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煮一壶唐诗宋词
店门外,招牌幌子上直书“水煮唐诗宋词”
终南鲁人暗自思忖,这店名倒也有些怪异,且待我进来看看,“店小二,煮一壶唐诗宋词。”
“请问客官到底是要唐诗,还是要宋词?”
“这厮啰嗦,管他什么唐诗宋词,随便来上一壶,洒家又少不了你的茶钱!”
“客观有所不知,这唐诗和宋词是各有千秋,不知客官的喜好,只怕端上去,坏了客官的雅兴,所以斗胆再问客官一句。先生您喜欢参差不齐的自然美,还是喜欢那整齐划一的工艺美。 ”
“既然如此,那就先来写齐整点的,休要坏了我欣赏风月的心情。”
“先生,茶来了,一共四杯,第一杯是空杯,闻茶香的,第二杯茶味有点淡,第三杯正好,最后一杯有些怀念。正如人生,要留一些念想才好。先生请慢用。”
先嗅一嗅茶香。唐代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鼎中茶水的沸腾声,如同松涛乍起;冲到碗里,茶的雾气就像白云一样缭绕,泡沫宛如花一样在碗中浮动。诗人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炒青烹煮以后的美妙效果,简练传神,赞美之意洋溢于字里行间。
第一杯,范成大诗歌《立春》“彩胜金旛梦里,茶槽药杵声中”。这是一首迎春小诗。诗人不从正面下笔,而从梦入手。梦中见到五彩缤纷的幡胜,可见思春之切;梦醒之后,却卧病在床,与茶槽、药柞声作伴,这一对照更反衬出内心对春的渴望。茶槽,本是碾茶的器具。古代茶叶制成饼,用时须碾开,而且是越细越好。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第二杯,林逋诗歌《夏日寺居和酬叶次公》“社信题茶角,楼衣笐酒痕”。茶角,古时泛指封装茶叶的器物,也把饼茶的一角或一块叫"茶角"。诗中的“社信题茶角”,是指诗人林逋品茶后,把信写在茶角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是人的随性,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的饮食生活现状。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终身不仕,未娶妻室,与梅花、仙鹤作伴,称“梅妻鹤子”。
第三杯,陶谷《荈茗录》记载:“生成盏馔茶而幻出物像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耳。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全自咏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欲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陶谷(903年-970年),本姓唐,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北宋大臣。陶谷早年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建立后,陶谷出任礼部尚书,后又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开宝三年(970年)病逝,追赠右仆射。
陶谷墓位于陕西省彬县城关镇刘家湾村东边台地上,呈不规则圆丘形,高5米,东西长12米,南宽5米,北宽6.5米。1957年12月邠县人民委员会在墓前立碑石一通,上书"宋代文人陶谷墓"。2003年9月陕西省政府将陶谷墓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常说,好茶不过三杯,虽然茶味正浓,虽然余音绕梁,虽然我还很喜欢杜甫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也很喜欢白居易的“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但只能忍痛割爱,人生就是这样要学会收放自如,不能贪多求全。
当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查找一下“水丹青”,也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乾州蕞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我还是原来那个乾州碎娃,只不过把“碎”换成了“蕞”(乾县人读作suì)。写文化散文,让散文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是乾州蕞娃一直的追求。希望你在读乾州蕞娃文章的时候,既可以陶冶性情,又可以增长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