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3坚持写作百天,第31天。
J
晏老师说“你刚从学校毕业,血性未凉,书生意气,反过来说是教条主义严重,守着几条原则以为那是真的。殊不知人间真实从来不从原则出发,利害才是真的,原则只是一种装饰,一种说法。这样都几千年了,不会因谁而改变。”——摘自《沧浪之水》
G
“决策”在我的潜意识里与“选择”还是有区别的,我会认为前者是客观理性的抉择,而选择就少了这个味道。上述摘记,从人性的角度来阐述决策,这真的是我之前未曾想到的。客观公正是一条不偏不倚的原则,面对它时,人性中自私的基因,让大家对利己的原则坚守之至。一旦原则与利己无关,甚至是伤己的时,人性中趋吉避凶,权衡利害的潜在因子就会发挥作用,让即便平时视原则为生命的人也会出现犹豫,而做出有悖原则的言行。
S
哪座庙里没有冤死的鬼。这句话是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爸担心我年轻气盛,对我常说的一句话。那时除了觉得这句话顺口外,并没有其他感觉,或者最多对权利的肆意妄为表示一下不屑。用上述的认识再重新认识一下这句话,可以理解成:神佛领导下都会出现以冤假错案为表象的利己决策。是这样的!神性都如此,更何况人性!
再看文革期间,那个知识分子被打倒批斗的年代,红卫兵们打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旗号,不论人心世情,下狠心批斗那些对之反对、与之作对的人。批斗台上万众瞩目、指点江山,把自己的激情建立在别人的尊严之上;用保卫毛主席,当毛主席的接班人来憧憬未来,用实现自己梦想来扼杀别人的生命,这些红卫兵,且不说原则,但凡有恻隐之心,但凡存有一丝悲天悯人的人性,都不会将利己演绎的令人如此痛彻心扉!
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整纲肃纪已成新常态,但一些为官者们,权衡了利害后,为了避免“负责任”“受牵连”,对企业家避而不见,或者搞“软拒绝”,出现了庸政懒政怠政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发展得不到正当支持和服务的问题。这些官员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么?难道不知道因为他们的不作为会造成什么后果么?这些,他们比谁都清楚!只是他们选择了用消极懈怠来避免出错追责,甚至一些身处敏感岗位的官员心中还权衡着相较工作出现纰漏,不作为被追的责还比较轻,而因此坚定的选择了不作为。
人性是自私的,而这种情绪就像出栏猛虎一样,不仅会伤人,也会伤己。给自己制定原则,并严格遵守,则是关住这头猛虎有效的方法。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一书中列举出的“失败清单”就是制定自我原则的一种。在还没有实际面临决策选择或者过后复盘的时候,用理性和客观给自己列出需要坚守的原则,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时的复习回顾,让他们完全彻底的融入自己的身心中,当我们再遇到,就会用这些自己给自己的条条框框来影响这些因为人性而产生的不理性的考虑。
X
对自己:在印象笔记中,单独写一个笔记,通过每周复盘,来积累制作自己的原则清单,确保自己在决策和选择中,尽量做到客观求实,尽量避免过多收到主观不理智的影响。
对他人:要从真实的人性来琢磨,不要天真的被表象的装饰迷惑,人性本善,但在重大利益取舍面前,先善待的定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