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一生著述宏富,涉猎极广。 他早年醉心于康德以及叔本华哲学思想,尤其是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的叔本华唯意志论对王国维影响至深。
在《〈红楼梦〉评论》当中,王国维指出人生的本质就是欲望,将唯意志论应用到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解读上来。欲望是种本能,来源于生活,生活的本质在于欲,欲原生于不足,不足即是苦痛。
王国维只有当欲望得到满足时,这个欲望才能终了。但是能够满足欲望的人毕竟是少数,即使这个欲望得到了满足,其他欲望也会随之而生,这样往复下去,欲望终究还是不可得也。
假设人的欲望每每得以实现,最后已无其他想要实现的欲望,达到类似独孤求败的境界,那么人就会感到倦厌。相反,假使人的欲望不得实现,人又会感到痛苦。
而且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加,人为满足生活会存在更多欲望。一味想着去实现这些欲望,人会更加痛苦。我们不能让欲望支配,而要让灵魂支配身体,让理性支配欲望。
人生的欲望又不仅仅限于生存之欲,王国维说:“且人生苟为数十年之生活计,则其维持此生活,亦易耳,曷为而其忧劳之度,倍蓰而未有已? 记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 ”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并为摆脱欲望指出一条途径呢?
王国维认为只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思想在哲学上做到了这一点, 而在诗歌与小说的领域里艺术的再现人生种种欲望与苦痛的作品并不少见, 而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则是极少的,而《红楼梦》不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又解决了它。
正是基于这种观点,王国维才将《红楼梦》一书视为一“绝大的著作”。 书中主人公贾宝玉的来历, 本是女娲炼石补天所剩下的一块顽石, 经过锻炼之后已通灵性, 见众石练成之后都能够去补天,唯独自己弃之不用,于是自怨自艾。
通过对这段贾宝玉来历的文字的分析,王国维认为人的痛苦和堕落来自于人的欲望,是意志自由的罪恶, 贾宝玉的前世本是要用来补天的一块顽石有幸被弃之不用,既然如此为何不游于广漠的天地之间自适其志,而非要进入充满忧患与劳苦的世界当中去历练一番呢?
由此王国维认为人生的本质欲望是先于具体的个人的生活而存在的, 人不过是在生活当中体认和意识到自身的欲望的存在并且在欲望的驱使和奴役之下痛苦的生活。
例如《红楼梦》当中所描写的这块补天的顽石, 心中其实充满了种种的欲望所以见到众石都能够去补天才会产生了一种欲望未得到满足的痛苦, 于是才错误的选择进入忧患劳苦的世界当中历练一番的错误的决定。
人生的本质是欲望, 这种欲望不是后天形成的而是先验的存在于人的意识当中,所以人的一生只能是在欲望支配之下不自由的、悲惨的生活。
王国维通过本质先于具体事物存在这样一个判断, 进一步加强了欲望对人生的支配的作用, 更进一步认为人生的欲望是无从逃避的。
《红楼梦》对人的欲望的描写是很透彻的,但是王国维认为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生动的、艺术的描绘了人生的苦痛,小说的更大的价值同时也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是为人生的苦痛指出了一条解脱之路,这也是《红楼梦》的精神所在。
参考资料:
1.《〈红楼梦〉评论》,王国维
2.《红楼梦》哲学思想探析,湖南社会科学
3. 论《红楼梦》的哲学基础,文史哲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