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中年,早已没有过新年的冲动,但是与亲人团聚的那份心情始终迫不及待,儿时的年味也时时在脑海中闪现。
在我记忆深处,吃团年饭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我们三家(我们家、二叔家、幺叔家)共十七口人聚在一起共做一件事,共进一席餐,热热闹闹,真的很惬意。
团年饭可以吃得很慢,也不用担心吃不饱,并且想吃哪个菜就拈哪个菜,不像平时那样有所限制。
爷爷在每年的团年饭上都会强调:家和万事兴。并嘱咐家人们要团结互助,和睦共处,相互爱护。
大人们在团年饭上给我们一定的奖赏,那是除了压岁钱以外的奖赏,这个奖励只有成绩突出的人才会拥有,我们姊妹几个领着不同的奖赏,心里那个高兴和甜蜜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压岁钱通常是爷爷给的,我们姊妹几个的都一样,那个时候大多是五毛钱,或者是八毛钱,没有超过一块钱,但是我们也很满足,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我总是把零零散散的钱整理好,小心翼翼地包好,藏在枕头下面的床板上,隔三差五地去瞧瞧,深怕被弟妹们发现了把我的给拿走。
记得,轮在我们家吃团年饭的时候,我妈会提前好久作准备。尽管那个时候物质远远没有现在丰富,他们都尽量把好的东西留在过年的时候与大家共同分享,大家过得也非常开心。
大人们一边吃着年饭,一边商讨着来年的安排,孩子们随心所欲地吃着爱吃的饭菜,心里总是甜滋滋的。

除了吃年夜饭外,最令我们热心的事要数放鞭炮了。虽然放鞭炮在我们那里大多是男孩子的爱好,可是我也总爱去凑热闹。
过年那天放鞭炮不光是吃团年饭的标志,哪家鞭炮响了就意味着那家人在吃团年饭了;它还意味着哪家鞭炮放得多那家人就更富有,人丁更兴旺。
各种各样的鞭炮,一样的光影,在空中炸开,噼噼啪啪,映出了孩子们稚嫩的笑容和无限的甜蜜。
腊月二十七是我们那里一年中最后一个赶集的日子,不管天气有多冷,路有多滑,我们几个小伙伴约起都会去赶集,那个时候没有车,来回跑六七十里的路程也不觉得累。
那一场赶集不为别的,就是专门去买鞭炮。集了一年的零花钱,平时连一颗糖都舍不得买,说起买鞭炮,我们姐弟几个毫不犹豫地全拿出来了,为的啥?为的就是要比赢别家,我们家放的鞭炮要多,我家放的鞭炮更响。
说起放鞭炮,我想起小时候干的一件傻事来。那个时候只知道鞭炮炸起来声音很想,没想到它有那么大的破坏力。
我家有一个用汽车轮胎钉制的大盆,很赖用,都好几年了还上好的。我妈用它来洗衣服,不洗衣服的时候,盆里通常装有一盆水以便喂猪或是喂牛用。
记得也是在一个除夕下午,妈装了一大盆干净水在那准备洗衣服。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旁边放鞭炮,我突然想知道把点燃点鞭炮丢在装水的盆里会产生什么样的状况。
几个小伙伴也很感兴趣的围了过来,经过商讨我们决定挑了一个最大最长的鞭炮,点燃鞭炮甩在装水的盆里,我们几个同时手捂着耳朵往后退,等待奇迹发生。
我们才跑出去几米远还没来得及转身,鞭炮就响了,只是声音没有平时的炮声响亮,就在我们转身那一刹那,我们几个同时吓傻了:只见那水和盆都飞起来了,比我们家房顶还高,盆在半空中裂成了几半掉了下来,水花也贱得到处都是。我们几个想笑又被吓傻的样子,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副啼笑皆非的囧样。
我妈听到响声从屋里走了出来,我和弟弟傻傻站在那里不敢出声,其他几个伙伴早就溜光了。
因为那天是过年,我和弟弟才被免了挨打,必要的教训是少不了的。我爸知道后决定要没收我们几个的鞭炮,同时还把我们姐弟几个叫到一起给上了一课,主要讲了鞭炮的威力和破坏性。他说小孩子不适合玩这东西,还让我们交出了所有的鞭炮。
他还告诉我们也是在那个下午,我一隔房的叔叔因为耍鞭炮把手给炸废了。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姊妹几个吓的不轻,也是万般庆幸下午的事没造成人员的伤害。我们几个乖乖的把剩下的鞭炮全交给了父亲。
从那以后,我们不再爱鞭炮了,也不在乎谁家过年鞭炮放得多,谁家鞭炮更响了。
后来,因为放鞭炮引起的火灾事件频繁,伤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还污染空气,国家也开始禁鞭了。
现在过年很少有人放鞭炮了,但是年味依然浓。因为“年”凝聚着亲情,让我们不管走多远,都记得回家的路,回家过年,只为团圆。
时代在变,年味也在变。唯一没变的是与亲人团聚的那份心情。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