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替杀小孩者喊冤

作者: 秋风秋寒 | 来源:发表于2019-05-12 15:22 被阅读18次

        这二天,上饶市第五小学发生的持刀伤人案件,网络上持继发酵。由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发声,结果断章取义的,小道传的,在这样一个自媒体时代,谁都想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者在站队。甚至是当看到“欺凌一年了,学校和对方家长没有反应”这样一些扇动性的话语时,表达出“假如是我家小孩被人这样,我也会这样”可怕说辞,实在是恐怖之极,荒唐之极。

        当一个成年大男人,拿着刀,对着一个十岁的小孩下手时,不管什么理由,任何的说辞都是空白。这是丧尽天良,泯灭人性的行为,等待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一点不冤。

        从各方面慢慢透出的信息,大致也会有判断。这个杀人者,本身就有暴戾性格,这个家庭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所谓的“欺凌一年",想想正常情况,才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互相吵吵闹闹都是平常小事,男女同学画三八线,你推我闪的,谁小时不曾没经历过?难道这算是欺凌吗?

        还有,这欺凌一年,责怪老师没换位置。我不相信这一年都是他俩坐,一直是这小男孩欺负这个女孩。更大的问题,在于女孩把所有和同学间的小吵闹之事都说成欺凌。可怜的小男孩,最后说的话是”我没有“。在学校里,真正该算是严重的欺凌事件,应该是怎样的?关注这种事情的所有家长们,都可以自己脑补一下,想象一下。

        合谐社会里,任何人与人间的矛盾,只能通过沟通、协商来解决。而大人参合到小孩的世界里,用所谓大人的方式来处理小孩的纠纷,注定是可笑和荒唐的。醒醒吧,那些宠溺自己孩子的家长们,当碰到自己的小孩遇到这种事情时,先弄清事件的真实,沟通熄火,别把小孩的吵闹上升到成人高度。

相关文章

  • 别替杀小孩者喊冤

    这二天,上饶市第五小学发生的持刀伤人案件,网络上持继发酵。由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发声,结果断章...

  • 因果说

    衣食无缺杀无边, 以命换钱为哪般, 今日造就明日果, 报应现前莫喊冤。 ——诚诚

  • 无题

    醉饮风月梦饮花, 无心将弄百花杀。 凭心无言百辩乏, 窦女喊冤谁人查?

  • 七十四.《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者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

  •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

  • 老子语录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

  • 读《道德经》日记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斵者...

  • 散译《老子》74 民不畏死

    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

  • 小楷道德经(34)

    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

  • 我的《道德经》七十四章认知

    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jī,同畸)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替杀小孩者喊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jc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