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有不少圈友喜欢用过去N年、甚至是青少年时期的照片做头像(我就干过)。因为隐藏在背后的,是一尊大腹便便、肌肉松弛的真身,和一个回不到过去的噩梦。
人和树木一样,都有新陈代谢和生命周期,要完全恢复青春年少,脸蛋吹弹可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通过加强锻炼、调整心态、注重保养,是可以让自己“年轻”得久一点的。瞧瞧那些四五十岁的明星大叔们。
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战不胜惰性和恶习,只好让身体留在了现实,让思绪穿越到过去。因为要彻底改变自己,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不要说别人了,就拿自己来说吧,十多年前就已经英年早肥、体重超标了。每次看到镜子里那张几乎不认识的脸,总会信誓旦旦地向全世界宣布:“不瘦身,毋宁死”,结果只有三分钟热度,便不了了之。
前几年因为拍婚纱照,小李给我定了套瘦身的西装,肥硕的身躯根本穿不下,遂花了几百块买了一套减肥操的碟子,天天晚上跳上90分钟,6个月过去,足足减了二十多斤。就那么简单。
婚后,思想松懈,恶习回归,懒惰小人战胜自律小人,体重又迅速飙升了,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按照我的经验,坏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是难于上青天,且极易反弹。为什么呢?因为坏习惯的回报是即时的,你一顿胡吃海塞,顿觉痛快,接着来个葛优躺,酣畅淋漓。而好习惯的回报却都是延迟的,你要享受到瘦身的干练清爽,必先熬过漫长的忍饥挨饿和大汗淋漓。
有一句话说,你有多自律,就有多美好。失败是因为我们不够自律吗?还是因为我们目标不够远大?
其实失败的人和成功的人都一样具有远大的目标,就像参加奥运会的选手一样,谁没有目标?谁不想拿金牌?但是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所以,成功与否,貌似跟目标又没有直接关系。
那失败的原因貌似就是不够自律了?但是自律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别人都是怎么做的?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肯定做不到头悬梁、锥刺股,不破楼兰终不还。那还有没有更容易更合适的办法呢,传说中的底层规律和体系有没有呢?
美国有一个叫斯蒂芬·盖斯的家伙,减肥的遭遇和境况其实比我还不堪。
斯蒂芬·盖斯自称是个天生的懒虫,几十年来他也想有所改变,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所以一直懊恼不已。
2012年12月底,又一个新年临近,众人纷纷忙着规划新年目标,斯蒂芬·盖斯又又又一次“蠢蠢欲动”了。
其实从高中后半段开始,斯蒂芬·盖斯就一直想把锻炼培养成习惯但10年里一直没有坚持下来。偶尔斗志大爆发,也只能坚持两周,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放弃,有时连原因都没有就直接放弃了。
“1月1日毕竟是一个表决心的日子,我想赶在新年之前有所行动,所以决定用原地锻炼30分钟的方式开个头。”
这位怂人和懒虫,发愿要“用原地锻炼30分钟的方式”为新年开个好头。我们看看他能不能做到——
“我试着听快节奏的音乐,试着幻想自己拥有能在沙滩上炫耀的完美身材。各种方法都试过了,一点儿作用都没有。我觉得自己身材走形,无精打采,就像个废物,什么都做不了。那一刻,30分钟的锻炼对我来说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
斯蒂芬·盖斯“内心惭愧,不知所措,心灰意冷”,垂头丧气之下,貌似要重复以往的故事——他要灰溜溜地滚回失败的老巢了。
但是,跟王阳明躺在石棺中突然顿悟一样,斯蒂芬·盖斯的转折点也来了!他在心灰意冷的时候,忽然有了灵光一闪念:他脑海里闪现出自己此前读到的一本书里讲过的“从对立面着手思考”的创造性思维技巧,他的小脑筋开动起来了——“如果不是30分钟的挥汗如雨、浑身酸痛,而只是做1个俯卧撑会怎样?……这正好和我的痛苦锻炼相反!”
