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观赏过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样,摄影风格与OST如同梦境童话,人物与情节却又如此虐心的电影。矛盾对立中,充满了戏谑和讽刺的意味,尤其是结尾处,屡次跌倒、放弃人生多年的松子重燃最后一次面对生活的勇气时,居然被几个熊孩子嬉笑着打死,真可谓首尾呼应,悲惨人生始于中学生、终于中学生,而这一次,她再也没有机会站起来笑对人生。
星空草坪间的松子踉跄前行,奋力一搏未成后悄无声息地死去,可以说松子的一生就是如此往复着度过的。终了时,在褴褛破碎的衣衫盖着的脏臭尸体旁,绽开了成片的花朵,以此赞美她顽强的生命力和勇气,给予观影者慰藉。
你看,她是那个怀揣着能原谅不可原谅之人的大爱,尽管伤痕累累、仍带着光芒万丈爬向天梯的上帝。电影结束了,导演在电影末尾处安置了梁祝化蝶般凄美的画面,将松子可敬可爱的一面拿出来供奉。
然而幻想中貌似阖家欢乐、烟消云散的场景并不能中和掉我对松子的一声哀叹。我们不该忘却,其失败的人生、悲惨的遭遇、可恨的环境。现实中的“松子”们不在少数,她的自卑、回避型人格、逆来顺受,我也多少能在自己的身上寻到影子。同样生而为人,仍不得不在故事之外、现实之中,继续自我救赎。
松子的悲惨遭遇,究其原因,在于童年缺爱导致的性格缺陷。我3岁父母离婚,由祖父母养大,而祖父又性情冷漠、暴戾,时常做出令人伤心的举动。作为“同类”,对松子的心理感同身受。
父亲偏袒身体羸弱的妹妹而对她缺乏关爱,使其为了博父亲一笑竟要卑微地做鬼脸“恳求”才行,以致留下了阴影,情急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摆出鬼脸。童年时获得的积极反馈太少,导致了松子在获取爱时显得无比卑微,即使男友暴力、无能她也逆来顺受,然后默默地念叨“总比一个人好”。
曾经有一个老师这样描述我:一件微小的事就能让你幸福感爆棚。她说的很准确,而这个特质就是因为小时候无论怎么做,总是得不到家长正向的反馈。比如主动早起锻炼身体后,得到的评价是“瞧你那熊样,跑的也不快、体力也不好,我看当不了运动员!”。诸如此类的冷言冷语在日常比比皆是,每一句就像一根针刺入肌肤,虽然疼的不重,却让你只能闷不吭声地承受。久而久之,当你满身遍布针刺如刺猬时,便学会了自我封闭与保护,甚至在无意间开始抵抗、刺痛试图接近你的人。
因为收获的正向反馈太少,松子在向人索取时不仅卑微,还异常重视且谨慎。胖的不成人样的松子,给鲜肉偶像写下有一本书那么厚的信,字里行间花费了身上仅存的力气和精力,虽日夜翘盼回音却被忽视,这对她的打击是极大的。在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视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这种环境下,从小就得不到爱的松子更加习惯不向他人索取、且默默付出,所以每一次对爱的索取都带着她全身心的期盼,这就是为什么一封回信显得如此重要。
想想你身边总有人不愿意过生日,不敢组织一个庆生聚会,就是因为ta担心一旦在应该被祝福、关爱的日子一无所获,心灵会受到巨创,干脆不提此事,不给自己有所期盼的机会。
长期压抑使人自卑软弱,不敢表达出心中所想,逐渐变得不愿与人沟通。松子不敢凌然审问偷钱的学生,而是自掏腰包息事宁人,然后一边责备自己无能、一边让事情滚雪球般越来越糟糕,是不是像极了被发惯了好人卡、在职场上不敢说话的你?与人沟通时总是语无伦次,事后才回过味来说错了话;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时,紧张的让ta觉得这人像个怪胎;渐渐地,你真的变成了“怪人”,独处、自闭成了心理舒适区。锁闭自己,同时逃避选择,那个最终被她杀死的男人邀请她合伙时,她对此已全然无所谓,既然邀请了,就跟着走吧。
松子遇上的每一个男人,都让她显示出对爱近乎病态的渴望以及恨不得为之奉献一切的态度。另一点是,无论何种情境,她总展现出超强的忍耐力。长期压抑的结果就是这样,让人走向极端,要么扭曲疯狂,要么一潭死寂。
无数次的极端偏执,像解不开的死循环,让松子把自己送上了死路,竟留下“生而为人,对不起”的绝唱。
唏嘘不已。
自卑者多少也或曾有过类似的想法吧,活得失败、命途多舛、得不到爱,真是对不齐这个光鲜亮丽的世界呢。不少人也曾像松子一样,试图奋力挣脱过,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吧?实话实说,松子不甘于混沌的顽强精神已经远超常人了,还是没有跳出悲剧的归宿。同样生而为人,我们又能怎样呢?
如此大的话题,难道要用“勇敢地去爱,去恨,去奔跑”这种不负责的话来结尾吗?你我都懂,鸡汤可暖身,却治不了病。家庭与童年是一生难以走出的症结,就像你身上的那些针刺,扎进去易,若一把拔出来这人可能就废了。
我能做的,只是一边承认那些针刺的存在,尽量不逃避它,将那些特有的经历转化成柔软的力量,把那些硬邦邦的、不近人情的东西融化;一边重塑一个坚硬的自己,在擅长的领域用知识和能力培养自信,形成关键时刻足以对抗不公的能量,避免卑微地依赖他人。
我从不避讳双重人格,它让我更加珍惜自己,并且足以立世。
生而为人,当自尊自爱。不断改善自己吧,你我其实都深悉自己缺少什么,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