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是部悬疑佳作,但本文不做剧透分析)
周末与家中的小朋友,一起看了《致命ID》。
他周五期中考结束,原想着看个喜剧片来解压,最后从同学那里打听到了《致命ID》。我提醒他这个片子有一点点小恐怖,其实那一点点也是我违心加上的,但我还希望他能尽早欣赏到这部影片的精彩。
同同估计听出了我之一点点,不会是一点点,有些后悔,但还是硬着头皮说看,谁让他同学说它经典呢。
这个片子我是看过一遍的,前半部有密室杀人、侦探、恐怖、灵异的梗,那不是这部影片的精彩所在,但那却是这部影片需要翻越的高山。
电影开篇是一个心理医生在听病人的口述录音,导演用快速跳跃剪切的形式介绍了病人的基本情况。之所以快速跳跃,导演也知道观众刚进入影片正是一头雾水,导演只是好心地为我们再加泼上一头雾水。之所以跳跃剪切,是因为那些琐碎中包含着影片的重要信息,这些都是要在片中、甚至片尾炸雷的重要伏笔。只是我们往往会在片头的一头雾水里,把它们忽略了。如果炸雷时您还一头雾水呢,那这片就基本要被定性为烂片了,所以为了挽救它的烂片命,我觉得有必要在入文时做个小交代。
病人名叫麦肯.芮弗斯,母亲是个J女,他也不知自己的老爸是谁。芮弗斯童年时经常被母亲遗弃在一个汽车旅店,并在那里遭受虐待。长大后的1998年5月10日,他在一所公寓里杀害了6个人。
你得记住这个人芮弗斯因此案被判处极刑,就在执行的前夜,好心的心理医生找到了能为他脱**罪的证据,并连夜要求法**庭召开听**证**会。这么罪大恶极还有人想着为他脱罪,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辛普森案。只是这位医生的好心绝对不是为了金钱,而应是圣母心泛滥。
《致命ID》是詹姆斯.曼高德执导,迈克尔·库尼编剧,于2003年上映的美国影片。这是一部成本仅有2800万美元的小成本制作影片,整个演员团队里没有什么我们熟悉的流量明星,而整个拍摄场景,基本就在那个简陋的汽车旅馆。再有的成本或许就是雨了,詹姆斯·曼高德让那个旅馆“下了40天“的暴雨,为了防止演员淋雨感冒,贴心暖男的暴雨是用温水制造的,当然,这也是成本。
《致命ID》上映首周就以1700万美元的成绩,登上北美票房No.1。上映至今已突破九千万美元,这对一部小成本影片来讲,已经是很难得的佳绩了。这部影片豆瓣评分8.9,也是非常之高的,它在豆瓣Top250排名榜中名列第92位,这是个什么样的位置......个人觉得,这是个可以影史留名的位置。而它制胜的原因,就在于迈克尔·库尼的剧本,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长中,将惊悚、悬疑、反转玩到了,让人大呼过瘾的极致。
雨夜中的汽车旅馆好了,我们还是紧跟着恍惚切换的镜头,一起进入到那个汽车旅馆中的惊悚雨夜吧。
由于不同的原因,有十位旅客先后进到那个汽车旅馆,再加上冒牌的旅馆老板,这里就有了11人。又由于这个雨夜中的暴雨,周边交通业已终断,一个阿加莎式的密室就这样完美形成了,如无意外的话,谋杀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果然,谋杀开始,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旅客相继殒命,场面惊悚,现场血腥,余者慌张,大家瞬间都成了嫌疑犯。还好现场有曾做个警C的出租司机和凶犯假扮的假警C,这二位有进行侦破的经验和义务,场外观众也追逐着犯罪痕迹瞬间变身为神探波罗和柯南。
而当一个个重大嫌犯落网后,连环杀人并未停止,电影似乎在向着《电锯惊魂》一样的杀人游戏方向发展。如果江户川乱步那样的本格推理,都所不能完美解释的完美杀人,那么这影片就只能朝着《闪灵》一样的,更为黑暗诡异的灵异方向发展了。一个无意间,剩下的四个人发现了一个灵异的现实,他们居然都有同一个生日,5月10日(诸位看客还记得这个日子吗)。只是这个发现,没有给他们带来惊喜,而只有更恐怖的惊吓。
他们还发现,每个死者身边都有一个旅馆房间的号码牌,只这些号码牌显然又不能与各自所住的房间对应,而更像是死亡顺序的记录。
它是,死亡的倒计时。
