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友友幽雅人生写的文章《成长提升•逻辑学发展史》。文章梳理了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和古希腊对于逻辑学产生与发展的贡献,主要是概要性的对两千多年前几大文明古国之于逻辑学之发轫展开了追根溯源。文章深入浅出,条分缕析,排版也比较精细,值得一看。
文章中提到了古印度的因明学,这不禁让我想起20多年前朋友送我的一本学术著作《因明学说史纲要》。这本书是由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30多万字,第一版只印3000册。
作者专攻因明学,从临近不惑之年的1988年读研至今,已是年逾古稀,历三十余年,心无旁骛,矢志不渝,著述颇丰。他2016年拿到了一个国家级的课题,2020年再次获得一个囯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都是做这方面的研究。一生问一学,还是冷门绝学,独守清寂,令人肃然起敬。
因明学是啥?估计很多人不曾听说。和那些经世济民的所谓显学相比,也正因为它没有走向大众,没有观众,没有喝彩,才凸显了它的“冷”与“绝”。没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安贫乐道的精神,很可能遭遇的是凄风苦雨和穷途末路。
按照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说法,古印度把知识分为五类:一是声明,即择诂训字、诠目疏别;二是工巧明,即伎术机关、阴阳历数;三是医方明,即禁咒闲邪、药石针艾;四是因明,即考定正邪、研核真伪;五是内明,即究畅五乘、因果妙理。其中,就包括了“因明”——“因”即论证和推理的依据,“明”即智慧和知识——究真伪、明是非、论曲直、定正邪的学问。
因明学缘起于古印度,传入中国迄今已历一千六百余年,形成了汉、藏两支。在中国,因明学几经浮沉,明清之际几成绝学,后一度中兴,旋即复归沉寂,于今依然只是“冷门绝学”。
作者的这本书曾经获得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说明学术价值是比较高的。其后,还有《因明辞典》《因明论稿》《因明新说》《汉传因明知识论要义》等著作。
友友幽雅人生提到因明学,我马上就想起了20多年前的这本书,而且很快在“哲学”门类的橱柜找到了。说来惭愧,这本书伴随我很久却一直没有读完,而且读过的部分也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之所以如此,倒不完全是没时间,也不是因为要读的、要看的太多而无暇顾及,主要还是因为“术业有专攻”,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要读懂弄通,是断然不可能的。
因明一词肇始于佛家,最初的确也是各宗各派所通用的一种工具,故而一般人容易将因明与“佛”之学、教、家等相勾连。其实,就其根本而言,包含了知识论、逻辑学、论辩学等学理,并且与中国古代的名辨学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共同构筑起世界逻辑学的三大源流。
仅就因明包含的逻辑学而言,就是一门深奥难学的学问,即使是有幸上了名牌大学的莘莘学子,学懂这门课也比其他课程付出的心力要多得多。举凡貌似抽象而显得“无用”的学问,恰恰是在廓清人的视域、提升人的境界、拓展人的思维方面有“大用”的学问。然而,人心不古,大家奔走在一条企望快速致富、闻达的羊肠小道上,也就把这样的学问抛在了九霄云外。
从这个意义看,或许我也是奔走在那条羊肠小道上熙熙攘攘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因明学说史纲要》 签名本 目录 目录 目录 首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