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每个老母亲都是“焦虑英雄”。
要问人生何时开始会频繁焦虑?
我想大概是从怀上娃那天开始萌芽,到娃呱呱坠地那天开始爆发…
上篇 | 焦虑从何而来
1.
闫大格刚出生那会,老母亲我奶水不多。天天被各种嫌弃,她也不太配合,总是吃着吃着就睡着,半个小时后又要求吃。于是担心喂不饱她,成为了我每日焦虑重点。
为此,老母亲天天泡各种论坛,寻求追奶秘籍。秘籍上说,孩子越吃奶水越多,于是不喂奶的时候,我就在吸奶,刚吸完她又饿了,于是,硬着头皮接着上……
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感觉永远都睡不够觉,以及手腕关节的发炎。
受够了被“喂奶”这件事的折磨,到了茉小菲时代,照猪养的心态,直接让我跳过了追奶这个环节,破罐子破摔的结果,是她顿顿都吃得心满意足。
焦虑,是你越想要,反而越得不到。
2.
区别于闫大格“留守儿童”的4岁前,茉小菲从出生,我便一直将她带在身边,于是,我在她身上,终于体会了妈妈常备焦虑圈之:“孩子生病怎么办”。
由于幼儿园社会里病菌多,于是茉小菲还在月子里时,就被上幼儿园的姐姐成功传染了感冒……
随着全家人接二连三地出现感冒症状,每个夜晚和晨曦我都被月嫂带着一同焦虑,但凡她喉咙有一点点声响,我们都会认为她是被传染了,在如此的“希望”下,她最终不负众望,成功感冒。
此后的茉小菲身体一直都不算太好,每个月要到医院去报道打卡;6个月时的一次感冒,更是直接导致了她得了慢性支气管炎,于是每个早上,当听她像个老年人一样咳痰时,我的焦虑指数就开始飙升。
直到去年夏天,在姐姐跳舞的地方受了一位妈妈的指引,去看了中医,贴了药膏,才终于有了明显起色,虽然代价很苦(毕竟喝了三个礼拜的中药),但结果却是好的。
这才发现,原来对于宝宝生病这个问题,魔都的妈妈们果然个个身经百战,哪里医生看什么最好,她们了然于心。
焦虑,有时也能让你成为专家。
3.
随着姐姐开始上幼儿园,老母亲我总算开始体会了,什么才是魔都妈妈们的焦虑核心。
上幼儿园前,老师开了一个近70个人的班级群。
我们的一个班,其实就30个人不到,而群里除了加进来的双亲,还有双亲的双亲,由此可见,在焦虑这件事情上,还真是全家总动员。
于是,小班的第一天,群里是这样度过的:
“老师,请给我家宝宝多喝水…”
“老师,要记得给我家宝宝换汗巾…”
“老师,请你记得提醒她上厕所”
“老师,睡觉时请给他换睡衣”
……
一个早上,近白条消息,从一开始问哭没哭,到后续的安置指导,群里人声鼎沸,看得我大气也不敢出,不问吧,好像感觉不太关心自家孩子,问吧,他们那些问题,我真的不是那么关心。
结果,人家焦虑的是孩子过的怎么样,有没有情绪或者异常。而我焦虑的,却是应该怎么表现地更像一位新生的家长。
还真是各有各的焦虑,反正都让人停不下来。
4.
升入了中班、大班后,群里的话题开始逐渐转变。
从学校哪班生病停课、到周末带孩子去哪儿玩,再到如今的各个私立学校招生要求和各类科学实验课、外语绘本课、逻辑思维课、艺术启蒙表演的资讯等,明显感觉大家的画风开始逐渐接轨幼升小的焦虑状态。
上周,闫大格终于升入了大班。
圈子里的同学妈妈们个个在朋友圈感叹孩子长大了,而我却将注意力放在了垃圾分类上。(又是一张惭愧脸)
对于幼升小的焦虑,我明显应对不足。
当群里妈妈们开始为自己孩子各种报名上课时,我却带着闫大格拼乐高、看创造营以及各种胡吃海喝。
那日,闫大格拿回了她本学期的体育成绩单,竟然没一个及格的,其中1/3的项目,连4岁小孩的标准都不够,这让我平静已久的焦虑值一下开始上升,一进群却发现,妈妈们都很焦虑,因为各家娃娃的成绩都不咋滴。
这下我的焦虑指数又瞬间恢复正常,因为这么看看,应该不是孩子们的问题。(轻松脸)
平常心,平常心。
焦虑的最大敌人,就是当我们保持平常心。
5.
焦虑,会使人心态变糟、皮肤变糙。
但即使懂这个道理,一说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老母亲们的焦虑就好像吃了一打炫迈,根本停不下来。
尤其在魔都,前有魔都本地妈妈们的强势鸡血,后有外地妈妈们的奋起直追,如果你不表现的焦虑,很可能就会被贴上“散养无用”的标签,归入鄙视链末端。
这里的每一个老母亲,战斗力及级别都惊人,个个都好似回炉重造后,被硬生生敲出的钢铁侠。
她们一手抓情商教育,一手抓素质教育,上知天文地理,融惯古今中西,既了解“四大名校”,还通晓“八大金刚”,总是第一时间,就能掌握目标学校的招生简章,加分政策,特殊才艺名录的变化,另一方面,还同时身兼着花式营养餐的制作、周末陪读送学的服务。
如此硬核,光听听,我的太阳穴就呼呼地跳的紧张,焦虑指数和肾上腺素一起蹭蹭蹭,上蹿了好几个级别。
难怪有人要丁克了,如果每一个妈妈都是以这样作为养娃的标杆,那还真是人生无趣,唯有焦虑了。
对此,我只能说:
老母亲认怂,因为真的做不到啊!