看到这里时,波开始了她的抱怨,“你们不该在这个周末的晚饭时间,看这样血色呼啦的电影”。不过同同倒来了精神头,恐怖片就有这样的魔力,当你经历了恐怖,你就不再惧怕恐怖了,你更会期盼着那个结果。
我说不剧透,就不剧透,因为没什么可剧透的,因为恐怖是不需要逻辑的,它只需要一个结果。为什么许多恐怖片最后都烂掉,就是它们张开恐怖的血盆大口之后,却没法给自己一个与那种恐怖感相等高的完美结局。
其实所有的密室杀人、恐怖、惊悚、悬疑、侦探、灵异都是幻像,所谓“色不异空”就是这个禅理。如这部影片以这样的幻像结束,那它也不过是密室杀人、恐怖、惊悚、悬疑、侦探、灵异之类的烂片子。前边说过,这部影片豆瓣评分8.9,那是相当高的分数,它在豆瓣TOP250中排名92,那也是相当有地位的,那,它会给自己一个怎么的收场呢?
在一个又一个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惊悚过后,导演詹姆斯.曼高德估计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突然就不想玩了,他要停下来考虑一下,他要换个思路,他想进入伟大。
那片子果真就在那个时间点,随着导演的指挥棒停了下来,那个时间,应正是影片的正中。就像一艘经历风暴的巨轮,穿过一个又一个排天巨浪后,突然进入到一个平静的水域,船上惊慌的人们抬起头来,都能看到美丽灿烂的星空。
但,有经验的船长会知道,那只是个风暴眼。与你刚刚经历的苦难相比,剩下的苦难是会让你感到绝望的,因为它的终极是末日。
约翰.库萨克和阿曼达·皮特我跟同同说,你前边看到的种种烂梗就此结束了,这部影片,开始伟大了。
同同也看过许多这样的电影了,他因而老成地对我预言,“我猜这个片子里的人们,除了一个幸存者,其他都得死”。我看过这个影片,因而惊诧他的判断力。
我问他,“那个人是谁?”
他说,“那个孩子。”
我再问波。
花痴的波说,“那个司机。”
司机是大帅哥约翰.库萨克所扮演的艾德.达科塔。我们更熟悉的库萨克主演的影片,或许应是六年以后上映的灾难巨片《2012》。我搜索了一下约翰.库萨克的演艺经历,自2003年主演《致命ID》之后,他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开始在恐怖、灾难、悬疑、惊悚这一类型影片的路上狂奔,最终在《乌鸦》中完全蜕变为连环杀手。
这部影片的女主是阿曼达·皮特,她曼妙姣好的身材或许是那个恐怖黑夜里的唯一靓点。不知是不是在ID中结下了缘份,她也参演了《2012》,并在其中扮演男主约翰.库萨克的妻子。
那个孩子再回到詹姆斯·曼高德的身旁,他在平静中,开启了影片的另一条线索。
还记得影片开始时,快速跳跃剪切出的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的一头雾水吗?心理医生马利克为了给自己的病人麦肯·芮弗斯脱罪而安排了一场听**证**会。这里由此开启了另一场风暴,那是连波都不愿拒绝的头脑风暴,其后影片开始翻盘之前的所有结局。
我还是那句话,这是部悬疑电影,但我洋洋洒洒写下这些却不会去剧透。因为,那个故事本身没有意义。“色既是空”,我没有想到一部西方的影片,能快速带我们领悟到这一高深的禅理。当你见到了它后边的“空”,你或许就不会再去纠结它前边的种种“色相”了,因为那都是假的,那都是导演制造出来的幻象。
但它却是需要你拿出勇气去攀登的高山,去穿越的大海,只有登上了,你才会发现它的低矮,只有穿过去了,你才会发现它不值一提。
最终,影片还是不出意外地带我们走上了希区柯克所惯常使用的精神分析的道路。但它不止带你去面对精神病人,还要带你走进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麦肯.芮弗斯就是这样的一位精神病人,他头脑中有着多重人格。他的心理医生运用高超的医术,让他的各种人格完成了一次,犹如《鱿鱼游戏》般的生存游戏,有且只能有一个胜利者,能逃出生天。
马利克医生治疗方案很成功,麦肯·芮弗斯的多重人格确实在消失,但他不知道的是,那些消失,都伴随着恐怖的杀戮。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人的意识是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我粗浅的理解中先忽略卡在中间的前意识,只说意识和潜意识。前者是我们的表层意识,当下面对社会所具有的种种意识总和;后者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意识,只是当下它们被压抑下去了。
