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笔记 | 三叉神经痛的处理方法

作者: 意为七 | 来源:发表于2024-08-14 00:50 被阅读0次

    本文是古法中医针灸班之学习笔记,一方面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脉络、巩固记忆;另一方面便于发扬和传承中医理念和技术,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探讨学习,惠己及人,期待我们一起同行。

    人体总共有12对脑神经,三叉神经就是其中一对(第一支眼神经分支,第二支上颌神经分支,第三支下颌神经分支),也是最粗的一对,其主要作用是将面部的感觉传入大脑。当三叉神经发生异常时,人们会感到一侧面部反复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称为三叉神经痛

    发作常无预兆,每次疼痛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情况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

    一、三叉神经疼痛范围

    症状:疼痛病位—面部,五官。右侧多于左侧,常在上唇、鼻翼、牙龈、口角、舌、唇等处,轻触可激发疼痛发作称为扳机点(痛感传递)。

    二、临床表现

    神经型表现:间歇性炎症型表现:持续性

    三、易患人群

    通常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易患三叉神经痛(比例约为3:2)

    原发性(本症):三叉神经的问题90% 的患者起病年龄大于40 岁,60~70 岁最常见。病因:1.情绪、压力;2.营养不良

    继发性(标症):其他疾病引发而得病,20-40 岁起病(需要考虑引起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如多发性硬化、肿瘤等,脑部,面部及五官炎症)

    四、鉴别诊断

    1.与牙痛的区别:牙痛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

    2.与鼻窦炎的区别: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

    3.与偏头痛的区别: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

    五.调理方法

    方法①:醒脑三针,耳尖上一寸为第一针,上两寸为第二针,上三寸为第三针,以三针附近反应点向太阳穴方向平刺三到四公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可治疗偏头痛、调理耳疾、脑部问题,如缺血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降低,营养不良引起的脑萎缩,脑血栓、脑淤血后期恢复)

    方法②: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疏通阳明经气血

    对侧合谷、曲池(手阳明,多气多血)三阴交、太冲(血穴)

    (合谷、太冲两穴相配为“开四关”,可祛风通络止痛)

    方法③:同侧阳白透丝竹空(眼神经分支),四白透颧髎(上颚分支),夹承浆透地仓(下颚分支)(连接点原理)

    也可治细纹(气血不足)、面斑(淤血内结)、面瘫(气血不足)、面风(热极生风或血虚生风)、面痛(气血瘀阻)、面热(血热)

    面瘫:近端取同侧,远端取对侧

    治本:补肾用太溪和黄精,补肝用太冲

    四个穴位远端治,三个手法近端调,方法②、方法③同时用。


    眼疾通证:合谷、光明、行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针灸笔记 | 三叉神经痛的处理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vq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