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印象笔记 Evernoteinbox大学生世界
用印象笔记构建你的知识管理系统(二)整理篇

用印象笔记构建你的知识管理系统(二)整理篇

作者: 梁金龙聊知识管理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19:40 被阅读699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帐号:
    育己再育儿(i-howtodo)
    请注意: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但请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上一篇文章《用印象笔记构建你的知识管理系统(一)收集篇》中,简单介绍了用印象笔记来收集信息的一些用法,这只是我们知识管理系统的输入部分。

    当你不断地从外部收集越来越多的信息时,如果你不去整理它们,它们就会变成一个垃圾场,里面的东西杂乱无章,你完全没有办法使用它们为自己服务。

    久而久之,印象笔记这款利器就变钝了,静静地躺在你的设备中,落得荒废的地步,而你始终也没有构建成功属于你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

    所以,信息收集完之后,你马上要做的是:整理。

    而当你整理好系统之后,后面的收集又会更加高效。

    本篇,我结合个人使用印象笔记的经验,分享一下怎样做整理。

    首先,在我的认知里,整理的本质其实是设计。

    比如我们说要整理家里的东西,其实做这件事就是要把家里的东西按一定的设计结构,把东西分门别类,然后一层一层存放起来,同时要保证它们的存放是合理的,有两点需要注意:

    1. 东西的存放符合自己的认知逻辑。你的衣服就应该存放在衣柜里,而不是存放在鞋柜里。
    2. 东西的存放要保证以后要用时能快速找到。你每天要用的钥匙就应该摆放在显眼的地方,而不应深藏在众多抽屉的某一个里,找起来很麻烦。

    所以,根据这两个原则,你要梳理清楚,或者说要设计清楚这些信息要怎样存放。

    杂乱无章的信息,应该要有它的秩序。

    第1步 建立思维的秩序

    因为你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所以你需要建立第二个大脑来帮助你记忆东西。

    在我的印象笔记中,我建立了一个【点子与待办】的笔记本,专门用来存放平时需要记录下来的东西。主要包括了以下的三类信息:

    1. 我需要做的事情。比如:上级交代的工作任务,给下属讲解产品逻辑,下班要去购买食材,交房租水电,给车子做保养等。每天遇到的,想到的,需要自己去做的都第一时间记录下来。
    2. 我想要做的事情。比如:带家人外出旅游,组织一个社群,创立自己的工作室,设计一个育儿教程等。经常出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想法,也先记录下来。
    3. 脑海里突然闪现的点子和灵感。通常我们去到某个地方,或者做一件什么事时,我们活跃的大脑会触发出一个什么灵感或点子。这种情况会时常发生,但及时记录下来的人就很少,因为它们很零散,所以很快就会被遗忘了。而一旦它们出现了,我就会马上拿出手机,用录音或者讯飞语音先记录下来。

    这样记录下来之后,我发现大脑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思考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同时,我回头再去整理【点子与待办】的笔记本,看着这些现成的而不是抽象在脑海里的信息,通过慢慢思考与调整,我惊奇发现自己的思维逻辑越来越清晰。

    有了这个【点子与待办】笔记本,对于我自己每天的待办事项,短期的目标,长期的目标都有了实在的记录,我可以从容地专注于当下的任务,执行效率当然有了极大的提升。

    第2步 建立信息的秩序

    生活在信息传播如此快速便捷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信息包围着,轰炸着。比如下面这个熟悉的场景:

    早上起来打开手机,几条短信传来,其中一条是提醒信用卡还款,还有一条是快递包裹自取提醒。

    上厕所时刷朋友圈,好多朋友在晒娃,晒七夕礼物,其中有好几个朋友推荐了好几个不同的个人成长类的课程。

    吃完早餐时接到一个电话,是公司行政同事打来,大概意思是明天出差的机票酒店已预订好,电话里提供了对接人的电话号码。

    上班途中打开微信,好几个活跃群在昨晚就出现了好多聊天记录,逐个打开看了看,育儿群里有群友推荐了一款婴幼儿坐垫,写作群里有战友发了一则周末活动通知,某个课程群里有同学发了一篇课后笔记分享......

