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小时候是否看过其的电视剧了,那句加林哥,挥之不去。
一看里面女性的形象,我就知道写这篇小说的一定是个男性。猜都不用猜,而且一定是中国的男性作者。为什么呢?那种温婉,迁就,为了爱不顾一切奉献自己,仿佛有受虐倾向的女性角色也就在中国的文学中受到推崇。
可以说中西方对于女性的文化倾向具有鲜明的对比。中国文学中的女性仿佛都有受虐倾向般,从经典的《梁祝》到《红楼梦》中,女性的角色都是陪衬,都是为了丰富男性角色的形象,而越是受虐倾向严重的角色越受到推崇。
在这种倾向中,《窦娥冤》可是将其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古代为了考取功名进京赶考是能将女儿卖做童养媳的。而且不管其与其夫是否发生过关系,只要有了婚姻关系,不管她年龄多大,丈夫死了,她都要守活寡的。在中国古代对女性的压迫是真的很严重的,在一些重名利家族中,当其家族中女性丈夫死了之后,是默许以身相殉,并认为这种做法是家族荣耀,一座座竖起的贞节牌坊是高于一个女性对于家族的贡献的。
写到这我不想分析《窦娥冤》了,从头到尾赤裸裸的充斥着男权,充斥着对女性的轻蔑。做为人父当得知自己的女儿发生了这种不幸,不先为自己女儿的遭遇感到愤慨,而是痛斥其不守妇道。我是真的一看到小说中出现善良,孝顺媳妇一类词,内心就不经难受,又是个被压迫到性格扭曲,变态的人物。
反观西方呢,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在遭到背叛后杀子,最后通过阴谋报复又杀了背叛自己的伊阿宋的美狄亚却受到了追捧。这种凶狠,彪悍,敢爱敢恨的女子,在中国应该都是在十八层地狱之下的人。
整体来说《人生》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除了其所刻画的女主让我有点反感与想吐槽下,其它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其展现了一位农村小伙起起伏伏的人生。来说明在一个人的成长岁月中,不缺乏机遇也不缺乏苦难。
我不是很喜欢男主的,男主太真实了,太有代入感了。因为刚读过《张爱玲传》的原因,我不免脑海浮现出胡兰成这个人,这两个人太像了,完全就一个人的感觉。而对张爱玲的一份偏爱,使我对胡兰成这个人好感真的不多,导致我对高加林也有了偏见吧。
感觉两个人都喜欢许些承诺,就如胡兰成给张爱玲许下了“愿使岁月静好,现实安稳”的承诺,然后呢在乱世中就完全不会去顾虑这些啦,见一个爱一个,见两个爱一双。随着自己身份与阶层的不同,爱上的女人的身份与阶层也便发生着变化。
《人生》整本书读下来还是收获颇丰的,对人物的刻画与描写也非常的细致入微。得意时不能忘了自我在穷困时谁陪伴着自己,不要到了自己落魄的时候才想起了别人对自己的好。
网友评论
窦娥冤可是将其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个也得加书名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