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观《道德经》(42)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18:52 被阅读2次

    《道德经》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者,道之动也:不断地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道的运动规律。

    弱者,道之用也:精微而柔弱,这是道的作用特点。

    天下万物生于有:天地万物,皆从[有]中出生。

    有生于无:[有],从[无]中出生,并最终回归于[无]。

    在体悟第一章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说到,[有],代表[道]显在的一面,[无],代表[道]潜在的一面。

    [道],就是这样不断地,从[潜在]转化为[显在],又从[显在]转化为[潜在]。

    在观心之中,这个特点就更明显了。

    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一切内心现象,如念头、情绪、情感、感受、思想、意志、回忆、梦境.....等等所有的一切,这些[显在]的现象,皆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就这样一直相续不断地变化着。

    我们的注意力通常都被这些[显在]的[有]所占据了,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认为这些[显在]的[有]就是我们真实的自己。

    可是只要你愿意静下心来,仔细深入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秘密],即这些[显在]的[有],其实都从[无]而来,又归[无]而去,根本无法长久留住,而且一旦消失,就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留不下任何可以把握的实质。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去观察,就会发现,就算是这些[显在]的[有],其实是生灭同时的,生起的当下就在消失,根本没有任何真实不变的本质。用佛教的说法就是,这些[显在]的[有],既[无常]又[无我],其最根本的性质是[空性]。而平时我们根本认识不到这一点。相反,我们却常常把这些[无常]当成了[常],把这些[无我]当成了[我]。用《心经》中的一个词来表达这种错误的认识最为恰当:颠倒梦想。

    而对于[潜在]的[无],我们却了解甚少,甚至从来都没有注意过。

    因此老子在这一章特别向我们指出:反者道之动也,弱者道之用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是什么意思呢?老子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老子想告诉我们,[反],是道最根本的运动规律!

    所有一切[显在]的[有],都来自于[无]!

    老子的话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是,所有一切[显在]的[有],都必将回归于[无]!

    为什么呢?因为,反者,道之动也!这是道的运动规律,而且是最基本的规律,适用于一切人事物,没有例外。

    反者,道之动也,还深刻地揭示了另一个更加深奥的真相,即[有]与[无]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即,有中含无,无中含有,就像太极图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既相互依持,又相互转化,看似矛盾对立,实则和谐统一。

    这对于破除我们对于[概念]的执着,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

    因为,这一根本规律,或者说,这一究竟的真相,不仅适用于[有]和[无],也同样适用于所有看似相对立的概念和事物。

    比如,生和死。

    对于人类生命而言,生为[有],为[显在],死为[无]为[潜在]。

    那么套用老子的话,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天下生命,生于[生],[生]生于[死]。

    也就是说,所有一切可见的生命,都是可见的生命所[生]出来的,而[生]这种力量,却生于[死]。

    换句话说,孩子由父母所生,这仅仅是[表象]而已,真相是,孩子的真生命,是从[死]而生的。

    反者,道之动也。生命一出生,虽然看似在不断成长壮大,但其实已经在不断地走向死亡。当一个生命死去了,看似在烟消云散,但其实已经走在迈向新生的旅程中了。

    就生命身心的每一个当下而言,每个瞬间都有无数的细胞在死去,又有无数的细胞在新生。在每一个当下,都有无数的念头在生起,同时又有无数个念头在消失。

    生命,就是这样在生死的交融与快速转化中相续不断地存在着的。

    生,本身就含着死,死本身就含着生。生死仅仅是同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在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的时候正面多一点,有的时候背面多一点,但不管怎样,变化都是停不下来的。只生不死,或者只死不生,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状况。这就是所有的[生死现象]全部展开来的[全景图]。

    或者说,这更像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之一——[身体]生死现象的[全景图]。

    对于生命更核心的组成部分——[心灵],其生死现象的[全景图]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任何一个人,只要愿意静下心来,以心观心,直观自心,慢慢地就会看见自心的[全景图]。