    再打开微信公众号,一篇篇刚更新的文章,看着标题都想马上去读完。

    上班了在办公室QQ群里,同事在讨论项目方案。

    中午查看Outlook邮件,上司又安排了两项重要任务,兄弟部门的同事用邮件发来几个问题要回复。

    午饭后打开知乎与简书网站,浏览了几个主题的问题与文章,有一些好有深度,值得记录下来。

    下午各种QQ群、微信群、知识星球里还有大量信息袭来,已经看不过来。

    晚饭后打开得到APP,有好几个专栏的更新文章还没有阅读。

    晚上参加了一门在线课程,老师讲解很全面,同学们的问题也很有深度,笔记都记不过来。

    睡觉前还看了一会电视,中国有嘻哈里的说唱词写得真好,每个选手都有丰富的故事。

    这样一天下来,大量信息冲进来,大脑已累成狗。

    你的每一天里,短信、电话、QQ、微信、微博、邮件、网页、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电视、广播等,都不停歇地流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它们每天都出现在你身边,不管你是忽视还是重视它们,它们都存在着,以各种形式零散地分布于你的手机,平板,电脑里。

    不可否认,它们中的某些信息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你需要把它们整理起来,加以应用。

    1. 短信与电话

    短信里的信息算是比较简洁的,通常它会告诉让你一些 “需要做的事情” 的待办事项,或者 “重要参考资料”,而手机里的信息是有很多条的,你需要做的是看到有用信息后马上保存到印象笔记里。

    我基本上就是保存在前面提到的【点子与待办】笔记本中,然后手机里的短信定期清理。

    电话来了,信息是流动的,通常打电话给你的人,是要告诉你什么重要信息,或者询问你什么问题。这时你得作出随时记录重要信息的准备,可以使用笔与便签纸。

    电话完了,其实给到你的信息通常也是一些 “需要做的事情” 的待办事项,或者 “重要参考资料”,这些信息最好也要马上记录在印象笔记里。

    2. 微信与QQ

    这些是即时通信工具,上面的信息类型包括文字、图片、语音、音频、视频、文档等。

    对于有价值的文字,可以直接复制粘贴或截图方式直接保存在印象笔记里。

    对于有价值的图片,也可以直接复制粘贴直接保存在印象笔记里。这里的图片,是指能辅助你理解某个东西的图片,比如课程的幻灯片。

    如果是大量的图片集,比如某次外出拍的纪念照,那就不适合保存在印象笔记里,可以用云盘来保存。

    对于有价值语音,可以先转化为文字,再保存在印象笔记里。

    对于音频,容量较小且有价值的,我通常会保存在印象笔记里,同时旁边添加文字说明。

    对于容量较大的音频、视频与文档,可以保存在云盘,同时可以为这些文件建一条印象笔记,写上记录索引或链接,方便随时调用。

    对于容量较小的文档,比如重要的 Excel、Word、PDF,PPT等,我也会保存在印象笔记里,当然也要添加说明文字。

    一般使用微信或QQ来交流的信息,会集中于某个专题或项目。所以你记录这些信息到印象笔记时,可以先建立一个专属于某个专题或项目笔记本,再把相应的信息都保存在这个笔记本中。

    3. 知识型APP

    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得到、简书、知乎、知识星球等知识信息型的APP,它们包括有大量的信息,你阅读时,肯定会遇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文章、段落、文档,甚至图片。

    如果你保持每天阅读的习惯,这样的信息也会很多,在你收获惊喜的同时,你需要做的是把它们收集起来,以备后用。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收藏按钮,你可能经常使用它来收藏喜欢的文章,想着以后有时间再来慢慢看。

    但很大程度上的结果是:再也没有回头瞧一眼当初认为很有价值的文章们。

    由于信息来自于不同平台,内容也可能是各个领域的,它们是碎片化的,而你收集它们的时间也是碎片化的,面对这种一地鸡毛的碎片化,你是很为难的。

    最好的做法是以下两步:

    1. 先建立一个收集箱笔记本,把每天从各个平台上收集的文章全部存入这个笔记本中。
    2. 每天或每周定期整理里面的笔记。

    比如,我建立了一个笔记本,命名为【每日收集箱】,并且把这个笔记本设置为默认笔记本,保证从各种APP上转存过来的文章都在这个笔记本中。

    另外,因为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会自动保存在【微信】这个笔记本中,微博上的文章自动保存在【新浪微博】这个笔记本中,所以每天我用【每日收集箱】、【微信】与【新浪微博】这三个笔记本先收藏有价值的各种文章,到了晚上,我再整理它们,分别存入相应类别的笔记本中。

