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不会爱你》里李大仁说:“就像爱情一样,有人喜欢干净利落的答案,有人喜欢黏不拉搭的过程。”我们看剧,看别人故事也一样,有人喜欢干净利落的答案,有人喜欢黏不拉搭的过程。有人喜欢看热闹,有人喜欢看美好,但归根到底,每个人最后还是会看向自己。是的,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那么一个李大仁,或者是程又青。相伴走过生命里的那么多默契。
有人不喜欢台湾偶像剧的纠结,我爱你,我不会爱你,我不可能会爱你,我可能不会爱你……爱情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互虐,又为什么明明爱着对方,却用友谊的名义和对方保持距离。
很可惜,哲学里很少有关于爱和友谊的论述。可能因为爱情和友谊都不是物质性的命题,所以哲学家宁愿谈性也不谈爱。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看到“有对少人以友谊的名义,爱一个人,认为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时会感同身受呢?
我想起了两个经典的友谊与爱的例子。一个是金岳霖和林徽因。一个是萨特和波伏娃。萨特和波伏娃都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他们在世界舞台上出双入对,还曾经一起到过中国。光是那女高男矮的形象就足以引起围观。
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相守半生,却一直没结婚,并且开创出一个著名的短语:契约式爱情——精确诠释“婚姻只是一张废纸”。他们彼此承诺,彼此是对方主要伴侣,但不阻止对方找寻爱情。
萨特和波伏娃而金岳霖和林徽因的故事更广为中国人所知。金岳霖终生未娶,他一直恋着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他们的故事一次次被拿来比作爱情的极致与崇高。但我觉得我宁愿故事结局是李大仁和程又青那样,蓦然回首,终成眷属,回归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浪漫。他们拥有理想的爱情模式,却不见得拥有完美的爱情生活。我读萨特的哲学著作,听他描述爱情:“爱情是要以保持内在的否定来克服事实的否定的矛盾努力。”当时就觉得哎呀妈呀,咋这么费劲呢。
林徽因和金岳霖我身边也有和相伴多年好友最终结合的例子,每次都会听到很多人的感叹:绕了一个大圈,发现最爱的人还是身边这个。最有趣的例子是我大学的一个社团的好友,她和她的老公从小学就认识了,这个老公一直是她的男闺蜜。第一次来例假的时候,是她老公在旁边安慰她,和她说不要怕,不会死的。她老公还帮她追过很多男生,而她也帮她老公追过很多女生。就这样一对好朋友,好蓝颜,可以说最后都变成了一种最亲密的亲人。而他们爱情的质变还真就是看了《我可能不会爱你》这类电视剧,猛然发现早已习以为常的友谊也许就是一种爱的表现,再环顾四周,对自己这样的又有几个?
爱情有时不是故意黏不拉搭,拖拖拉拉。而真的是要绕一个圈子后,你的感悟多了、成熟了、看的多了,才看明白了。
Paste_Image.png她也曾和我聊过她的担心,怕恋爱了,两个人信赖可能不会像朋友那般稳固。我说对啊,那是从信赖到依赖了,而且觉得恋爱中最关键的是包容,特别是性格之间的包容。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都对彼此性格、优缺点无比熟悉并接受了。没有摩擦的爱情是不可能的,但是最大的难题你们解决掉了的,所以你和你老公一定要有信心。
友谊和爱情当然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友情是广泛的 ,爱情是唯一的。友情是"开放的",爱情则是"关闭的"。友情的支柱是"理解",爱情则是"感情"。我祝福那些友谊升华成爱情的伴侣,因为爱一直在你们心中,而找到一个常相伴又包容的恋人非常不易了,请务必珍惜。
当然对那些以友谊的名义爱一个人的单恋者,我也会衷心祝愿你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如果说一份带着爱的友谊丰富了你的生命、让你成长的话,就请你带着这份成长和纯纯的初心,去找一个也爱你的Maggie。要相信,这个世界这么大,总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