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罗振宇被批判的很惨,被人说成是骗子,没有其他原因,主要是罗胖商业化太成功,知识付费的头牌,自然成为众矢之的。被批判的点在于花钱订了很多专栏的学习者,一年花了几千元,结果一年快过去,除了越来越焦虑以外似乎没有其他收获。
26号那天,有篇《罗振宇的骗局》据说传遍朋友圈,幸好我的朋友圈没有见着,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从来不看朋友圈的原因,也有可能会转发这样的文章的朋友都被我拉黑了。于是我找来此文大概点开,花了两三秒缓慢的看完了全文。大意是说一个知识付费者花了几千元钱,然后变得更为焦虑,于是推论罗振宇是个骗子,大忽悠。
这样的文章,这几年自从知识付费开始流行之后,总是有那么几篇批判罗振宇的文章出现。对此,我想说说我的看法。首先,我对胖子们都有天生的羡慕,因为我怎么都胖不起来。而且,胖子看上去人畜无害,笑呵呵的没事拿自己开涮,我就没见过有哪个胖子愁眉苦脸过。
我也是《得到》的用户,但我没有订阅任何专栏,只是每天在上班的路上,在车里听听十几分钟的免费内容,当作是知识新闻,总好过听电台里的无聊插科打诨。当然我并不是说电台的节目不好,主要是我上班的这条路从不堵车,电台对我也就没有什么实质作用。
《得到》会不定时放出一些订阅专栏的收费文章,我也会听会看。有时候在很多渠道找不到资料的时候,还会去得到里搜索有关的关键字。
真要良心说话,《得到》上还是有一些不需要你花钱就能每天听一点的内容,这些内容听听就当增加见识,看看如今最潮的互联网人士都关心些什么东西。至于专栏,我没有订阅,不评论。应该也有许多不错的内容。但是对我可能不那么需要,首先我每天时间很有限,没有这么多时间听,其次,信息量太大,容易让大脑宕机。我更相信选择如果太多,就容易无法选择。
好比一个城市,如果道路规划的本身不够合理,容量又不够大,偏偏一下放开牌照,一下路上多了很多车,怎么可能不堵车。本身车多了,按理来说,交通效率可以提升,但是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车多了不如车少。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个城市,那么神经网络就是道路,信息流由交通工具承载。相对难以控制的是车辆,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性的控制车辆。为什么一线城市要限牌限行,就是这个道理。
罗胖是商人,你说他贩卖知识也好,提炼知识也好,总之不是公益。贩卖知识没有错,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贩毒好太多。如果能通过知识让人上瘾,对人类也是大功臣。最好能做到三个小时不学习,浑身不自在,一天不看书,就会万蚁噬心,砸锅卖铁卖身都要去学习。
那么人类将会进入一个高度知识文明的时代。
问题在于,由于知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久但见效慢的过程。在线上买个东西,不出三到五天能收到货。知识付费瞬间可以到货,但需要自己去学习思考,听了大半年,发现自己还是没有成功。听过那么多知识,依然干不好工作,这不能怪知识付费供应商。
买了书没学明白的,好像从来没人骂书店。买了知识没学明白的,为什么就能骂知识加工厂呢。
我相信那些骂罗胖是骗子的知识付费者们都是好人,因为他们那么容易就相信别人说的“你花钱我帮你读书”。
如果哪天,罗胖开始卖硬件——知识灌输机,可能会有更多人来买。这种硬件最大的好处是,你晚上睡觉的时候,知识灌输机会通过超声波到达你的耳朵和大脑,不费力气就能掌握知识。据我猜测,知识灌输机能够根据你的学习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给你量身定做知识库,能有效提升30%智力结构。购买此类机器的用户和热衷知识付费者也会是同一批人。
罗胖们做为商人,利用的是从众心理、不劳而获心理,喜欢走捷径。隔壁小二都去订阅了,你还不去订阅吗。财富自由也不是梦嘛。
知识经济时代的焦虑症,就和感冒一样,不吃药也能好,只不过身体有些痛苦。吃药,只能缓解感冒症状,让你头不痛,但你还是要靠自己熬过去。知识付费产品就是那副药。
知识产品也是商品,人家没有强卖给你。产品是自己买的,买之前要自己思考呀,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大家你情我愿的,199元一年的订阅费贵吗,不贵吧,和朋友吃一顿饭就没了。订阅50个专栏,还不够买个刚上市的iPhone X。
有些专栏明明不适合自己的就不要订阅。