    这样一来,【每日收集箱】、【微信】与【新浪微博】每天会被清空,为了明天的阅读作准备。

    4. 网页

    通常全网搜索,或者浏览一些专题的网站,你可以在网页上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包括文章、图片等。这些我都利用【印象笔记•剪藏】来完成收集,同样需要先保存到【每日收集箱】这个笔记本中,定期整理。

    5. 邮件

    在上一篇《用印象笔记构建你的知识管理系统(一)收集篇》中,有介绍到邮件可以通过使用印象笔记帐户的专用邮箱来保存到印象笔记中,邮件正文与附件都会被一键保存。

    这样一来,工作中所有重要的邮件,都被永久保存到印象笔记里,邮箱也可以定期清空了。

    还有一点,如果是平时定期发给你邮箱的信息,比如信用卡帐单或者重要的订阅信息,你也可以填写印象笔记帐户的专用邮箱,以后就可以直接在印象笔记里收到这些重要信息,不会因为没有看邮件而遗漏掉。

    今天,信息分散在各个平台各个网页上,信息是碎片化的,信息的流动也是碎片化的,当你有了【每日收集箱】或某个专题收集箱之后,这些信息就被你初步筛选后,汇聚在同一处,再由你精心筛选整理,然后分存在不同笔记本中,慢慢地,你的知识系统就开始形成了。

    第3步 建立个人知识系统

    任何能发挥功效的系统,都有自己的合理架构。

    就好像新装修的房子,也是一个系统,里面每一个房间,客厅、餐厅、厨房、卧室、书房、储物室、卫生间与阳台都有不同的功能。

    我们挑选家具与生活用品时,也就知道哪些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需要购买什么,买回来放在哪里。

    只有把房子这个系统设计合理了,各种家具物品放进来后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你面对碎片化的信息时,同样需要一个系统来搞定它们。有了合理的知识系统,你学到新知识时,就知道可以把它放在哪个地方,当需要用到它时,也能很快地找到,以后要更新知识时,也知道应在它原来的基础上完成。

    有一个事实必须明白:每个人的知识系统都是不一样的,跟每个人的阅读与阅历与有关。而阅读与阅历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

    因此,在印象笔记中,你可以根据你的关注点来建立你的个人知识系统。

    1. 先用笔记本组与笔记本搭起骨架

    首先,你要先建立第一层信息收集箱,它的功能就是让你能毫无压力地存放从外部收集到的任何信息。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每日收集箱】、【微信】与【新浪微博】这三个笔记本,就是我的第一层收集箱。我保存在里面文章与信息,是杂乱无章的,但内容都是我所关注的。我要每天或每周集中一段时间去清理它们。

    清理,是指仔细阅读每一条笔记,然后对它们加工。至于我是怎样加工的,等会再说。

    先说说加工之前,我们还要做什么准备。

    在印象笔记里,你可以建立一个笔记本组,在笔记本组里,还可以建立笔记本,笔记本里才是一条条的笔记,也就是说你可以有两层的文件夹结构来存放你的笔记。

    在建立笔记本组与笔记本这个操作上,我发现会有两种极端情况:

    1. 没有分类。只有1-2个笔记本(没有笔记本组),每个笔记本中存放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没有任何区分,全部堆在一起,导致要找出某一条笔记很困难。
    2. 分类过细过多。建立了很多个笔记本组,每个笔记本组里又有多个笔记本。一来导致每条笔记如果按这些分类来存放时,会让人很纠结,好像放在A笔记本合理,放在B笔记本也合理;二来由于笔记本组与笔记本太多,每一条笔记在里面保存得很深,要找出某一条笔记也很麻烦。

    其实,我们根本没必要过分纠结于这个分类。最好的做法是:分类要有,但不宜过多。

    对于每个类别的逻辑与命名,也没必要过于纠结,只要能说明是什么主题,能与其它笔记本组或笔记本区分就好,先用起来,后面想到更合理的逻辑分类,再作调整。

    以我的笔记为例,我只是根据自己关注的几个主题或目标,先建立了笔记本组,然后每个笔记本组里,再建立相应笔记本。

    当然,我的每一个笔记本组里的笔记本的分类逻辑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有一个使用最频繁的笔记本组叫【阅读】,目前里面有4个笔记本:

