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丨简10W+华南农业大学学知园
为什么春运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人类迁徙?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为什么春运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人类迁徙?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作者: 茶边求 | 来源:发表于2018-02-11 10:07 被阅读20173次

    29.8亿人次

    这是2018年春运预测的全国旅客发送量

    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口迁徙

    90

    21世纪初期的十年间,中国村庄消失的数量

    4153个

    入列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洛阳伊川自然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搬离这里

    前一阵,陈可辛的《三分钟》刷屏朋友圈

    有多少人已经,或者将要

    踏上归乡的旅途

    千城一面的都市越来越多

    风俗各异的故乡却越来越少

    然而每到这个时候,是什么力量吸引着外出的游子

    从一样的城市,回到不一样的家乡?

    老房墙壁上儿时涂鸦

    离家前无数次走过的石板小路

    被晨雾和炊烟包裹的小村庄

    一起长大的邻家姑娘

    朴素但实用的乡村智慧

    亦或是铺满整张饭桌妈妈的味道

    ……

    江西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走在鹅卵石路上的小学生

    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看见故乡的老房子

    更能勾起对于童年的回忆

    南北东西,土木竹石

    中国拥有世界上形态最为多样且历史悠久的民居系统

    万壑千沟的黄土高原

    先民于山崖上凿洞为居

    在天然的窑洞内繁衍生息

    建在山崖边的陕北窑洞。中国北方的窑洞,可分为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等形式,山西、陕西、河南等众多地区都有此种建筑形式。 窑洞前的光绘。原来住在窑洞中的人们,很多都搬离了那里,更多的窑洞作为旅游资源,继续着她的传承。

    夏天可避高温日晒

    冬日防风保暖

    地坑院,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地下四合院”

    一派雪打灯美景的河南陕州地坑院。作为中国北方窑洞的特殊形式,向地面以下深挖出五到八米,四面凿洞,形成合围之势的地坑院,有着“地下四合院”和“地平线下的古村落”之称。 航拍陕州地坑院。进村不见房,见树不见村,闻声不见人,入户不见门,中国北方独特的建筑形式。

    地上的四合院

    以及从四合院演变而来的大杂院

    是北京人故乡的“老房子”

    雪后北京的四合院。带影壁、垂花门、东西厢、正房、倒座的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建筑集合阴阳五行、礼教、哲学、人文、装饰艺术的大成之作,也是古都北京的重要文化符号。 原本宽阔的院落,被各种自建房蚕食得只容一人通过,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

    许多胡同消失了

    许多胡同变味儿了

    胡同牌挂到了屋里

    脚踩故乡土地的北京人

    也有了远隔万里的乡愁


    北京某餐厅内,挂满各种胡同和街道牌的残墙装饰。

    怀旧、乡愁

    最难让我们忘怀的

    是骨子里对于老祖宗智慧与勇气的敬佩

    依山而建、临江而居、围屋防御

    在世界上跨越纬度最广

    山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69%

    民族与文化多样的中国

    上演着一处处“建居险地”的奇迹


    广西融水县安太乡青山寨吊脚楼。传统的苗族聚居地上,保留了建造在大石头上的奇特吊脚楼建筑。 依山而建的四川福宝古镇吊脚楼。福宝吊脚楼在建筑上,采用极具川南风格的竹泥墙结构、白灰饰面,大出檐和人字形屋顶,让建筑美观且更具实用性。

    比依山而建更险的

    是把房子建在云端

    山脊上的木梨硔村

    黄山最美的高山村落

    位于山脊云端的木梨硔村。因为在山脊建房需要考虑减少风阻的需要,所以采用了房屋间一字排开、双面排瓦等设计。 山脊上,错落有致的木梨硔村山居, 使用1800根木料,在悬崖上建成的300米长晒台。这是原来木梨硔村,连接邻里间的一条村路,

