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名人传》的第一部。初读是在多年前,没有太深印象。前几天找到傅雷译的版本再读时感受却特别深,想起孟子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能真的是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吧!
贝多芬,一七七〇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德国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
按照现在的观点看,贝多芬的父亲是严父,但他严于律儿子,宽以待自己。书中写到:
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
父亲甚至动用暴力强迫贝多芬学习,所以11岁时贝多芬加入了戏院乐队,17岁母亲去世后,父亲因酗酒不能主持门户,全家的重担就压在了贝多芬身上,之后终其一生,我们这位天才音乐家都生活在经济的困窘中。
读着这样的章节对于家有儿女的我越发纠结了。一直以来“虎妈”“狼爸”的教育理念和甚嚣尘上的快乐教育就不断以各自的长处冲击着我,今天读贝多芬的童年,平庸的我竟然同情起这个天才来了。
因为之后长长的一生,贝多芬都在追求快乐,但是快乐于他却是渐行渐远。“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那是一个不惯于欢乐的人的笑。这与他童年的经历有没有关系呢?但从童年时期就开始的努力让他的音乐才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历史车轮碾过,大浪淘沙,贝多芬创作的金子般的乐曲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会响彻在不同的场合,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天才从26岁开始就受“耳聋”的困扰,一直到他去世。
他写信给韦该勒时说:“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两年以来我躲避着一切交际,因为我不可能与人说话:我聋了。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后世的名言就是贝多芬那时喊出的,他同时也践行着自己的话,期间又创作了一些传诵后世的经典。
不过事情也有很糟糕的时候,兴特勒记述了一八二二年《斐但丽奥》预奏会的一段经过:
贝多芬要求亲自指挥最后一次的预奏……从第一幕的二部唱起,显而易见他全没听见台上的歌唱,他把乐曲的进行延缓很多。当乐队跟着他的指挥棒进行时,台上的歌手自顾自地匆匆向前,结果是全局都紊乱了。
这次演出对他的打击非常大,后来他对病愈的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连一向支持我的卓绝的勇气也消失了。噢神,给我一天真正的欢乐罢,就是一天也好!我没有听到欢乐底深远的声音已经多久!……”
但神没有听到他的呼唤,不幸一直伴随着他。他的几段爱情都是以热烈开始,以失败告终,那些热情洋溢的情书并未给他带来好运,最后他终身未婚。
他的交友之路似乎也不顺当,可能是天才们共同的性格缺陷,也可能是童年的经历使然。书中写了贝多芬和歌德绝交的过程。
他俩散步时远远看见了王室队伍,歌德挣脱了贝多芬的手臂,恭敬地站在大路一旁。而贝多芬则背着手,往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他得意于太子洛道夫对他脱帽;皇后先对他招呼。之后他深深地大大地教训了大他二十多岁的歌德一顿,毫不同他客气,之后他们的友情就结束了。
同样让他有挫败感的还有亲情。他满怀期望,希望能够争得侄儿卡尔的抚养权。贝多芬一直想把侄子领上高等教育的路,然而替侄子筹划了无数美妙的前程之梦以后,他不得不答应卡尔去经商,但卡尔出入赌场,负了不少债务。
如卡尔自己所说的:“因为伯父要我上进,所以我变得更下流。”甚至在贝多芬重病时他打发侄儿去找医生。据说这麻木不仁的家伙竟忘记了使命,两天之后才重新想起来,医生来得太迟,而且治疗得很恶劣,贝多芬运动家般的体格终于没能战胜病魔,于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离开了这个让他痴恋又让他痛苦的人世。
但早在一八二七年一月三日,他还是把至爱的侄儿立为正式的承继人。这就是贝多芬。“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
贝多芬渴望幸福;不肯相信他无可救药的灾难;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充满希望……但幸福、健康、爱情、希望……都辜负了他。
在此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这是他毕生的计划。从一七九三年他在篷恩时起就有这个念头,他一生要歌唱欢乐。直到最后一刻,他还想把欢乐颂歌留下来,放在第十或第十一的交响乐中去。
“欢乐”抓住了生命。这是一种征服,一场对痛苦的斗争。
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反复读着全书最后的几句话,我陷入深思,成功的人一路走来往往更加艰辛,而习惯于安逸的人只能做一个站在台下鼓掌的人。
成功伴随着苦难,但不是所有的苦难都会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很多人在磨难的泥沼里沉沦,失去了挣扎的勇气,任人生走向死地。
而历经磨难,矢志不渝,胸怀博大的人才能登临成功的巅峰。就如杜甫,一生飘零,居无定所,他依然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就如范仲淹被贬后依然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但是作为父母谁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坎坷,给儿子修改一篇题目为《伤口上开出的是花》的作文结尾时,看到小子轻狂,呼唤着挫折的到来时,我果断帮他修改了结尾:
东坡官场屡遭挫折,却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梦得朝廷三番被贬,而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自信。人生能够顺风顺水最好,如果不能,愿我们战胜挫折,让自己的伤口处开出一朵朵花。
前两个事例是孩子写的,最后是一位母亲的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人生顺风顺水,如果不能再去坦然面对。
读《贝多芬传》,我敬仰这位伟人,但也觉得他不幸的源泉可能来自于他少爱的童年。读《贝多芬》传,心存疑惑:快乐和成功真的不能并行吗?
网友评论
通过您的分享,对于贝多芬的成功,我清楚了。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书评,通过举例子,总结了各个人物成功。他们之所以有一番成就,都具备博大的情怀。胸怀博大的人才能登上人生的顶峰,看到美丽的风景,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由人及己,想到自己的孩子,鞭策自己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最后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