这1个俯卧撑就治好了斯蒂芬·盖斯的懒病和怂病吗?是的,准确的说,是这1个俯卧撑开启的随后的思考和行动的可能性,让作者以自身为实验对象,获得了有关微小行动的奇妙意义的顿悟——
“我摆好俯卧撑姿势后,突然注意到这和30分钟锻炼开始时的姿势一模一样。只做了1个俯卧撑,我的肩膀就快要裂开了,胳膊肘也该加润滑油了,肌肉就像睡了24年刚醒过来一样。可是,既然都已经摆好姿势了,我索性又一口气多做了几个。每做1个俯卧撑,迟钝的肌肉和顽固的大脑都无比煎熬。”
“我起身时心想,这总比什么都不做强。需要强调一下,这时我心里想的是‘就到此为止吧’。但紧接着,我又打算再挑战1个引体向上,这么简单的动作没什么好拒绝的吧?我准备好引体向上的器材,完成了1个,然后又完成了几个。心想:“有点意思,虽说有点难,但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
写到这里,斯蒂芬·盖斯终于从失败主义的沮丧叙述中透出了一丝亮丽的色彩,他在此前索性做的那第一个俯卧撑,的确如同一粒开花散叶的种子,蕴含了作者其后发展出的有关微习惯的所有智慧。
你看,这个胖子动起来了,而且一旦动起来就停不下了。他得寸进尺,继续采用微型目标诱骗自己(实际上是诱骗自己的大脑):“每次用超简单的挑战来引诱自己后,我都能完成甚至超额完成。这种能够完成目标的新感觉太棒了。”
“把一个俯卧撑变成了看似不可能的30分钟锻炼”,这个超额完成目标的客观事实,给斯蒂芬·盖斯带来的潜移默化和螺旋上升的心态影响是强大的。于是他把这套习惯养成原理写成了一本风靡全球的书,名字就叫《微习惯》,我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基本读完了。
我们要感谢斯蒂芬·盖斯带来的这本《微习惯》,尤其要感谢当年他灵光乍现之下趴在地上做出的那1个俯卧撑!事不宜迟,现在,我已经开始利用微习惯的原理锻炼了。不再要求自己每天锻炼一个小时(经常会打退堂鼓),而是调整为20-30分钟的小目标。这样开始就容易多了……
很多人都想养成阅读、健身等好习惯,也有很多人想戒掉抽烟、酗酒等坏习惯一样,但我们经常会半途而废。为何好习惯如此“难养”?为何坏习惯如此难戒?樊登老师推荐的《掌控习惯》里指出:不是我们决心不够,而是没有找到对的方法!
我们再来看一个自行车队的故事:
2003年,英国自行车赛事管理机构(类似于足协这样的单位)聘请了一位新主管教练,他的名字叫 Dave Braislford(下文简称他为戴夫)。
在介绍戴夫对车队的训练措施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车队的状况。如果用“平庸”一词形容当时的英国自行车队,我相信你不会有什么意见。自1908年起,在近100年的时间中,英国车队只获得过一次奥运会金牌。
而在该领域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环法自行车比赛上,英国自行车队的表现更糟,以致于顶尖的自行车生产商都拒绝卖车给他们,厂商担心车队糟糕的成绩对品牌和销量带来负面影响。
戴夫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但是,他只用了短短几年, 就神奇地将这个“平庸”的车队带入了新的发展轨道。
他上任5年后,也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英国自行车队赢得了参赛项目中60%的金牌。而到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在自家门口,英国人有了更高的标准,他们创造了9项奥运记录和7项世界记录。
那么戴夫采用的是什么神奇策略呢?
说起来一点也不神奇,戴夫采用了一种叫做“边际收益集合”策略。
名字有点拗口,但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在每件事上都追求小进步,集合起来就是大改进。具体到自行车比赛上,戴夫说,如果你能把想到的有关比赛所有的东西分解,让每一项都提高1%,那么当你将它们放在一起后,整体就会有显著的提升。
戴夫从非常小的,很不起眼的地方开始改进,比如重新设计自行车的座椅,提高骑行舒适度;在轮胎上撒上酒精,增加抓地力;让队员穿上可加热的运动短裤,保持肌肉温度;还实验枕头和床垫的型号,为了让队员睡一个好觉…… 这些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改进,效果却超出任何人的想象。
任何一项运动的目标都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赢得比赛。但如果你一直盯着记分牌这个滞后指标,并无助于你达成目的。能让你成功的唯一办法就是分割好目标、找出底层规律、改进体系,每一项都要求比以前做得好一点,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最终就会水滴石穿,聚沙成塔。
老话说,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想取得大的成功,首先要有志向,定一个目标,目标越高远,就越有可能取得大成功。
例如要实现赚1个亿的“小目标”,你得有个长期计划,然后分解为短期计划,不断将计划拆分成小任务,倒推出每天的待办清单。然后行动,衡量取得的进展,纠正路线,这样你就会稳步走在通往最终目标的路上。
我们都贪图短期利益,总想直接改变结果,但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产生结果背后的机制(体系)。如果你在结果层上处理问题,问题的消除是暂时的(如突击减肥就容易反弹)。只有从系统层级入手,通过调整输入,优化体系,输出就自然而然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呆伯特》漫画的创作者斯科特·亚当斯也说过,我们不靠目标,而是要靠体系过自己的生活。你是教练,目标是赢得比赛,而体系就是招募球员,寻找场地,制定训练方式;你是企业家,目标是让公司上市,而体系则是测试产品想法,找到有能力的员工,设计营销方案;你是作家,目标是出畅销书,而体系则是保证写作激情,每天写作,提高写作技巧。
好的习惯哪怕再微小,只要你找出了规律,形成了科学体系,一点点去做,一步步实施,终将会助你成为胜利者。让我们就像斯蒂芬•盖斯那样,从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开始,一个接一个,一天连一天,我们终将会从一个大胖子变成小瘦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