早年我年少无知,在夏天蚊虫猖獗的时候,苦于半夜起来打蚊子,于是在网上买了一款光触媒杀蚊神器,夜里头,神器冒着幽兰的紫色灯光,远看过去,果然有神灯风范。但是里面有电机呼呼的旋转,声音犹如工厂里那巨大的排风扇,我忍了。
第二天起来,我满怀希望的希望能找到一堆蚊子尸体,最后连放大镜都用上,都没有发现一个。直到三天后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一个干瘪的蚊子尸体,看那蚊子体型巨大怎么都不像吸血的蚊子。
想来这蚊子也是不堪声音太吵,完全无法睡眠,最后自杀于神器内。就这事情,被我妈嘲笑很久。但我从来没有怪过厂商奸诈,是大骗子。谁让我自己没有仔细思考一下杀蚊神器的原理呢。
大概我可能被光触媒这个没听过的名词不由自主的在心里产生敬畏,从而影响了我的判断。
吸血的蚊子都没有趋光性,这款杀蚊器不能真正干掉那些吸血的蚊子,限定条件非常多,效果实在有限,对我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一百多元的东西,我也没有时间去退货,杀蚊神器被扔到垃圾桶中。
上面这段内容是我的真实经历,这让我吸取一个教训,在花钱买东西之前,至少要了解一下是不是虚假宣传,研究一下产品原理。
如今有许多知识付费平台,大家都是出来卖知识,有真心的,也有借机捞一把的,对于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付费的知识和杀蚊神器不一样,知识只有你真正理解了,才有用。如果感觉没有用,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目前市场上做得最好的《得到》,里面的专栏都挺不错,但我没有订阅的原因,正如之前所说,第一,因为时间和精力,我一下吸收不了太多知识。第二,自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并且从中寻找到乐趣,才是有效的学习。我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付费已经解决不了。
至于要不要订阅专栏,完全因人而异,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感觉有需要,那么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订阅感兴趣的专栏,并且不断的实践,才是知识付费的正确姿势。
看了大家在评论区的留言,发现绝大部分人都很理性,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我们这个世界,应该欢迎有更多的罗胖,祝大家都成为有智慧的人。
网友评论
1期望值、我想说的是那些定了付费订阅的用户把期望值看的太高。例如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不可能订阅的人都会立马财富自由,如果真的这么容易成功估计他这个科100w也会有大把的人愿意出的。
2思想。各种专栏都是这个人在传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看事情做事情的方法,不是包治百病的!
3挑选适合自己的专栏。得到这个APP这么久我订阅的专栏才2个而已,贪多嚼不烂。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东西理解透彻。
正如楼主所说“选择如果太多,就容易无法选择。”很多时候,别人告诉你的知识太多,你不一定吸收的了,你要知道,只有你转化吸收了的知识才是你的,从小到大老师教了我们那么多知识,你又是否全部都记得呢,面对知识经济,你需要筛选,需要辨别,信息知识时代里,需要的是你的能力而并非单纯的知识,而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驾驭着知识。
古人学问无余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寻找真知,去实践吧,少年!别再听那帮知识忽悠分子了!
看到那么多喷子,我坚信煞笔是无法灭绝的。
个人愚见。
这世界上骗子虽多,那也只是因为有些人总是蠢的可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别管骡胖驴胖马胖,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真是打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癞蛤蟆也会有若干个蝌蚪来崇拜啊🙄
越来越差,鉴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