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故事211
周景王四年(前541年)正月十五,楚国令尹王子围进入郑国都城,迎娶了公孙段之女,就匆匆赶往虢地,重温宋国弥兵大会上的盟约。
晋国的赵武和宋、鲁、齐、卫、陈、蔡、郑、许各国大夫,都已经先到了。王子围姗姗来迟,派人对晋国说:“楚、晋有盟约在前,这次特意重申交好之意,既不必再立誓书,也不必重复歃血,只要将宋国大会上的旧盟约宣读一遍,让诸侯各国铭记在心就行了。”
晋国大夫祁午一看形势不妙,私下对上卿赵武说:“在宋国的盟会上,楚国先歃血,占了晋国的先。现在楚国令尹王子围不守信用,诸侯们都知道。您要是不加戒备,恐怕又会像在宋国那样吃亏。当年,楚国令尹屈建的信用在诸侯中大名鼎鼎,他尚且欺骗晋国,凌驾在晋国之上,又何况眼前这个极其不守信用的王子围呢?楚国如果再次欺压晋国,那就是晋国的耻辱。您辅佐晋国做盟主,到现在已经七年了,其间两次会合诸侯,三次会合大夫,使齐国、狄人归服,东方诸侯安定,平定秦国造成的动乱,修筑淳于城,军队不劳顿,国家不疲弱,人民不抱怨,诸侯无怨言,上天无大灾,这都是您的功绩。我担心您虽然有了好名声,但毁在这件事上,以耻辱告终。您千万不能不加以戒备。”
赵武说:“我明白你的苦心。不过,在宋国的盟会上,屈建有害人之心,我有爱人之心,这是楚国所以凌驾在晋国之上的原因。如今我还是抱守爱人之心,即使楚国又做出不守信用的事,也不能伤害到我。我将以诚信为本,依此行事。就好比农夫,只要勤于除草培土,即便出现饥荒,也一定丰收。而且,我还听说,能守信用的人不会处在别人的下风,《诗》说:‘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意思是不弄虚作假不害人,很少不被当做典范,这是由于守信用的缘故。只怕我还不能做到这一点。不用担心楚国,它成不了祸患。”
王子围又向赵武提出,用牛羊做祭品,仅宣读旧盟书,然后放在祭品上面。其用意非常明显,不歃血就不能分出先后,也就不打破宋国盟会上确立的楚国的优势地位。赵武对此并不在意,这一切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便爽快地同意了王子围的要求。
三月二十五日是结盟的日期。王子围耀武扬威,使用了国君才有资格享受的仪仗服饰,还让两名卫兵持戈侍立在身旁。
各国大夫看在眼里,私下议论纷纷。
鲁国的叔孙豹说:“楚国公子围的仪仗服饰真华美,已经与国君一样了!”
郑国的子皮说:“他用两名侍卫持戈做前导了!”
蔡国的子家说:“他住在蒲宫,有两名侍卫前导,不也是可以的吗?”
楚国的伯州犁听着不是滋味,觉得有必要替令尹解释一下,就说:“你们别误会。这次出行前求了我们国君,这是得到允许才借来使用的。”
郑国的使臣子羽冷冷地说:“恐怕借了,就不会再还了!”
伯州犁很生气,呛了他一句:“你还是去担心你们郑国的公孙黑吧,小心他违命作乱。”
子羽反唇相讥道:“不劳您操心。楚国该当继承人的王子弃疾还在,轮不到王子围。借了不还,你难道不担心吗?”
齐国的国弱在一旁煽风点火,说:“我替王子围和伯州犁这二位担忧啊!”
陈国的公子招说:“不担忧又怎么能办成事?不过这二位,现在倒是春风得意得很。”
卫国的齐恶说:“如果他们事先知道,就算有危险也能化解吧?”