    强风对建筑的影响

    在频受台风和季风气候侵袭的沿海及岛屿地区尤为明显

    中国台湾东南方的兰屿岛

    用地下屋,来抵抗自然的肆虐

    常年受台风和东北季风影响的兰屿岛,采用把房屋建在地下的“地下屋”形式,来抵御自然灾害。 地下屋内铺鹅卵石,方便排水,保持室内干燥。

    对于极寒天气的抵御能力

    是处在中纬度及以上地区建筑首要考量的要素

    位于中国版图西北角、喀纳斯湖畔的禾木村

    冬季温度要降到零下二三十度

    当地图瓦人建造了极具特色的防寒小木屋

    禾木村防寒木屋,人字形坡顶,墙体结构,采用松木两端挖槽,向上垒建而成。这种建筑最大的特色,是其墙体木料之间,铺上了一层蘸盐水的苔藓,当苔藓吸水后会发生膨胀,从而填满木料的间隙,从而达到密不透风的防寒效果。 禾木村木屋,木料间的植物填充物。

    处在板块交界、地壳运动活跃的云南地震多发

    泸沽湖畔达祖村

    纳西族人建造纯木结构的木楞房

    冬暖夏凉、抗震极佳

    坐落在泸沽湖畔的达祖村 不用一颗钉子,依靠榫卯结合的纳西族传统木楞房,具有极佳的抗震性。

    聚族而居,以围屋、土楼保护族群

    是赣南、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

    独特的具有防御、生活、维系宗族等属性的建筑形态

    广东兴宁刁坊镇围屋,整体呈半圆形环抱状。据统计,兴宁市具有代表性、建于明清时期的围屋达140余个。 江西龙南县围屋内部,长方形的围屋,楼层达到4层,集生活居所、宗族祠堂和防御堡垒等功能于一体。其墙体采用青砖或花岗岩石材,坚固可靠,易守难攻。另外,赣南地区的围屋多呈方形,且无论在数量、还是风格上,都是全国之最。 福建南靖田螺坑“四菜一汤”土楼,土楼的建筑材料由粘土、糯米、红糖、竹片、水组成,冬暖夏凉且墙体强度高,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震能力。

    有水墨意境的粉墙黛瓦

    高大向上的马头高墙

    既培育了徽州千年不断的悠久文脉

    也在那个传统木结构的年代

    起到重要的防火功用

    靠近江岭的小村庄,黑瓦白墙给徽州的自然大美,注入了别样的人文色彩。 宏村内的洗衣人,临水而居在传统社会非常重要,之于生活、之于风水。高大的马头墙和近水,为极易发生火情的传统民居,提供了安全保障。 白雪覆盖下的皖南冬季,马头墙是村庄内建筑与建筑间的分界。

    时代的车轮飞快向前

    有很多人故乡的老房子消失了

    被更为经济且舒适的房子所取代

    或者成为了民俗文化符号

    大兴安岭驯鹿村

    鄂温克人早已从“撮罗子”搬到了帐篷里

    鄂温克“撮罗子”,顶部漏空,由木头搭建、桦树皮围成的民族建筑,现在已成为当地民俗旅游文化符号。 有些传统随着时间会慢慢消失,就像很多不再狩猎、驯鹿,从山林搬进城市的鄂温克人;还有那些早已被帐篷取代的“撮罗子”。

    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

    在今天,也被越来越多的瓦房和钢筋水泥房取代

    彝族土掌房,立石为墙基,用土坯筑墙,房顶上为作物晒场,多为平房,部分二层或三层,层层叠落、相互联通。 土掌房的房顶晒场,摆满了农作物。

    城市化让很多人搬离了老房子

    但这阻挡不了归乡人的脚步

    因为故土、乡音、熟悉的味道还在那里

    在异乡听到熟悉的乡音

    或者声音后面那个似曾相见的场景

    ……

    故乡总有一些让自己无论身处何地都无法忘记的声音

    跟自己一起长大的小黄

    看见你进门时兴奋的叫声

    站在家门口望着外婆远去的背影

    一队鸭子恰巧路过

    发出“嘎嘎嘎”的声响

    跑到院子的门槛上

    对着母鸡威武鸣叫的大公鸡

    成群飞鸟

    振翅划过天井的“轰鸣”

