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蔚莹
贾元春,贾府四姐妹之首,长姐的身份意味着她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元春十几岁便入了官,直到二十三四岁被封为贤德妃,为家族带来无限荣耀,成为贾府最大的靠山。
我认为贤德二字形容元春是贴切的。贤德,贤孝才德。首先,对待家人如宝玉,元春在他三四岁时,便教他读书识字,做到了长姐如母。入宫后,又常常带信告诉父母对宝玉好生扶养,严加管教,对这位弟弟她极尽怜爱之情。在一个女子最好的年纪被送入“吃人不吐骨头”深宫,失去自由,终日困在她所说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元春并非不怨,从她省亲时在私室说一句就哭一句,便可探知她的心酸,只是她明白自己是家族兴盛的希望,更不能辜负贾母,父母的教养之恩。因此审时度势,把握机会,渐渐从女史做到贤德妃。对于家人,她是可亲又是可敬的,是怜爱小辈的大姐姐,是孝顺懂事的长女。
对于贾府所筑的省亲别院,她眼见其豪华,却不被风光迷了眼睛,而是发现贾府奢华靡费的问题,并多次劝告。她这种恪守本心,不沉迷于荣华富贵的贤良品性或许也是她能升得高位的重要原因。
元春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是按照封建规范培养出来的标准的贵女,她知书达礼,恪守道德。她能在宫中身居高位,想必也是深谙宫廷相处之道,颇有城府心机。从她游大观园的言行举止中,也可以看出她颇具才华。
只可惜如此贤德的女子,在大观园省亲后,犹如昙花,花夜开晨即萎谢。在续书中她抱病而亡,书中写到“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寒气,勾起旧病。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元春之死让人感觉像是得了富贵病一般,非常突然。总感觉在元春这个角色的结局上有些遗憾,同时我也更支持她死于政治和宫廷争斗的说法,因为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她的出场和退场必有其重要之处,因而“元春之死”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谜题。
元春在书中着墨不多,但对贾府的贡献却可以说是最大的,她个人的命运起伏也与贾府的兴盛衰败紧密相连。昙花一现也可以描述贾府的兴盛。
元春的一生也大多应验判词所云: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昙花一现——简评元春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