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冰台】
![](https://img.haomeiwen.com/i4023216/f153fd9cf01f6bb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023216/88368fcdaca9e90d.jpg)
每年的七八月,打谷场上除了忙碌的大人们,还有就是调皮玩游戏的孩子们。那时的电视是贵重的宝贝,整个村就那么两台,农忙时节还会限电锁在村委会不开门。再者说,电视节目单一不说,还早早就和观众道晚安,八点半左右就结束了一天的节目(其实也只是晚上六点半到八点半的节目)。
对于活力四射的孩子们来说,这哪里够?有时节目也不对胃口,还不如在野地里玩。野地里漆黑一片,有灯光的也只有打谷场。一边是农用机械(主要是脱粒机,起扬机)阵阵轰鸣,一边就是嬉戏的孩子。在打谷场强烈的灯光下,一切都是亮堂堂的,除了孩子,小动物也出来了。
它们围着灯光转,还拼命向高瓦数的日光灯冲击,时不时可以听见噼里啪啦的声响,然后有一些小黑点从空中掉落,在灯光下还能继续爬行,还伺机整理那小小的翅膀,还想振翅而飞呢。可还没飞呢,就被眼尖的小孩子用手摁住了,装进小瓶子。还有一些,爬的远了一些,被临近农家的鸭子或者鸡儿大块朵颐。你看看那一只只鸭子,拼命伸缩着脖子,把这些小虫子吞咽。有时为了这一只小虫子,互不相让,各执小虫子的头尾,在争执中就把小虫子分身了。
那时也不知道这种浑身肉乎乎的小虫子叫啥名字,它比蟋蟀大一些,身体圆鼓鼓的,小短腿小短须,一旦掉落在地就会拼命在地上一通乱爬。有时还慌不择路,乱钻一通。由于鸭子们特别爱吃,小朋友们干脆叫它“小鸭食”,它就是鸭子的食物。每年夏天农忙时节最为常见,也不知它们从何而来,要到哪儿去,也不知道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但在隐约中知道它们应该和蟋蟀之类一样,也好不到哪儿去。打谷场周围太过喧闹,青蛙不会来,但癞蛤蟆还是会过来和鸭子分一杯羹。
有时也很好奇,看到青蛙蹦跶鸭子也会追逐着上前吃它们。可看到癞蛤蟆,它们移动得那么慢,鸭子们就是视而不见,是因为它们太丑陋?还是曾经也想吞食,可感觉味道不好或者被癞蛤蟆害死过,所以鸭子们给子孙后代提醒了,这癞蛤蟆不能吃的真理?
“小鸭食”鸭子特别爱吃,有时打谷场附近的农家大晚上都把鸭子关在棚里了,可它们也不知道从哪里闻到了味道,还会千方百计从鸭棚里逃出来,跑到打谷场来享受大餐。
这“小鸭食”就是蝼蛄,我也不知道当地人到底叫它们什么名字。江浙一代称它们土狗之类,但小时候还真不知道怎么叫,小伙伴们之间就以自己的叫法称呼。
按照《本草纲目》的说法,这些小虫子都有药效,蝼蛄也不例外。
性味咸,寒。入胃、膀胱经。功能利水通便。可用于治疗水肿、石淋、小便不利、瘰疬、臃肿恶疮等。
在两广地区,这蝼蛄还是一种小吃。据说主要以油炸为主,撕去短翅膀,下油锅炸至金黄,撒上细盐。带有一点点泥土味道,口感脆,没什么昆虫特别味道,和蚕、马蜂、竹虫的味道差不多。
对于这种小吃,我从来没有勇气尝试,每每看到总会想起它们曾经活着时的样子,哪怕口诵佛号也是不敢吃,虽然吃过的人都说味道还可以,我始终不敢尝试。
2022.9.1
沪上 北风斋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开学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