我不要亚历山大、更不要焦虑成瘾。
尤其当家里还是两个崽,double kill的恐惧感,让我森森地决定放弃走这条“英雄母亲”的不归路。
虽说为母则刚,但我坚信一定能有更好的方法,实现双赢。
终极“焦虑”,让我看清了,我到底想要什么。
下篇 | 焦虑自救手册
1.
这个时代,从机构到家长,各个都表现鸡血,各种打着专家名义的亲子教育建议,遍布网络各处,让人头晕目眩,看得再多,却依然感觉实践困难。
而由她们带来的压力,却犹如台风过境,让人心有余悸,尤其那种自带光环的“焦虑”更是如同病毒,才打照面,便狂扑而来,来不及闪躲就立刻被附身,并成功钻进脑子里。
可是,让我们如此焦虑的核心教育观真的正确么?
讲真,老母亲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尤其是看过了太多现实案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并不是朝气蓬勃的下一代,而是不断发生的人间悲剧。
焦虑不可怕,不懂得自救才可怕。
2.
既然我们了解了“核心焦虑”来自哪里,那么对症下药,就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而关于这个问题,我最近在樊登读书会里,找到了答案。
这也是继《正面管教》后,又一本让我茅塞顿开的书籍,它的名字叫《不管教的勇气》。
从听到书名的那刻开始,我的焦虑大厦便开始了倾覆……
这本书的作者研究心理学多年,并在日本相当有名气。
书中,他就我们常见的孩子教育问题,做了全面解析,也为我们的焦虑找到了出口。
3.
四个维度,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自我救赎。
维度一:确立正确的教育目标。
书中,作者给了目标启示,即,成为一个自力更生的社会人。
所以,“自立”应该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关于这个目标,作者是这样解析的:
能够独立地做出选择,并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最终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价值观,为社会做出贡献。
当有一天,我们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孩子们就必须独立去面对一切,美好的亦或是糟糕的,他们必须去承担自己的人生,为自己负责。
所以,对于这个核心目标,我表示完全认同。
维度二:既不批评又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在《正面管教》中,作者提倡我们要以表扬代替批评,而在《不管教的勇气》中,作者更是将情感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发挥到淋漓尽致。
他主张,在孩子犯错时,应尽量避免去责怪孩子,因为有可能他只是希望引起你的注意、又或者他只是不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方式,虽然批评有时会立刻生效,但是它会让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也更容易导致孩子变得越发消极。
而对于表扬,作者认为,以“谢谢”代替“你真棒”,会更好的激发孩子的贡献感和主动意识。
同时,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事情,让孩子从小就拥有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也能更好、更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及个人能力。
由于,我目前正在制作“非暴力沟通”的分享课,同时自己也是非暴力沟通的忠实践行者,所以,对于这样的沟通方式,我表示认可且确认有效。
维度三:让孩子学会学习的快乐。
关于这点,作者认为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必须解决的问题,无人可代替。
父母的焦虑和督促只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当考完试,你就解放了。当考上大学,你就圆满了。
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那些考试和升学明明是人生故事的序曲和开始,成绩更不是决定人是否会幸福一辈子的唯一要素。
而只注重考试结果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这个理念与《终身成长》中的理念高度一致,只有当一个人明白,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停滞学习就等于停滞了人生。那么主动去感受学习的快乐、寻找更优的学习方法,才会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动力。
同时,在学龄期父母的眼里,不应只与孩子谈论学习的问题,孩子也不应该只是学习的机器。
这个与主流教育观完全不同的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如果当年我的父母能如此教育我,我应该会更愿意主动地享受学习的乐趣吧。
维度四:教会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
给孩子鼓励和信心,而不是用比较、俯视、批评、强人所难的说话方式与他们沟通。
学习好与不好,都不应该成为他们的人生标签,更不应该让他们因为做的不够好而去道歉。
要善于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对于只有一次的人生,健康、快乐、平安,兴趣、朋友、事业,每一样都会比考试和成绩来的更重要。
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判断标准,接受孩子可能不够完美的现实,不要将自己的理想模样,强加给孩子。父母要做的是鼓励他们为他们的人生做决定,而不是代替决定。
当做到以上四个维度的改进后,你会发现,许多你焦虑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而焦虑终于可以刑满,得到释放。
| 后记
那天,跟朋友聊天,聊起了她不想要孩子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她和先生对管教和做一个好家长没有信心。
这个时代,做一个“好家长”比创业、工作更难。不仅要求我们IQ过关,更要求我们EQ和AQ同步跟上。
书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却不能代替孩子过一生。
当有了这个指导意见,忽然,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将精力留给自己,完整丰富自己的人生,成为她们可参照的方向,比直接把控儿女的人生更重要。
如此,焦虑也才会真正地自然消散。
读完此文的爸妈们,也可以思考一下,是愿意成为鸡血父母强制执行,还是愿意将打鸡血的方法交给孩子,让他们自行决定是否要打。
总之,千万别忘了,人总有一天要学会自己选择和成长。
-END-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关于你的“焦虑”。请相信,“你绝不是一个人在焦虑”。也感谢阅读今日的内容,让我们明天再见。
如果喜欢可为我点赞。未经许可请勿转发,尊重原创不易,是每一个努力爬格子小伙伴共同的心愿,也感谢理解。
最后的最后,依然要说一句,感谢你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