弗氏的意识理论总会被人拿冰山来做喻,意识是浮出海面的冰山,潜意识是沉在海中的冰山。与沉在海面下的冰山相比,露出的部分或许不过十分之一。
想想那些过去,我们是不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一个又一个人格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似乎是在润物细无声地发生着,但那些倒下去的人格真的就死去了吗?我自小就有着做个大作家的梦想,我如今的生活轨迹,已经与那个梦相去甚远了,但我的那个作家人格真的死去了吗?
那些人格没有死去,他们只是沉没到了深邃、黑暗、无垠到恐怖的潜意识中。如果有一天,他们被从那片黑暗世界中唤醒,争先恐后地爬上光明的冰山之尖,那该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呢?
我希望在那个光明之巅上,能成就最初的梦想,就如我之作家梦,就如大美女阿曼达所饰演的帕瑞丝.内华达,所念念不忘的橘子园,那里有火辣的身材和平静的生活。
但我也知道重案在身,第二天就要被处死的胖子麦肯·芮弗斯,也绝非善类。尽管马利克医生连夜叫起大法官,端出10个人格的离奇猜想来为他辩解。他认为最终四个主要人格会绝情互杀,并希望最善良、最美好的人格能留下来。
最后的结果也确实如此,医生成功了,他给麦肯·芮弗斯成功脱罪。不过他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他兢兢业业地分析出了会说话的十个人格,却忽视了不会说话的第十一个人格。他的错误是致命的,这或许也是片名《致命ID》的由来,他也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胖子你认为你会在人性的深处看到什么?
我不敢去想象,因而望向那里,都感到恐怖。就如尼采所说的,“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马利克医生希望一个”好“的人格能穿过黑暗丛林最后逃出生天,先不说屠龙者是否会变成恶龙,单说他对于“好人”的定义是否就过于天真呢?
何为“好”,这是一个太广阔的话题,但我想,“好”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具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应该服从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好人,是被社会规训出来的,至少在这个社会上,你不喜欢某个人,可以通过交流去喜欢他,可以通过远离去躲避他,但不应拿出刀来去消灭他,这便是文明最基本的准则。马利克医生“凝视深渊”,他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可以成为救世主,但结果却被自己释放出的黑暗给反噬,真正做到了屠龙者死于屠龙刀下。是因为他没有发现那最后一个人格吗?我觉得是因为,他不懂得束缚。
要成为好人,首先要学会的不是该做什么,而应是不该做什么。
而这部始终在雨夜中进行的暗黑影片,原本已走出了黑暗,走进了阳光,但因这个致命的错误,而又被一锄头掀翻。
詹姆斯.曼高德似乎在说,兄弟不好意思,我要奔着土星奖努努力了,我也知道你们看着很累了,不过放心,这是最后一个反转了。
这却是最后一个反转了,因为影片也就此打住了。
好了,您一探究竟的小火苗,是否已经被点燃,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致命的ID 吧 ......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云影集》推荐阅读:
《云解红楼》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