辑,但我选了理科 😢😢😢都说好找工作
        作家苦旅:@琴独栀酒 未来还看你们00后。👍
      • 青明山:一点露珠一束花,
        陪君妙笔走天涯。
        君心似我清如许,
        绿水青山处处家。

        🌺🌺👏👏👍👍
        青明山:@丹妮文学馆 ☕🙏🌺
        作家苦旅:@青明山 👍👍👍👍厉害,随处留诗韵。
      • 云朵像糖果一样甜:👍学习的榜样
        作家苦旅:@云朵像糖果一样甜 感谢😘
      • 黎牧云:树冠有多高,树根就有多深。这个文真的是看到了你的树根。勤奋有耐心有恒心!向你学习!👍😘😘
        作家苦旅:@莎莎细语 😊😊还需好好学习,专文史,使自己以后的小说更厚重。感谢鼓励。
      • 张退凡:厉害了,看了这么多书
        作家苦旅:@余生烬 不厉害😄
      • 叶子216:厉害👍
        作家苦旅:@叶子216 感谢。🤗🤗🤗
      • 穿越银河的考拉:苏童的妻妾成群以前看过,苏童的红粉也不错
        作家苦旅:@穿越银河的考拉 嗯嗯。让我想到了女性相欺的后宫戏,悲。
      • 32a9082318fc:😬
        作家苦旅:@悦风丶 ☺☺☺谢谢
      • 穆风的小站:厉害。期待你写一份外国文学书单,有机会交个朋友,可以讨论文学书的问题。我的书比你多。
        作家苦旅:@穆风的小站 🙄我就问问,借书不?
        穆风的小站:@丹妮文学馆 厉害厉害,佩服佩服。我也想一生搞文学!你这量这么大!!建议你慢工细活儿哦。读书,写作,找到自己的节奏。太快了有点像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你可以读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特好。爱文学的不读此书终身遗憾。关于书的问题可以找我,我是个藏书家。
        作家苦旅:@穆风的小站 哈哈。书多好,我是去年转文,纯理科生一枚,一鼓作气学文学,起步期。这些也只是一部分有记录的,今年打算输出50万,看100本左右就行,交个朋友吧,请多指教。😅
      • 魏小强:真是博览群书。棋王看过,写的不错,作者阿来是鬼才
        作家苦旅:@魏小强 寻根,寻了我们做人的那点事。这点真的很重要。
      • 乔言儿:看了很多书能记下来才真正很棒,很有效果。谢这些整理的文字都是你之前看书时做的读书笔记吗?
        作家苦旅:@乔言儿 大多是,有些是后面看了又加的。都是原始的。有些是不懂的查资料的。对了,看了不懂的,一定要看资料,不然看完了也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
      • 大侠令狐冲:你很勤奋励志
        作家苦旅:@大侠令狐冲 还不够。路漫漫其修远兮。祝你晚安,好眠。
        大侠令狐冲:@丹妮文学馆 努力吧,你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作家苦旅:@大侠令狐冲 嗯嗯。要么前,要么后,要么停滞不前,我选了第一个。
      • 辛安小:欣赏:heartbeat::heartbeat::heartbeat:
        作家苦旅:@辛安小 感谢😘
      • 邱士舰:赞
        邱士舰:@丹妮文学馆 感谢!客气啦!向你学习!🌺🌸🍇
        作家苦旅:@邱士舰 很高兴你的来访。🤗🤗🌹你的文章很严谨,也广泛,对于我这类爱文学,文化的要多学习啦。
      • 泗四坊方:佩服耐力。
        作家苦旅:@泗四坊方 愿继续下去。☺️
      • 华风十里:看了这么多书,佩服佩服。
        作家苦旅:@华风十里 不多不多,行家看来,班门弄斧,感谢你的评论,喜欢的文可以拿下,我有简单罗列一些。
      • Lindsay語絮:喜愛旅遊,喜愛文学,推荐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也喜歡旅遊,游歷过5个國家,中国80%的地方都去過:blush:
        Lindsay語絮:@丹妮文学馆 棒棒噠:+1:
        作家苦旅:@Lindsay語絮 文化苦旅看过啦,我想写自己的文人之路。这几个月在找寻我的定位和方向,方便出行。🌹🌹🌹我家里穷,这几年波折不断,现在起也是多多旅行,今明两点走中国,然后就是非洲和美洲。很高兴认识你。
      • 作家苦旅:几本被忽略的好书,重点推出:

