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把旅行形容成出走,他说,人生需要出走。
因为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变得“僵化”与“麻木不仁”。
旅行不只是看,更是找到自己内在最美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不外乎一个鲜活有趣的灵魂。
01
蒋勋曾讲过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让我感触颇深。
他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遇见一个苏格兰小孩,这个小孩只有14岁,却敢于拿着扫厕所一个学期所攒下的钱,来到欧洲旅行。钱花光了也不急不恼,到大街上吹苏格兰风笛,然后再继续下一趟旅行。
试想,有多少成年人每天喊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然而始终停留在“想”上面,走不出去。这个小孩却做到了。
我被他所展现出来的生命力所感动,这样的生命力跟年龄无关,与岁月无染。
只要保持着这样的勇气和意志继续出走,无论过了多久归来,都仍是少年,仍然拥有年轻鲜活的灵魂。
02
心放得下世界,魂才真正归隐天地。
一个人能说出这样温暖而富有力量的话,不一定读过万卷书,却一定行过万里路,才能将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入生命中,成就自由、坦荡、快乐的灵魂。
这个人就是江一燕,一个洒脱自由、心有乾坤的流浪女孩。
一部相机,一个背包,说走就走是江一燕的常态。她见识过数万动物大迁徙的震撼画面,拥抱过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白犀牛,看过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完美和不完美。
她在旅行中感知到了生命的坚韧与脆弱,内心被触动,写下了“你也许只是给了小小的一点爱,却可以填满他们的整个世界”这种温暖人心的句子。
以前,江一燕每天的时间被工作挤满,她感叹工作的无奈和生活的无趣。如今,当她见识过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之后,她说:
“我现在不会刻意改变自己的步调,我宁肯像一个爬行动物,一步一步慢慢的向前爬,可能每一步走的很慢,但我很踏实,内心也很平静。”
活得踏实、温暖、不急不躁,这是旅行阅历带给江一燕的精神财富。
把旅程中的经历交给时光,终会遇见答案。
生活,何必着急呢?
03
毕淑敏在《蓝色天堂》里说:
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
简言之,看过了不同,才能接受不同,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走出去,外面广阔的天地和多元的文化,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个人看待生活的方式。
眼界决定境界。境界高了,灵魂便有了香气。
当你眼界开阔了,心胸宽广了,便不会一直对生活中的琐碎斤斤计较,而是将有限的时间花在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毕竟,看过了大千世界的起起落落,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释怀的呢?
一样东西被搁置久了,便会蒙尘,变得晦暗。
灵魂亦是如此。人一旦囿于千篇一律的生活,灵魂将变得麻木,死气沉沉。
当你觉得自己的灵魂不再鲜活如初,便是该出走的时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