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看完了这些新书
因为各大电商平台搞促销活动,我一次性买了将近六百元的新书。这两周已经看完的有东野圭吾的《大雪中的山庄》、《恋爱的贡多拉》、《风雪追击》,秦明的《守夜者》,紫金陈的《长夜难明》,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外婆的道歉信》。
对这六本书,我给出了以下评分,顺便与豆瓣上的评分做个对照。
这六本书,都是带有点悬念的小说,却各有优缺点。从这六本书中,我总结出了几点小说的写作技巧。
二、让人物活在读者的心中
不同的写作者,有不同的风格,有的擅长编排故事,有的擅长塑造人物形象,有的擅长描写细节……如果要单论小说的优劣,则或以故事情节精彩取胜,或以人物生动占优,这里且先谈人物。
孙晓的《英雄志》中成百上千个人物,我唯独讨厌四个男主角之一的卢云。每次看到有关卢云的情节都恨不得跳过去不看,却又巴望着孙晓能多给卢云点好运气,不让他一直凄苦下去。可是其实孙晓给了卢云多次好运气了,却都因为卢云的迂腐执拗,好运生生变成了噩运。这是孙晓塑造卢云这个角色的成功之处。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外婆的道歉信》在上面的六本书,也有很多的人物出现,却只有《外婆的道歉信》一书算是塑造人物相对较好。在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笔下,外婆一早就得癌症挂了,却又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她活泼又胡闹。七岁的爱莎为了探究外婆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认真地去完成外婆交给她的任务——寻宝(找信),并把信分别交到该收的人手里。她早熟又另类。
所以巴克曼是如何去塑造人物的呢?
通过语言。如外婆会说:“每个七岁的小孩都应该拥有一位超级英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所有不同意的人都需要去检查一下脑袋有没有毛病。”
通过事例描写。“还有一次,一群衣冠楚楚的人挨家挨户按门铃,宣传上帝、基督和天堂,外婆敞开睡裙站在阳台上,端着她的彩弹枪冲他们射击。”“她玩大富翁的时候作弊,在公交车道上驾驶雷诺,从宜家偷黄色购物袋,在机场的行李转盘取行李从不站在线外等待,上厕所也总不关门。”
通过情感引起共鸣。外婆留给爱莎的信无疑是催泪的,相信不少读者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想起自己的至亲。
至于其他几本书,《守夜者》的人物过于脸谱化,帅哥美女高智商,不真实。而另外的四本书,都存在故事优于人物的问题,就不赘述。
法医秦明 《守夜者》三、让故事牵着读者的鼻子走
故事编得好,就算人物塑造得不够鲜活,照样会有读者喜欢看。例如《长夜难明》一书,一上来就告诉你嫌疑人拖着尸体出现在公众面前被当场抓获,却又在庭审时突然翻供,还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不在场证明。引得读者心痒难耐,恨不得赶紧看到结局。
紫金陈 《长夜难明》《守夜者》也有这个优点。故事一开始就是大学体育老师的儿子深夜被偷,看守所22名犯罪嫌疑人离奇越狱。可惜坑挖得太大,作者填得过于敷衍,又要留点悬念到第二季,使得结局变成了烂尾。
至于东野圭吾的三本小说,只有《风雪追击》还算是写出了令人紧张的气氛。毕竟男主角那么巧被误认为是杀人凶手,又那么巧只有一个不认识的女人可以为自己提供不在场证明,如何突破重重困难洗清嫌疑,又有谁人可以帮助他,这些都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东野圭吾 《风雪追击》那如何才能让故事牵着读者的鼻子走呢?其实无非就是只呈现某个特别的局部给读者看,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再打乱来呈现其他局部,让读者自己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作为作者的你还可以在读者以为自己已经拼凑出事情的全貌时,再来反转,又反转,让读者又一次惊叹,原来真相是这个样子啊!
四、给故事一个意义
有的故事看完就完了,很快就会被遗忘,而有的故事因为有其特殊的意义,一直被读者记忆。
例如《风雪追击》中提到的:“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蜉蝣一样的存在,但是即使一只一寸的虫子都有五分灵魂,把这些灵魂聚集起来就一定能成为一股很大的力量。”引发读者思考,就算追击的灵魂只有五分,也不能轻易出卖自己的灵魂,见到他人需要帮助,也应伸出援助之手。
例如《长夜难明》提到的:“人,做错一次,往往要用更多的错去掩盖。”引发读者思考,违法犯罪这条线,究竟值不值得越过去。
总之,写故事的人看似只是在说故事,却也可以讨论人性,思考人生。
以上,就是我看完六本新书后的一些思考,或许,在后面自己的小说创作中,我会用到它们。
文章转载请联系我的经纪人 @bingo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