        《山雨》可与《子夜》齐名

        《二月》柔石唯一留世作品,后牺牲

        《倪焕之》大革命前后的有志青年,改革失败后走上了失败之路

        《李顺大造屋》一个普通农民的造屋史,充满了辛酸

        《邢老汉与狗的故事》时代把人逼得与狗为伴,最后狗死了,不是早年的《活着》吗?

        《死水微澜》以成都为背景,之后还有四川保路的历史事件,成都除了有巴金,还有李劼人

        《水》1931年的水灾,丁玲记录了哦,除此之外记录水的有王安忆的《小鲍庄》,但不是同一时代

        爱看爱情故事的可看:
        《妻妾成群》
        《塔里的女人》
        《结婚十年》
        《与往事干杯》
        《风景》
        《一个人的战争》
        《三三》
        《萧萧》
        《倾城之恋》
        《红玫瑰与白玫瑰》
        琴独栀酒:@丹妮文学馆 这是我们高中必读书目 里面有好多呢😄
        作家苦旅:@琴独栀酒 没几个没看过《边城》,因为被节选了选入了课本,只是我事后又全部看了一遍。
        琴独栀酒:@丹妮文学馆 边城也有爱情成分的
      • 凯文讲书:100本书的书单,字数有点多。估计很少有人能读完。建议参照网上流行的迷蒙的100篇书单,每本书介绍更精炼点
        作家苦旅:@奔跑的李小二 嘿嘿,咪蒙是大佬,我若列举书单,会参照,感谢。☺☺☺
        凯文讲书:@丹妮文学馆 原来如此
        作家苦旅:@奔跑的李小二 哈哈。这不是书单,这是杂感整合。也不是别人的,全是去年的一点小心血哦。
      • 阅悦生:这个厉害,必须点赞。膜拜
        作家苦旅:@阅悦生 感谢友友来访。🌹
      • 倾若尘:好厉害好厉害,大多我都没读过😝😝
        倾若尘:@丹妮文学馆 嗯,必须的。🌺
        作家苦旅:@倾若尘 不会书荒了吧。😅没事可以点进来走一波。
      • 恺然:书读的挺多的。
        作家苦旅:@恺然 不多不多。班门弄斧,纯杂感而已,但做笔记是好习惯。
      • 冷冬年:🌺🌺🌺🌹🌹
        作家苦旅:@冷冬年 🌹🌹🌹🌹感谢问候
      • 末安笙:你太牛了,200本,向你学习
        提个建议:段落太长的分段,这样不会有审美疲劳
        作家苦旅:@末安笙 因为坚持的是文学之路,没刻意分段。当然这里全是杂感,一般都是说完一事再分。
      • 笑雨珍惜每一天:我准备一本一本的读了,不知道网上是否都能有。
        作家苦旅:@笑雨珍惜每一天 基本都能,好些是短篇,可能百度就有。其实真的都可以读读,每篇都可以让你看到一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像《结婚十年》,《烦恼人生》,《一地鸡毛》就是我们普通生活的写照,我也打算写一篇书评。
      • 第六只眼:《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的确值得一读。
        作家苦旅:@第六只眼 其实80%可以看看,风格各异,年代各异,读文也读历史和一方风土人情。1931年特大水灾,蒋介石政府没管,丁玲写下了《水》。
      • 芝士读书:太牛了,两万字,空闲时间好好拜读!
        作家苦旅:@面包公子 😂就是杂感,说不上多科学,还有些看了没写,后期时间不足。但写下来一定比不写好,毕竟大家都容易遗忘。

      本文标题:2017年,我看了近200本书,整理出一部分杂感(现当代文学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ck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