宋国的向戌没有附和他们,一本正经地说:“大国发布命令,小国恭敬地听命。我只知道恭敬地听命。”
晋国的乐王鲋同样不搭理他们,言不由衷地说:“《小旻》最后一章说得好,‘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驶得万年船,我就照着它来做。”
盟誓按部就班举行。
会后,郑国的子羽悄悄对子皮说:“鲁国叔孙豹说话委婉恰当,宋国向戌简明而合乎礼,乐王鲋自爱而尊重别人,您和子家说话得体,都可以保全爵禄世代不衰。齐、卫、陈三国大夫,也许将要遭受祸患了吧?国弱替别人担忧,公子招以高兴代替忧虑,齐恶虽忧虑却还没意识到危害。与自己无关却忧虑,该忧虑反而高兴,有忧虑却没意识到危害,这些都会导致忧患。这三位大夫有了招来忧患的先兆,忧虑能不到来吗?听其言,观其行,他们一说话,我就能预知结局了。”
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与盟会倡导的息兵休战主旨很不和谐。莒国人十万火急地向盟会报告,鲁国季孙宿攻打莒国,夺取了郓城。王子围便对赵武说:“重温旧盟还没结束,鲁国却攻打莒国,亵渎盟约,请把鲁国的使者叔孙豹杀掉。”
晋国乐王鲋一看有机可乘,想向叔孙豹索取财物,然后再为他向赵武说情。乐王鲋暗中派人向叔孙豹索要他的腰带,谁知叔孙豹不肯给。
梁其胫赶紧劝叔孙豹说:“财物是用来防身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何必舍不得呢?”
叔孙豹说:“诸侯相会,是为了保卫国家。如果我通过贿赂免除自身灾难,鲁国一定会被进攻。这是为鲁国带来祸患,谈得上什么卫国?之所以要有围墙,是为了阻挡坏人的入侵。墙有裂缝损坏,这是谁的过错呢?为保卫国家,反而使它受到攻击,我的罪过就更大了。虽然季孙宿这事做得不对,但鲁国有什么罪?叔孙出使,季孙守国,长久以来都是这样操作的,我又能去抱怨谁呢?不过乐王鲋贪财,我不给,他一定不会罢休。”
叔孙豹于是召见来使,从下裙上扯裂一块丝帛递给他,说:“拿这个去吧,我身上的腰带恐怕太窄了。”
赵武对叔孙豹一向有好感,得知了这件事,便说:“身临祸患而不忘国家,这是忠;临难而不放弃职守,这是信;为国考虑而忘死,这是贞;考虑问题从这三样出发,这是义。一个人有了这四种优点,又怎么可以被杀呢?”
赵武于是为他向楚国求情,对王子围说:“鲁国虽然有罪,但他的使者不避祸难,对贵国毕恭毕敬,遵从命令。您如果赦免了他,可以用来劝勉您的左右。如果您的官员在国内不躲避困难,在国外不逃避祸难,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忧患的产生,在于遇到麻烦而不去解决,碰到祸难而不能坚守。不安抚贤能的人,又有谁会听从您?鲁国叔孙豹可以算是贤能了,请赦免他,以安抚贤能者。您召集诸侯聚会而赦免有罪的,又奖励贤能的,诸侯有谁会不心悦诚服归顺楚国,视远方的楚国为近邻?”
赵武看王子围板着的脸似乎舒坦了,又接着说:“边境上的城邑,时而归这国,时而归那国,哪有固定不变的?尽管古代三王五伯颁发了政令,划定了疆界,又设置官员防守,记载在法令上,越境就有刑罚,还依然常常发生改变。自从诸侯竞相扩张,交替主持盟会,哪里又能一成不变呢?关注大事,忽略小事,这就足以充当盟主,哪用得着去计较那些小事?边境被侵占,哪一个国家没有?主持盟会的,有谁能处理?吴、濮之间要是进犯楚国,楚国的大夫们岂会顾及盟约?莒国疆界的事,楚国不去过问,让诸侯们不必劳烦出兵,不也是一件好事吗?莒、鲁争夺郓城,已经很长时间了。如果对他们的国家没有大的危害,大可不必去庇护。赦免善人,免除烦劳,请您好好考虑一下吧!”在赵武的坚持下,王子围终于松口,赦免了叔孙豹。
晚上,王子围设置享礼,宴请赵武,席间赋《大明》第一章,“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借歌颂文王之德名扬天下,用来炫耀自己。
赵武赋《小宛》第二章,“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暗指君臣如果纵欲骄奢,失仪败德,将致灭亡。
宴会结束后,赵武私下和叔向议论说:“楚国的令尹自以为是国君了,你认为怎么样?”
叔向回答说:“楚王弱,令尹强,大概会成功吧!不过,即使能成功,也不会善终。”
赵武问:“为什么?”
叔向回答说:“倚强凌弱而心安理得,强大者就不合道义。不合道义而强大,一定很快灭亡。令尹当了楚王,必然要谋求诸侯的拥护。晋国实力比以前弱了,诸侯将会投靠楚国。楚国获得诸侯的拥护,一定更加暴虐。人民无法承受,怎么能够善终?用强力取得君位,以不义而获取胜利,势必会将荒淫暴虐作为治国之道,这是不可能长久的!”
本故事基于《东周列国志》《左传》进行编写,原创作品,持续推出。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