    • 【读书笔记】保存了我所有读过的书的笔记,还有网络上收集到的别人的读书笔记,全部都保存在这个笔记本中,只用标签来区分每一本书。
    • 【读书书摘】保存了我读一本书时觉得有价值的摘录,通常是手机拍照(纸质书)或截图(电子书),保存之后还可以用印象笔记对这些图片作标注。
    • 【精选书单】收录我平时看过碰到过被人推荐过的书单,以备后续阅读。
    • 【网络文章】每一天从微信,微博,得到,简书等平台上阅读过的文章,先是经过第一层收集箱,再仔细阅读完,经过加工之后转存过来的精华文章。这些文章我添加了不同的标签来方便我以后高效筛选使用。

    我的一个个笔记本组就相当于房子里的各个房间,笔记本组里一个个的笔记本就相当于房间里的储物柜。根据自己的关注点或目标,花一点时间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骨架,很有必要。

    2. 再用标准化的标签形成立体系统

    当你有了不同的笔记本组与笔记本之后,你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笔记本组与笔记本会把每一条笔记都限制在某一个地方了。

    而一条笔记中的内容,往往是具有多种属性,可以分属于多个领域的。

    为了让每一条笔记都能打破笔记本组与笔记本的物理存放限制,使它们能在一个立体的系统中产出火花,我们就需要使用标签来对笔记进行加工。这也是我认为印象笔记最厉害的功能之一。

    稍微介绍下标签怎样使用,你就能体会到它为什么厉害。

    从全局来看,你可以忘记所有的笔记本组与笔记本,通过查找某一个标签,找到某个相关内容的所有笔记。

    比如,在我的笔记中,我有一个标签叫【实践】,当我查找这个标签时,就会找到所有添加过【实践】这个标签的笔记,而这些笔记是存放在不同的笔记本中的。这样筛选完,我就可以同时去回顾关于【实践】这个概念我所收录的所有笔记了。

    从局部来看,你还可以在某个笔记本中使用标签来进行快速筛选。

    比如前面我提到的【网络文章】的笔记本,我可以用标签在这个笔记本中快速筛选出我想要看的某个主题的文章。

    是不是有点像那个功能强大的 Excel 筛选?

    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标签的使用要尽量标准化,也就是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最好用同一个标签名字。

    这样做是为了当某一个标签用得足够多时,拥有这个标签的笔记也就会很多,你只需要查找这个标签就能搜索出所有相关的笔记。而如果标签不同,那就会遗漏掉一部分相关的笔记。

    我之前没有理解到标签标准化的重要性,就使用了很多标签,感觉用标签来查找笔记时就不太方便。

    怎么做到标准化呢?

    当你要添加新标签时,如果是原来使用过的标签,印象笔记会自动识别出来。

    但如果我要添加的标签原来没有被添加过呢?

    我的笨方法是先建立了一条笔记,把我用过的标签都写在上面,以后要添加新标签时,就先打开这条笔记,看一下有没有类似的标签已被添加过,尽量使用已被添加过的。

    不管怎样,如果你经常使用这些标签,其实它们会不知不觉地印在你脑海里,要用到时就会马上反映出来。

    来个小结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点【建立】:

    1. 建立思维的秩序。你平时需要做的,想要做的,突然闪现的灵感等,都可以先用笔记及时记下来,保证思维是清晰通畅的。
    2. 建立信息的秩序。每天你接触到的大量信息,初步判断后,先保存在第一层收集箱,再定期对它们整理加工,保证信息流不乱窜,整个脑子是清爽的。
    3. 建立个人知识系统。通过建立符合你认知逻辑的笔记本组与笔记本来保存每一条经过加工后的笔记,再给每一条笔记添加标准化的标签,打通整个系统。你会发现这些笔记用得越多,你的知识系统会变得越完善,越有活力,你的创造性就会源源不断。

    做到以上三点,你的知识管理系统基本上就在印象笔记中构建起来了。

    下一篇再讲讲我们可以怎样使用这个知识管理系统,发挥它最强大的功能。


    如果你还没有注册印象笔记,马上行动去注册开通是最明智的选择,扫码直达注册页面:

    用印象笔记构建你的知识管理系统,我将与你在一起努力实现,关注我可了解更多干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印象笔记构建你的知识管理系统(二)整理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cl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