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元730年的春天,冬天还不甘心就这样溜走,依然春寒料峭,但鸟儿的鸣湫声已不绝于耳,空气也不似冬天那样轻薄,因混合着早开的桃花变得醇厚。
在河南巩县的一座大宅子里,一位又瘦又高的年轻人正在匆匆赶往父亲的书房。他穿着一袭蓝色圆领长袍,宽衣大袖,系着腰带,脚穿乌皮靴,走起路来意气风发。他就是年轻的杜甫。
杜甫的父亲——杜闲正在书房里写毛笔字。房间朝阳,宽敞明亮,木质窗户雕刻着精美的镂空花纹,正对面一张长方檀木桌上文房四宝一应俱全。进门靠左摆放着一个画着梅兰竹菊的四扇屏风,右边靠墙挂着字画意境悠远,屋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墨香。
杜甫年幼时母亲崔氏就去世了,他从小跟父亲和姑母一起长大,祖父杜审言也是很有名的诗人。杜甫在书香之家,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秉承了祖父的基因,七岁时便能作诗,长大后在当地小有名气,举手投足中也有股诗人的儒雅之风。
他走进书房上前躬身施礼:“父亲找我有事?”
杜闲说:“有件事要和你谈一谈。”说着便放下笔坐下,端起桌上的一碗茶,继续说:“你已满十八岁了,平日里与朋友吟诗作对,虽然有些文采,但为长久考虑,还要准备参加进士考试,谋个官职,为以后成家立业做打算。”
杜甫听了眉毛轻扬,不以为然地说:“科举考试内容刻板,程序复杂,要考中不是看个人才华,而是看文章有没有投主考官的喜好。写文章作诗要抒发真情实感,我不想靠投合他人趣味写文章来谋得官职。”
父亲刚把拿到嘴边的茶杯又重重地放在桌上,说:“难不成要考官看你的喜好来考么?那你不参加考试,打算干什么?就这样在家里闲坐么?”
杜甫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去游学,去外面走走看看,交些朋友,增长见识。”
杜闲轻轻地摇摇头,说:“现在是有很多人去游学,但是即使游学归来,没有人推荐也是很难有出路的。考试中举才是更快捷的报效国家的途径啊。”
“父亲,男儿志在四方,不出去看看世界,岂不枉来世上一遭?”杜甫激动地说。
“你以为外面的世界都是为你准备好的阳关大道吗?没有那么容易!初出茅庐,年少轻狂。”杜闲说着,看见杜甫被自己的想法兴奋着,他说什么也听不进去,便挥挥手说:“你已经长大了,我的话你好好考虑一下。”
杜甫作揖向父亲拜别,走出了书房。
杜闲望着儿子的背影,其实对这个儿子他是疼爱有加,有很高的期望的。从小没有母亲跟着姑母长大,他在外地做官也没有多少时间管他。所以没有上过学馆,从小贪玩,虽然诗写得好,但这不足以通过进士的选拔,这次想让他去准备一段时间参加考试,谁知儿子竟不愿意。
第二天,仆人匆匆忙忙来禀告杜闲:杜甫留下了一封信,离家出走了。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