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做好产品经理,或者说怎么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大,如何才能获取到更多的资源。我的好朋友S和我BB了几句,这做人要想立体,得有长度看得远,做事得有宽度覆盖广,思考得有高度想的明白,最后有点温度更接地气,不得不说他这确实一套一套的。
产品经理的长度,在专业领域足够深入
我发现越做功能,越局限思维,尤其是给用户做功能,会极大的限制我们的发挥。他们经常想这样做,结果做出来,发现他们还有其他的需求或是对已有的不满意;最后白做了,可是又不得不继续满足他们,因为你也没什么好想法。我们每天都在平衡这些事情上,根本无从思考一个功能怎么才能推出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你没有看明白形势,或者说是缺少破局的能力。换句话来讲,就是你接受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不够。
比如说你做B2B,在这个领域你就得深挖进去,了解别人知道的事情,探索根本,也就是知道是怎么来的,而不仅限于知道。了解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了解的内容越多,对事物的敏感性也就越强,因为你清楚了事情的本质,就能变的相对从容。
产品经理的宽度,在能力方面涉猎的更广
需求分析、沟通协调、项目管理、数据分析等,这些基本的能力做的再好也只能让你变的更会干活,而不能使你更有提高。
相反,我们需要更多的能力扩展,比如:商务谈判、用户沟通、运营推广等。把自己的工作做的再好,团队配合不起来,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虽然你是产品的负责人,可是产品是需要在一个环境中成长的,我们更需要了解这个环境。
只有我们更了解环境,才能影响更多的人,决定产品的未来走向。
有人问我能力怎么才能快速提升,我回答的只有一点,去做。做的越多,提升的越快;做的越多,失败越少,总有一天你能体会到成功。
产品经理的高度,内在思考得更全面
中国人讲究“谋而后定”,一件事拿过来,得先想清楚,然后才能去做,不能一拿来就去做,这样肯定会做出问题来的。产品经理总是被技术开发怼,说你得想清楚,到底想要什么,确定了再来找我,你总觉得自己是想清楚的,可是连最后能实现的结果都无法预估,怎么又能说是想清楚了呢。
我想实现什么,然后决定如何去做;我要做什么,能够带来哪些好处,这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一个是思考,一个是执行,这就体现了产品经理的价值。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是可以帮助公司少走很多弯路的,公司培养一个产品经理,给你犯错的机会,就是为了以后能尽量减少这类问题,所以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你的成长上。
之前,朴老师接了一个项目,做客户管理后台系统,前前后后从接手到现在已经有6个多月,前3个月,基本上就是提需求、做需求、改需求,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成果产出。后来开始思考目标,做版本规划,给老板汇报,真的做着做着对目标越来越清晰,看到了一条可实现的道路,也知道最后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两周前对这个平台的业务发展还很悲观,现在看来,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平台肯定能完善下去,不会被业务继续逼着,因为到时我们甚至可以做到比业务更精通业务的实现,让使用人员能够按照公司的节奏去做。
最后,产品经理要有一点温度。产品是做给人用的,要体现出产品的包容性,有温度才能更接地气。
有人说,功能是做给甲方的,他们说这么用,那他们的成员也会这样用。可是这样并不能给产品带来任何的温度,它就像是一个管理者的使用工具,没有一点的感情,手起刀落,真正的使用者都是在骂你的产品。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做产品只懂了一半,或者说是1/4。你只看见了表层的需求,通过口述、文案表达给你的,你真的去过基层来看使用的人吗?
这点滴滴就做的很好,他们的产品经理打车都会和司机、乘客交谈,获取最一线的信息。我不是为了更改管理者想要的东西,而是把他想要的东西做的更好,做一个管理者想要,用户觉得好的产品。而你之前做的都是管理者想要,用户用不好的产品,所以说你只做了一半。
所以你懂了么?产品是要接地气的~
我知道你有很多无奈,但是会干活真的很悲哀,你真的提升不起来的。我的好朋友S把一个工程做完,得到了全局的表扬,我问他原因,他说一切都是自己联系出来的,也会吃到闭门羹,也会被其他人怼,可是全局最后只有他做的最好,因为只有他主动出击,把事情完成了,做出了彩,让人看见了结果。
网友评论