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经运城
2019-11-05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运城(6)

2019-11-05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运城(6)

作者: 我才是龙卷风 | 来源:发表于2019-11-05 05:31 被阅读0次

    6. 《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檀道村檀道庙

    这是一首描写役夫的伐木徭役和他们不满统治者不劳而获、残酷掠夺而愤怒控诉、反语讽刺的诗篇。这首民谣通过反复、强烈的质问,表达了被压迫者心中积累的怨愤,带有强烈的情感,是对统治阶级的血泪控诉,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君子面目 

    《诗序》说:“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食禄,君子不得进仕尔。”将对整个统治阶级不劳而食的控诉缩解为对少数贪鄙者尸位素餐、堵塞贤人君子出仕之路的控诉。朱熹《诗集传》说:“诗人言有人于此用力伐檀,将以为车而行陆也。今乃置之河干,则河水清涟而无所用,虽欲自食其力而不可得矣。然其志则自以为不耕则不可以得禾,不猎则不可以得兽,是以甘心穷饿而不悔也。诗人述其事而叹之,以为是真能不空食者。”朱熹说有人伐檀为了造车,把檀木运到河边才发现造成车后无所用。会有这么个傻子么?真有这么个傻子,个别的傻子行为可能引起共鸣而形成一首传唱的民谣吗?朱熹此说不通。

    周初,魏国百姓一边砍伐青檀树,一边传唱民谣控诉统治阶级不劳而获。他们伐檀的地方在哪里?在中条山南麓今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坛道村(檀道村)一带。

    中条山曾经森林茂密,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青檀树木质坚硬细致,是制作农具、车轴、家具和房屋建筑用的上等木料。伐檀、运檀成为古代魏国百姓的日常徭役,役作之道从山上向南延伸到山麓,经过现在的檀道村,山下不远处就是黄河,所伐檀木顺黄河而下,即可到达周王城洛阳。光绪版《永济县志》载:古魏城东北中条山上有檀道岭,岭下有檀道村,此皆与《伐檀》一诗有关,至唐贞观初,朝廷仍以中条山檀木所作之弓为贡品。古魏城(魏国国都)遗址在今芮城县城北。

    中条山下有盐池,号称“九分天下盐”,占到盐池便代表掌握天下命脉,黄帝与蚩尤在此展开阪泉之战;中条山上有古老的铜矿群,这里是夏商周时期的铸冶基地,天下的武器库;中条山系中有“舜耕历山”的历山,有伯夷叔齐采薇的首阳山;穆王东巡,伯乐相马、假虞伐虢都发生在穿越中条山的山中古道。中条山南依黄河,进可图中原,退可守河东,夏朝由此发展到河南,魏国由此进取中原崛起称雄。抗日战争中,中条山成为防止日寇从华北进入关中的门户,是黄河以北华北地区沦陷后唯一的一片国军占领区,国民党部署兵力十七万,被视为"东方的马奇诺防线",日寇3年中13次围攻中条山被击退,最终却因国军麻痹松懈被日寇突袭,造成指挥失灵,国军以惨烈的失败铸就了抗战中"最大之错误"和"最大之耻辱",此即中条山战役。

    芮城古魏城遗址

    这首民谣中,黄河那时还是清且涟漪。诗里提到的貆即猪獾,现在在中条山上偶尔还能见到,鹑(鹌鹑)在黄河滩水边常见。只是中条山的森林植被已今非昔比,现在每年各单位都要组织去山上、山麓义务植树,伐檀者的子孙如今成为植树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1-05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运城(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nj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