    流水石桥,耕作归来

    跟在农人身后“哞哞”的老黄牛

    宅院内

    拿着摇铃“铃铃”驱魔的湘西巫师

    每至过年时人们的欢声笑语

    和闷闷作响舂糍粑的声音

    老达保村中

    男女老少一起的分声部合唱

    与拉祜族传统乐器芦笙的吹奏

    老达保全村80%的人,都能够完成分声部合唱。音乐已经融入老达保人的日常,无论是在节庆,还是在采普洱的劳作中,都能够听到这种欢快的声音。 拉祜族传统乐器芦笙

    矮寨大桥下

    从坪朗村发出震彻山谷的苗鼓声

    苗鼓 矮寨大桥下的坪朗村

    乡音挑动思乡的神经

    乡味勾起想家的味蕾

    驯鹿村内的鄂温克人

    用鹿奶制作易于保存的“列巴”

    烤制列巴

    图瓦人则用牛奶

    酿制酸奶酒

    并以酒祭拜火神

    祈祷家人和牛马能安全过冬

    酿制酸奶酒

    江河湖海

    为与它比邻而居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材

    黄河边的老牛湾人

    凿冰捕鱼,杀猪宰羊

    为过年的团圆宴忙碌着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富春江有最美丽的景致

    也有受此美景熏染

    嫩滑得连筷子也夹不上的富春江鱼

    与大海为伴的兰屿人

    以潜水和更为传统的撒网捕鱼法获取渔获

    并采用海水烹饪,来保证鱼的鲜香

    山地和高海拔地区

    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自然生态

    同样为当地的人们提供了绝佳食材

    用木梨硔的高山鸡熬制的鸡汤味道鲜美

    软糯可口的煮柿子,是村里孩子最爱的零食

    老达保的拉祜鸡肉粥

    达祖村的农场烤野鸡

    鸡肉的鲜香搅动着我们的味蕾

    有时候,能让人想家的味道

    反而来自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食物

    镇上豆腐坊里

    冒着热气的豆腐

    到家后

    妈妈亲自下厨做的一盘炒腊肉

    过年时,家人围在一起

    包着团圆的饺子

    平凡、简单、浓情

    才是故乡的至味

    长时间在便捷、快速的大城市生活

    使我们逐渐忘记了家乡那些看起来“粗糙”

    却饱含质朴、实用、手作、情感的乡村智慧


    流线尖锐、向上高挑的兰屿木舟船艏。造型优美,且更利于在水中快速航行。

    以海洋为伴的兰屿人

    纯手工制作拼板木舟

    乘木舟出海打鱼

    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主要生计

    手工制作拼板木舟的兰屿匠人张马群。 拼板木舟被彩绘上具有兰屿地方色彩的纹饰,原本是当地人维持生计的工具,但上面却有最传统的记忆。

    靠近林场的村落

    大自然赐予的树木被拿来建房、造物

    禾木村90岁的网红匠人爷爷

    一斧一锉,为村里的人们制作实用的生活器皿

    没有机器时代的快速,只保留一锉一锉之下,手作的情感与温度。

    中国人是最会玩木头的民族

    有极尽精巧的家具器物

    也有像安吉匠人李师傅

    制作的包含自然实用、乡村智慧的

    树桩茶台和两出头盥洗架

    上山途中,在路边发现被遗弃的雪松树桩。平常人眼中的无用之物,在乡村匠人看来,都是至宝:一剖为二,配上家里的老门板,一个可供人们围坐的架几树桩茶台应运而生。 充满生活气息,安吉当地人家家都使用的木质老脸盆架。传统元素被李师傅拿来,配合着现代的不锈钢水池,被制作成当地民宿里使用的两出头盥洗架。乡村智慧的质朴实用,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完美融合。

    机器时代下,部分传统的手作

    被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器取代

    但机器并没有取代人的智慧

    “海上牧场”东壁村

    人们把十六七米长的毛竹

    插入水中的淤泥里养殖紫菜

    分片插入毛竹的东壁村紫菜养殖“海上牧场”。 机器取代了人力,生产效率被提高,但插毛竹养殖的传统没有改变。

    东巴文

    源自纳西族传统文化智慧结晶的象形文字

    很多年轻的纳西族人已经不懂得这种文字

    达祖村内的东巴文字

    达祖村最年轻的东巴——杨宾玛直人

    传授流传至今仅有的1400个东巴文单字

    同时对应现在新生的事物

    创造新东巴文

    最古老的东巴文,流传至今只有1400个单字,很多现代新生的事物,都没有与之对应的文字。创造新的东巴文,让东巴文化流传下去,达祖村内的纳西族人努力着。

    中国有许多村庄都消失了

    也有很多变成了没有年轻人的空心村

    中国有这么多了不起的村庄、房子、手艺和智慧

    为什么人们在归来后又选择离去?


