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这是孔子谦虚的话,从此可以归纳出两个结论:第一是孔子在文学及各方面的成就,真是达到了巅峰,但他自己始终没有认为自己了不起。这也是一种规律,越是学问高的人,越是真有成就的人,站在巅峰的人,越觉得自己很平凡。学的越深入,发现不知道的问题越多,也就是说我们的感知圈越大,我们的未知圈也越大,所以越不敢说大话。
第二,儒家所谓学问,主要是指做人做事的道理。文学好或知识渊博,这些只是学问的枝叶,不能算是学问的本身。学问的表达在于文学,文学只是学问的花朵。所以孔子讲:“文,莫吾犹人也。”如果只谈文学的修养,或许我和一般的知识分子差不多。至于讲我自己身体力行做到了君子这个标准没有,实在还没有很大的心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圣者的境界和仁者的境界,这种修养我怎么敢当?实在没法达到,那高得很,我还差得远。不过虽不是圣人,不是仁者,我一辈子朝这条路上努力去做,从严没厌倦过。至于学问方面,我永远前进努力,没有满足或厌烦的时候;我教人家,同样没有感觉到厌倦的时候,只要有人肯来学,我总是会教他的。只有这两点,我可以说是做到了。他的学生公西华听了说,老师!这正是我们做学生的,一辈子也无法学到的地方。
孔子说的“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这两点表面看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当年纪大的时候更不易做到。而孔子讲这两句话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当时的人都已经称他圣人、仁者。但孔子一直到死的时候,始终还在救世救人的目标上努力去做,这就是圣人的表征。
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孔子,乃是圣这时者。这个“时”是说孔子与时俱进,懂得随时在进步,随时晓得变。他一生的努力都朝这个方向,因之他这个做法,叫做“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当时
他知道这佧时代是挽救不了的,可是他并不因此放弃他应该尽的责任。这就是我们无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或对自己的事业,必须反省的地方。普通人都把一时的成就看成事业,但进入圣贤境界的人,所努力的则是千秋、永恒的事业。孔子所努力的就是千秋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