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地理.人文历史有意思中国传统文化
从“二百五”到“二百六十三点半”

从“二百五”到“二百六十三点半”

作者: 山色归读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07:51 被阅读376次

    作者:山色归读 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见文尾。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语言文化源远流长。汉语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的文化瑰宝,在漫长的应用发展进程中越来越丰富多彩。不要说正儿八经的书面语,就说日常生活里表达某人“不太灵光、有点傻”这个场景,同样或差不多意思的各种雅俗共赏的“俚语”或调侃话就琳琅满目,让人称奇。

    当今社会,人们常把说话不正经、办事不靠谱、处世随便、好出洋相、近乎傻瓜的人叫做“二百五”。类似地,各地方也有其他相仿佛的说法,如上海人把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叫“十三点”;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广东人称言行举止不得体、“神经兮兮”的人为“痴线”或“黐线”;北方人则说某人“二”或“二杆子”;湖北人由此引申开来,说这类人“不满”、“差成”(都是指与心智正常的人、“心里有货”的正常人相比较而言);全国很多地方还把不通事理、说话随便、举止轻浮的人叫做“半吊子”,等等。

    关于“二百五”的来源出处,各位方家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与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苏秦相关。相传他从鬼谷子老师那里学成合纵连横之术后,周游列国,成为当时最著名的说客和谋略家。他凭舌辩之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纵约长”,兼佩韩、魏、齐、楚、燕、赵六国相印,使秦人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苏秦威风显赫一时,但是树大招风,也因此招惹了很多仇家和嫉妒他的人。后来他在居留齐国任齐国客卿期间,被人刺杀,齐王大怒,要为苏秦报仇。可就是缉拿不到凶手,后来还是苏秦临死之前献策:让齐王派人把自己的脑袋上割下来,悬挂在城头,并张榜布告:“苏秦是燕国派往齐国的内奸,杀了他的人是功臣,现有黄金千两,速来领赏!”

    榜文一出,立马有四人声称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事不能妄言呀!”四个人一口咬定,千真万确是自己干的。齐王于是问:“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人各分多少?”四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于是“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这个说法前半段苏秦之死基本是史实,后半段让人觉得是“戏说”。

    有历史考据癖的人进一步挖掘,“二百五”与唐朝的长安“行政长官”(京兆尹)有关。京兆尹是当时首都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一职位最早设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所谓京,是极大的意思,后来把首都叫“京城”就是这样来的,“兆”则表示数量众多。定名京兆,显示出一个大国之都的气派与规模宏大。

    相传当时的长安京兆尹权势极大,每次下巡“基层”时伴以庞大的仪仗队伍,就是“谱”摆得很大。最初头前开道的小吏只有一个,官衔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驱赶路边闲人,后来增值配饷,“喝道伍佰”增为二名,但长安的人民群众对此不必要的“摆谱”很不感冒,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呼他们,反而戏虐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是“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根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直到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还有莽撞、无礼、粗鲁之意。

    “段子手”仿佛为了较劲和对钻“历史故纸堆”的不屑,他们拿出了关于“二百五”出处的自有说法。说是早年有个秀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一心只为金榜题名。可是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老大一把年龄连香火延续问题都没有解决。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却不经意地喜得贵子,连添双丁。

    秀才回想自己一生成功和失败的坎坷境遇,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老大叫做“成事”,老二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课子读书,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一天,秀才要出门逛逛,吩咐妻子:我要去集市上散散心,娘子在家督促两个儿子好好写字,“成事”写三百个,“败事”写二百个。秀才赶集回家之后询问两子在家用功读书否?娘子回答:“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这类“段子”说法我们大可以一笑置之。

    其实,关于“二百五”来源于古代的金钱活动的说法似乎更可信一些。我们都知道,金银曾长期在我国历史上作为货币,特别是白银当货币的历史更长。古代人用银子习惯按两划分(后世就有“银两”这个词)。

    一般有钱人家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类似今天我们经常看见银行等单位把硬币一包包地包起来)。当时人们惯称五百两一包的为“一封”,这样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了,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人们灵机一动,称疯疯癫癫的人为“二百五”。

    有认真的人修正了一下,说是确实与金钱有关,但是无关“银两”,而是与古代成串的辅币“制钱”有关。从秦统一全国币制到清末改行机制铜币,外圆内方的铜钱在我国使用时间已长达两千多年。在铸造时为了方便精加工修锉外沿,使其光滑成形,常将铜钱穿在一根棒上,为了在加工时铜钱不在棒上乱转,所以将铜钱的孔心开成方孔,后世就有“孔方兄”之说。

    古人为了计数和携带方便,就用绳子从孔中把钱串起来,一枚钱叫一个大子;一千枚为一贯(或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称一吊。《范进中举》里范进高中后,他岳父胡屠夫“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四五千钱就是四、五吊钱的意思。这样五百钱就是半吊,用半吊不够一吊的数,比喻人的心眼不灵光。

    一些资深赌客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将“二百五”关乎金钱的说法进一步延伸到推牌九这种赌博活动。牌九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或“鳖十”,意即牌九里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什么牌都可以“吃”它,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合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可见人民群众从来不缺乏幽默和想象力。笔者当年上大学时课堂上,一位讲授《工程数学》教授就偶尔戏称头脑不开窍的学生为“二百六十三点半”,开始同学们不知其意,一片愕然。后来经他解释,才实知道这是“二百五”、“十三点”和“半吊子”加起来之和!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关于“二百五”将来还会萌生出更多更新更风趣的说法!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羊三三:您好,我很喜欢您的文字,我愿代表公众号【小羊三三】向您发出约稿函,您可以在公众号首页查看详细约稿事宜,十分期待您的投稿来信。
      • 老都:个人觉得“半疯”说比较靠谱😀
        山色归读:@老都 是啊😂
      • 不可估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都是二百五!
      • 龙潜渊:蠢货!
      • 6598505a3bd0:还有"二杆子"的说法!

      本文标题:从“二百五”到“二百六十三点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mz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