     

    当故乡变成了真的“老”家

    我们是否想过让老家重驻新颜?

    年轻的设计师孟凡浩

    为一度成为空心村的东梓关村

    设计更为实用、经济,并富有当地风俗特色的新民居


    村民搬进更为舒适实用、宽敞明亮且极具设计感的新居,东梓关村也成为了“新杭派民居试点村”。

    搬入新居的朱勇杰

    把老一辈人的蓑衣挂到新房的墙上

    更多像他这样从“不知故乡的年轻人

    变成了新一代东梓关人

    从不缺乏好山、好水、好风光的中国乡村

    今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归乡人”

    回到山野村落

    用自己的双手改造老房子

    重绘乡村的美好

    安吉深溪,利用传统浙西夯土民居改造而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了如三舍空间。原有二楼密闭式的空间,被采光性更好的传统栅格和可升降玻璃取代,一个空间联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漂亮的房子

    了不起的村落

    那萦绕不去的故乡的风土与滋味

    这才是中国

    这才是我们每个人魂牵梦绕

    最美的家乡

    广博的中国

    处处是不一样的风土

    你的家乡又是什么模样

    有着怎样

    诱人的美食

    迷人的风景

    动人的故事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中动图除标注外均来自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简哥:作者很辛苦,配图动画很好看。可标题是“为什么春运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人类迁徙?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春运发生在这里,据说表面上看是东西部发展的差异形成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就要请教“专家”了。
      • 柚孑君:真用心,写的真好
      • bigfrank:看标题像是现实,看内容原来是情怀
      • 北冥神君:过年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钦嫣:写的好好啊,但是吃的那一段把我看饿了,差评
      • 51f84bf2de26:可以分析不错
      • e2ba0cdda4fd:换个标题好点
      • e5dbc7576dfd:赞一个,很棒! 另外想问下,文章摘取的视频片段是哪个纪录片里的,想去看下
        茶边求:文末有标注——《了不起的村落》。
      • 83d3713f334b:写的啥
      • 嵯峨八百里1蹇叔:区域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规律性周期性人口大迁徙,城镇化不是土地的城镇化,而是人的城镇化,不能解决农民本地化就业问题,这样的大迁徙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中国西部经济基础薄弱,西部民众受教育化程度低,创新意识动力不足,区位优势不足,交通设施落后,这些都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只能慢慢改善,不能一蹴而就。
      • 28d99185d976:家人才是回乡的力量源泉,若物是人非,则变得可有可无。
        农村消失很多是不再适合现代人居住,多数是属于山区,东南平原地区的农村轻松通公路和网络。最有可能会在几十年后全部发展成现代化楼房建筑,但是不会发展成城镇,农村人迁入城市居住是趋势。
        岭南地区的乡村保留了很好的风俗习惯,不过文中重在于讨论集体撤离的形成人去楼空的地区,外人更看中可以眼见的触摸的。而当地人则更关注生计和亲人。其实他们身上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创造力。用国际化一点的话语,叫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不语而默:写一篇如此丰富详实的文章确实不容易
      • AMr李_a512:城市化潮流势不可挡,农村不需要这么多人
      • bc35df323ae9:标题党
      • 半生秋:你说的这些,我们这边都没有,连小时候的玩伴都已经成家立业。每年回来的动力因为父母,父母在就是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故乡,不因为风土人情,只因父母在。
      • 如梦一般:以为是个说明文,原来是个标题党
      • 7d9af0e3b0ed:看到挥手告别那张图,瞬间哭了。