    当你看清自心的[全景图]时,你会发现一个[秘密],即,[生死]真的仅仅只是一种[幻相],而没有真实的本质。

    比如,当你去观察内心的[念头],你就会发现,念头,从[空无的心中]生起,又消失于[空无的心中]。

    念头,看似一种[有],但同时也是一种[无]。比如,你能把你的念头拿给我看看吗?无论如何你也拿不出来吧?因为[念头],仅仅是[空无的心中]所产生的一种[波动]的[现象],这个[波动]当下发生,当下消灭,根本无法留住。就像水波一样,看似是一种[有],但根本就无法独立存在,水波仅仅是水运动的现象罢了。

    那么[念头]呢?同样的,念头,也仅仅是[心]波动的现象罢了。

    那么[心]呢?除了在心波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这种波动之外,又哪里有一个真实的实体的[心灵]拿得出来呢?

    [心灵],因波动而[生]出念头,又因波动消失而念头消灭。

    这念头无常、无我,无法留住,而这[心灵]却同样也找不到一个具体的所在,更无法找到一丝一毫的实质。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实质的看似虚无飘渺的[心灵],却是我们生命的根本,却是我们能够看、能够听,听够爱,能够恨,能够快乐,能够痛苦的究竟根本!

    可是我们到底在痛苦什么呢?我们到底在恨什么呢?

    所有一切的现象,都是留不住的,无中生有,有灭归无,生灭不断,变化不断,但有所求,皆无实质!

    难道你还没有看清楚了,我们真真地是被这个有无的现象给欺骗了!我们真真地是被这个生死的现象给欺骗了!

    不信,你再仔细深入地去观察体会你那没有任何念头生起时的空静的心灵,看看它到底从哪里生?看看它到底从哪里灭?看看它从哪里来?看看它到哪里去?

    看清楚了吗?当你看清楚了,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真的是被生死有无的幻相给欺骗得太久了!

    我们那本自空静的心灵,本自觉性具足的心灵,根本就不从任何而生,根本就不向任何而灭,根本就不从任何而来,根本就不向任何而去!

    它就这样独立而自在,无边而无际,无生而无灭,无来而无去,无善而无恶,无垢而无净,至真至善至美,超越一切有无生死,不在一切有无生死之中,一切有无生死,仅仅是飘过它眼前的风景而已!

    当你彻底地看清了这一点,你还要怎样呢?

    唯有感恩!

    感恩老子,感恩佛陀,感恩天地大道,感恩《道德经》,感恩所有的一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橡木桶:拜读大作,颇有收获,谨表谢意。愚以为本章为老子思想的精华核心之一,反为道行,物走顺利,倒行逆施是天道,更多更好是人欲,出生向死,阴极必阳,无中生有,有则生无。弱为道用,阴必盛,阳必衰,柔弱定能胜刚强。人是差猴子变的,新事业是小人物创的,开国皇帝是耍流氓的结果。但是一切的前提是尊道,守道,识天道,讲公道,行人道,替天行道,铲除背道而驰的昏君奸臣。
      • 西莲:灵明洞彻、湛然常寂的自性本心,所有的形如有无、生灭、常断、一异、来去、垢净、增减这些二元对立的名相,在她的面前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了。这些对立的假象就是海中的浮沤,沤起沤灭,还归大海。再说得彻底一点,自性的大海从来没有过沤起沤灭的现象,是我们的眼睛染上了幻翳,翳除本无空华!

        抛砖是为了引玉,我们还是撷取作者关于心灵探源的精彩片段:

        “我们那本自空静的心灵,本自觉性具足的心灵,根本就不从任何而生,根本就不向任何而灭,根本就不从任何而来,根本就不向任何而去!

        它就这样独立而自在,无边而无际,无生而无灭,无来而无去,无善而无恶,无垢而无净,至真至善至美,超越一切有无生死,不在一切有无生死之中,一切有无生死,仅仅是飘过它眼前的风景而已!”

        感恩作者的分享,望使有缘人看后而悟道!南无阿弥陀佛……:pray::pray::pray:
        明空如月_QD:@西莲 🌹🌹🌹🙏🙏🙏

      本文标题:心观《道德经》(4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yi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