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少儿英语外语学习语言·翻译
语言习得关键期:英语是否学得越早越好?

语言习得关键期:英语是否学得越早越好?

作者: 破砚晴窗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11:28 被阅读128次
    语言习得关键期:英语是否学得越早越好?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从怀孕时的胎教,到哺乳期的熏陶,再到学龄前的启蒙,可谓处处用心,丝丝入扣,决不允许“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如此焦虑,大可以“无为而治”,放任孩子自由地成长与玩耍,常以“熊孩子”的“快乐童年”自我标榜,引以为豪。

    孰优孰劣,尚存争议,大抵只能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然而,搁置争议不谈,具体到英语学习,令人深思的问题是:孩子学英语是否越早越好?是否存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或临界期?如果存在,是几岁到几岁?

    什么是语言习得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或临界期(critical period),简称CP,是指在人类成长发育的某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学习一门语言。这一概念最初用来分析第一语言的习得,后来也逐渐被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问题的研究。

    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和Roberts,他们认为大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失去可塑性。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Lenneberg在《语言的生物学基础》一书中率先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岁左右)之前,由于受大脑中语言习得机制的影响,能够轻松自然地习得语言。这个时期大脑的两个半球同时参与了语言的学习,所理解和输出语言就变得更加容易。但是过了青春期,许多人的大脑侧化,神经系统失去弹性,儿童语言习得机制慢慢失去作用,学习起语言也越发困难。在关键期内,生理因素发挥作用,儿童自然地与语言环境接触,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会自然而然的习得语言,习得很容易。一旦错过了关键期,语言的习得能力就会受限,语言学习的效率也会相应地大打折扣。

    为什么存在语言习得关键期?

    对于关键期为何存在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

    (1) 侧化说。该理论认为,大脑侧化完成之前,大脑两半球是均势的,存在两个语言区域,左右半球各一个,左半球用于储存母语,右半球用于接受第二语言,但是随着大脑各个组织功能专门化的完成,右脑中功能相对较弱的语言区消失,因而二语学习遇到困难。也有一种理论认为,人出生后随着大脑功能的侧化,关键期过后语言学习所必需的某些脑神经组织失去灵活性。

    (2) 普遍语法说。Chomsky认为,人具有习得语言的先天能力即普遍语法(UG,universal grammar)。普遍语法包括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具有普遍性,适用于各种语言,同时又具有灵活性,允许不同的语言在一定范围内有些差异。当儿童接收一定数量的语言输入后,就会利用普遍语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并从中概括出具体语言的语法规则;利用这些语法规则,儿童就学会了各种具体的语言。一种观点认为,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人类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就不再起作用(no longer available),因此人们只有依靠效率较低的类似于问题解决的认知机制学习语言,这样语言学习的效率大大降低。

    (3) 物种进化论角度。James Hurford 和Simon Kirby认为,语言习得关键期在青春期开始之前终结,语言学习能力在生育年龄到来时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他们认为,在性发育和生育开始前学习语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习得语言。

    Krashen等人虽然一度反对关键期假设,但最终也不得不承认“初始速度”和“最终水平”之间的差异。他们撰文指出,尽管成年学习者也许在二语词法与句法的习得方面开始具有优势,初始速度较快,但研究结果表明,二语的最终水平随开始学习的年龄大小逐渐呈现负相关。

    支持关键期假说的证据还来自神经语言学研究与心理学研究。

    神经语言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大脑中不同部位得到表征和存储。例如,功能磁共振造影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脑后部语言各个区域内,皮质中控制第一和第二语言功能的某些位置,对较晚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人而言,是不重合的;相反,对较早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母语和第二语言在大脑皮质相同区域中得到表征。行为和功能磁共振造影研究表明,语言功能的神经表征由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早晚有别,而表现出不同的效果。行为、电生理和功能磁共振造影等方面趋于一致的研究结果似乎表明,掌管语言加工的某些神经子系统甚至在童年早期就受到成熟变化的制约,影响在青春期后开始的第二语言学习。

    心理学从工作记忆容量发展的角度做出了阐释。语言习得量变曲线理论认为,语言的累积学习和资源的不断扩大(工作记忆)之间有密切联系,若要每一阶段的语言学习都获得成功,必须成功地完成前一阶段的学习,学习机制所依赖的资源必须得到扩大,使之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与语言相关的工作记忆的成熟与年龄和语言输入紧密相关。工作记忆的扩大在幼儿早期是由语言接触引发的,而在稍晚的时候则是由年龄带来的。这意味着,开始接触语言时间如延误不很长,便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在童年期,工作记忆的扩大可以适当地等待一段时间,儿童学习语言开始的时间可以略晚一些。然而,如果延误时间过长,结果便不堪设想。

    除了这些支持证据以外,从各种角度和程度证实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真实案例也很多。

    最常引用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他12岁才移民到美国,所以讲起英语来带浓厚的德语口音,而比他小两岁的弟弟却没有德语口音。

    Oyama曾调查了60名移居美国的意大利人。他们于6至20岁之间到达美国,并已在美国居住了5至18年。研究结果发现只有12岁之前到达美国的人讲起话来更像美国人的口音,而在美国居住的时间长短对口音影响则不大。

    Johnson和Newport曾进行了一项抽查研究,他们把46名在不同年龄段开始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和朝鲜人进行对比。经过研究,他们发现,年龄是决定参加者能否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他们把那些在13岁至15岁就开始学习英语的人与那些在17岁至30岁来美国的人作一比较,发现在15岁之前,特别是在10岁之前在学习外语的能力方面几乎没有因人而异的情况,而年龄较大的学习者,由于缺少像说本国语那样的能力,个人所达到的目标就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语言习得关键期存在于何时?

    对于关键期存在于何时这一问题,学者们意见并不统一。

    Penfield和Roberts认为是自出生至9岁;Lenneberg(1967)认为是2岁到青春期;Molfese(1977)认为语音习得关键期至1岁结束;Seliger(1978)认为语音习得关期至青春期结束;Diller(1981)认为语音习得关键期是6至8岁;Scovel(1988)认为语音习得关键期至12岁结束;Johnson和Newport(1989,1991)认为是15岁前;Pinker(1995)认为是6岁至青春期结束;Ruben(1997)认为语音习得关键期是出生后6个月至1岁,句法习得关键期至4岁结束,语义习得关键期至15岁或16岁结束。关键期的确切起止时间至今仍然莫衷一是,存在争议。

    对语言习得关键期起始年龄这一引人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虽然无法确定精确的起始年龄,但大体上应该在学前教育晚期至小学低年级阶段,终止时间大约在10-12岁左右,不超过15岁。美国语言学家Larsen-Freeman和Long也曾提出相类似的看法:“不论对(语言习得)关键期或敏感期最后作出何种解释,已有文献证实二语习得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这就表明:如果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接近本族语水平,那么在所有可行的地方,外语课程应该从小学开始。”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习得极可能存在关键期。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相对青少年和成人具有不可逆的优势。但是,从母语和第二语言的重要性角度而言,第二语言并非学得越早越好,而应该在初步掌握母语而母语又不足以强大到排斥第二语言时,加入第二语言的学习。其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大体区间在4-12岁之间,最晚不超过15岁。当然,年龄并非语言习得的唯一影响因素,语言输入质量与数量、习得模式、学习者勤奋程度、认知能力、学习环境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言习得关键期:英语是否学得越早越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no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