      • f073dfddf05c: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我命由我不由天_ecd9:天朝资源分布不均衡所导致,北上广控制着百分之75的国家财富。
      • josonLe:文不对题(~_~;),无语
      • 陈二没有狗:我想说那是两只母鸡🙃
      • 中华神盾宙斯盾:厉害了我的哥😄👍✍
      • 6f20c9a225e9:最美不过故乡景,最珍不过故乡情
      • 曹丹妮:原始纯粹自然美难忘初心,落后贫穷脏乱差难以谋生。
      • 蝴蝶梦晓:恕我直言,看了两遍,也没看出来标题和内容有什么关系
      • 鸿雪郎:时下的做派,视觉的滥觞,不错的一层感觉,但没有什么深度的内涵,目前的通病
      • 古榕人:为什么我感觉你在全程水字数。
      • 静静的白莲:信息量足够大,家的距离最遥远,思念的距离最无隙
      • 文羽墨:各个地方的建筑文化,其实应该被我们更好的利用在如今的设计中。
      • 41af3f3d5674:小时候的建筑物,现在只能在记忆里找到了
      • f7ba8b82b1c5:有两句话最有感触,从一样的城市回到不一样的故乡,当故乡成为真的老家。春节回家是民族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或许有些改变吧,但某些情怀是改变不了的吧,看到文末,我突然想到如此众多而绚丽的故乡,终究会变成一样的城市吗,我想不会的吧,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更多的是文化精神的追求,真的很想看到有某一天那些不一样的家。
        茶边求:深以为然。
      • 大石头Stone:世界上有一种生活叫作中国式生存👣👣👣
      • 大周同学666:看的出来 作者很用心,但是我们90后都成年了 不是不想回家,关键是为 生存 生活没办法,哎,谁愿意一年到头漂泊他乡呢?
      • 5509ca5f0bfe:我没有“老家”,老家的土房子在早年的台风中坍塌了,没有去修,因为家中老人都西去了!从小就搬到城市住,没有故乡情,但看到文章后,感觉这是我无法实现的遗憾
      • 六个小矮人:六个小矮人好像要写长篇了,1976,感觉还可以唉
      • 依旧花落知多少:想问下,上面那些图是你自己拍的?还是网上的?或者是一半一半?
        依旧花落知多少:@茶边求 嗯嗯好的,就是感觉挺美的
        茶边求:大部分是网上的美图,动图来源已有标注,来自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
      • 小曼的岛:最是故乡情。
      • 杖者闲云:生我养我的地方总在梦中呼唤!父母在,家就在我是一个恋家的人!
      • 9f481247dfb2:糖水文,没什么内涵。春运不过是极其不平衡的地区发展与农耕文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罢了,虽然作为一线土著并没有地域歧视,但感觉游子们真正能融入城市文化而没有排异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依旧花落知多少:@十一 可是人不一定总是必须要类似饱食的干货,也应该有时候可以来点小小的类似饭后甜点的情怀呀,不然何来乐趣。我承认那篇文章标题和内容没有太大的关联,或者说没有说到什么点子上,但也不能算是一无是处吧
        9f481247dfb2:@依旧花落知多少 像这种知乎式的标题(党)居然纯卖情怀,通篇不讲理性逻辑分析。感到有触动是因为喝了一大杯齁甜齁甜的糖水而产生的味蕾刺激,但你的肠胃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干活食物。
        依旧花落知多少:虽然看上去有点流水文,但是不能说是没有一点内涵的吧。毕竟配图和文字蛮相称的,我相信里面还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的,我看了心里还是有点触动的。
      • 喵媛:想家了o(╥﹏╥)o
      • 爱捣腾的吴大爷:主要是回家的成本低了和想短暂脱离原工作环境的压力。
      • 苏小飞:为爱迁徙。
      • 11513255da87:此时我正坐在回家的巴士上,让我更想早点回家了。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你写的很丰富,再配上图片,很有欣赏价值,让我对丰富多彩的民俗感到敬畏,比起现在那些冷冰冰的高楼,那些纯朴自然古香古色的家乡显得太弥足珍贵了。保护自己的家乡是每个人的责任
      • 我叫Aliya但是被占用了:这样的房子需要自己掏粪坑,特别臭,有时候(经常)还会溅一身
      • 韦骁杰:喜欢农村的生活,远离大城市喧嚣的群体,是没有上过农村的厕所的,你去上一年两年早期农村的厕所就知道要不要回城里了。
        凡有饭吃,有学上,谁还想背井离乡这个观点也是莫名其妙的,既然追求农村,有吃的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追求上好的学校呢?上了好学校,你还回不回农村了?如果回,干嘛这么折腾?
        日本的东京,大阪,京都,这几个城市GDP占整个国家的80%多,就算其他的城市都不干活了,也没差多少,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现实就是,你如果接受富裕,就不能追求平均,你如果追求平均,就是接受贫穷,我想所有人都不会想回到以前那个年代的,他们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收益,却在喊贫富差距
      • 23a036852bfc:标题党,我只想知道为什么,不想看那些感性话语
      • 妙趣横生的时光:我就不信文字100%为你原创,哈哈哈~ 但真的好赞,好喜欢这篇!
      • 79127d431bce:你要让人都回去那个时代,鬼才会想😃,这种人为的人道灾难每年来一次并且乐此不疲的感动自己,我记得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刻奇的问题,大抵讲的就是这种现象
        d4c74df49382:@lpqf @十一 心灵鸡汤喝了好多年了,每次都打着爱的名义道德绑架,因为是正义的一方,大多数或者说不敢去反抗的,年年都闹疫。真正有水准看的深看的透的不会去投大众之所好,甚至于一言不发。这种所谓的大爱温暖与父母口中的“为你好”差不多。知道许攸是怎么死的吗?很多时候,法律都得屈服于芸芸众口。
      • 就爱嗑瓜子:太赞👍了!
      • 离离原草:小时候不喜欢的乡土小路现在开始思念了,但是现在越来越少了,条件好点的都是水泥路了
      • c迎风奔跑:归家似箭
      • 6a23f692e506:还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呗
        瑜宇:【一个读书交友群】欢迎加入
        每个人相互分享、交换已有的资源和知识等,分享出来的一定是很值得推荐的,省了自己的选择,在琐碎的时间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群主会免费分享给大家《得到专栏》的更新。欢迎喜欢读书的小伙伴加入。
        想要加入的小伙伴请加vx issac_zh 备注读书
      • 暴躁青年:文章真好,谢谢作者。
      • czins:涮存在感的文章,推你妹,
      • 新其谦: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 4592dbdc84fa:最好的回答:穷,挣钱,回家看看
      • 布瓜先生: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寻乐文化:爱发展,也爱传统
        瑜宇:【一个读书交友群】欢迎加入
        每个人相互分享、交换已有的资源和知识等,分享出来的一定是很值得推荐的,省了自己的选择,在琐碎的时间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群主会免费分享给大家《得到专栏》的更新。欢迎喜欢读书的小伙伴加入。
        想要加入的小伙伴请加vx issac_zh 备注读书
      • 挥毫圣手:因为天朝地域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呗,但凡家门口有学上,有饭吃,谁愿意一年到头地背井离乡
        a33855e6741f:@jkkimi 我 95 年, 是村里倒数第二届初中生, 高中只能去市里, 我们村里现在只有幼儿园和小学了, 整个小学师生也只有几十号人
        __飘__:@挥毫圣手 早就有学上有饭吃了,只是都要去追求世俗的成功,要上好学校,要在城里买大房子,,,
        茶边求:城乡、东西部发展差距大。
      • 大仲码:不管我们走到哪里,终究是在外的游子,家乡才是让我们感到温暖的地方。
        瑜宇:【一个读书交友群】欢迎加入
        每个人相互分享、交换已有的资源和知识等,分享出来的一定是很值得推荐的,省了自己的选择,在琐碎的时间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群主会免费分享给大家《得到专栏》的更新。欢迎喜欢读书的小伙伴加入。
        想要加入的小伙伴请加vx issac_zh 备注读书
        茶边求:家是永远的港湾!

      本文标题:为什么春运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人类迁徙?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rk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